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干蘇力德祭

鎖定
察干蘇力德祭,內蒙古自治區的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力德在蒙古語中有吉祥、崇高、和諧、團結、祥和之意。察干蘇力德祭祀是蒙古民族在漫長歲月中逐漸形成的對天地宇宙的自然崇拜。察干蘇力德祭流行於烏審旗、正鑲白旗等地區,分為威猛大祭、小祭、月祭、日祭、天祭、星祭、火祭、年祭等多種形式,體現着蒙古民族傳統文化的完整傳承 [10]  [15] 
2014年11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申報的察干蘇力德祭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編號:Ⅹ-147) [16-17] 
中文名
察干蘇力德祭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保護單位
烏審旗文化館 [18]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遺產類別
民俗
遺產編號
Ⅹ-147
傳承人
嘎爾迪腦日布 [2] 

察干蘇力德祭歷史淵源

據《蒙古源流》記載,宋開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時,察干蘇力德是蒙古汗國的旗纛。宋嘉定十年(1217年),察干蘇力德被授予木華黎,輾轉大江南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木華黎病逝,安葬於鄂爾多斯南部金肯敖包,象徵其權威的察干蘇力德也留在了鄂爾多斯烏審旗境內 [10] 
從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至北元滅亡,逐漸有了專司祭祀蘇力德的機構和祭祀儀式。明崇禎七年(1634年),北元林丹汗病逝青海後,其妻兒率部歸降皇太極,該部中負責守護蘇力德的部眾則守護着察干蘇力德留駐於鄂爾多斯高原。其後代從未間斷過舉行察干蘇力德的祭拜活動,使蘇力德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10] 

察干蘇力德祭民俗內容

察干蘇力德祭察干蘇力德

察干蘇力德由一柄主蘇力德和八柄陪蘇力德組成,蘇力德的纓子用銀白色公馬鬃製做,因而稱九斿察干蘇力德,即“九斿白旗”,亦稱九足白徽 [3]  、九鼎白徽、九斿白纛 [4] 
“九斿白旗”祭壇由主鼎蘇力德(主旗)、遊使蘇力德(斿旗)及護衞蘇力德神戟(護旗神戟)三部分組成。主旗頂部為山形鍍金鑌鐵鑄成,高一尺三寸,用九數(帶九的數字)白公馬鬃作纓,旗杆高十三尺,杆徑三寸,杆身白色,主旗基座為龜形石(也稱負旗神龜),右邊立有護旗神戟,左邊立有與主旗樣式相同的小白旗是斿旗,由於主旗一但設壇就不輕易動搖,所以遊走它方受部眾祭拜的就是斿旗,遊走四方八部回來後有專門的復位儀式 [3-4] 
“九斿白旗”的祭祀分威猛大祭、小祭、月祭、日祭、北斗七星祭祀 [12]  、天祭、星祭、火祭、年祭 [15]  等多種形式的祭祀。小祭包括過年祭與季祭,日祭與月祭是由守護人完成的例行祭奠 [10]  。祭祀活動完畢後一般要舉行騎馬、摔跤、射箭等男兒傳統三競技活動 [3] 

察干蘇力德祭威猛大祭

威猛大祭又稱為“換纓祭奠”,每逢龍年十月初三,舉行察干蘇力德威猛大祭,由烏審旗王府正式批准察干蘇力德大祭,從九月初開始進行大祭準備工作。舉行威猛大祭儀式時,九名圖克慶和希利彼慶(柄手)抬着察干蘇力德進行祭奠。 [10] 
威猛大祭 威猛大祭

察干蘇力德祭過年祭

過年祭主要由察哈爾哈然的圖克慶(旗手)完成,正月初一黎明時分,由圖克慶(旗手)擺放過年素食祭品,舉行祭灑儀式,叩拜九次,給“黑慕熱”(天馬旗)獻神燈、吹奏海螺號,敲鑼,唸誦《察干蘇力德桑》,再向蘇力德叩三頭,點燃晝夜神燈,然後離開祭壇 [10] 

察干蘇力德祭季祭

季祭由烏審旗察哈爾哈然所屬大蘇木、第二蘇木、第三蘇木、珠拉札幹蘇木四個蘇木和圖克慶氏族輪流準備祭品,每季度舉行一次祭奠 [10] 
振威歹頌騰格爾祭祀 振威歹頌騰格爾祭祀
春季祭祀在正月初三舉行,也稱為振威歹頌騰格爾祭祀 [12] 

察干蘇力德祭日祭

日祭的執行祭祀者圖克慶(旗手),每日清晨太陽出來之前打掃乾淨祭壇,獻香柏,吹響海螺號,跪下唸誦《察干蘇力德桑》(察干蘇力德頌),叩三頭 [10] 

察干蘇力德祭月祭

月祭在每月的固定日期舉行,早期為農曆每月初一和初三,後來為農曆每月初二和十六。祭奠時,向蘇力德獻神燈、獻香,燻燒香柏,唸誦《察干蘇力德桑》,吹奏海螺號三下,敲鑼三下 [10] 

察干蘇力德祭聖火祭祀

聖火祭祀 聖火祭祀
察罕蘇力德聖火祭祀是“察干蘇力德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祭灶節同時舉行。蒙古族傳統的祭灶節日期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火)在蒙古族傳統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蒙古民族認為火是純潔的象徵和神靈的化身,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護神,也是人丁興旺、傳宗接代的源泉 [7] 
祭祀流程
  1. 念“求火祭文”,向蒼生天請求聖火火種。
  2. 用古老的火鐮石生火。
  3. 祭祀聖火。
  4. 祭灶。
  5. 唸誦“聖火祭文”。
  6. 祭祀察罕蘇力德。
  7. 受祝頌禮。
  8. 分享聖火福德 [7] 
察罕蘇力德聖火祭祀 察罕蘇力德聖火祭祀
祭祀現場,來自各蘇木鎮的蒙古族牧民身着民族服飾,帶着準備好的白酒、牛奶、酥油、羊胸叉等祭祀品從四面八方趕來,圍繞在灶火周圍,把各自的祭品放入火中,對着火焰向火神祈禱,祈求人丁興旺、平平安安,祈福來年風調雨順、草場肥美、五畜昌盛 [5] 

察干蘇力德祭流行地區

察干蘇力德祭烏審旗

察干蘇力德傳統祭祀 察干蘇力德傳統祭祀 [14]
察干蘇力德祭在烏審旗保留和傳承得最為完整。在烏審旗生活的蒙古族牧民,門前大多立有蘇力德形狀的“赫依莫力”,每天清晨牧民們都在“赫依莫力”前焚香祈禱,這是察干蘇力德文化的集中體現。因當地蘇力德文化保存較為完整,2006年,烏審旗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蘇力德文化之鄉” [10] 
烏審旗的察干蘇力德祭祀集中在2個地方,第一個祭祀點在無定河鎮毛布拉格村,祭祀的是成吉思汗於宋開禧二年(1206年)宣告成立蒙古汗國時所建察干蘇力德,第二個祭祀點在蘇力德蘇木塔萊烏素嘎查,祭祀的是宋嘉定十年(1217年)成吉思汗授予木華黎的察干蘇力德 [10] 

察干蘇力德祭正鑲白旗

正鑲白旗第十屆察干蘇勒德祭祀活動 正鑲白旗第十屆察干蘇勒德祭祀活動
2008年7月5日,為傳承和發揚蘇力德文化,正鑲白旗“察哈爾牧民文化旅遊社團”從鄂爾多斯烏審旗請來察干蘇力德,祭祀在正鑲白旗北30公里處原布日都蘇木西北方。2009年7月2日,正鑲白旗建立了“察干蘇力德社團”, 察干蘇力德的祭祀活動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每年農曆大年初一、六月、七月、十月,按規定的時間祭祀察干蘇力德 [13] 

察干蘇力德祭傳承保護

察干蘇力德祭傳承價值

察干蘇力德祭祀仍保留着古代蒙古族的禮節,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狀況,並且在祭祀的時間、內容、形式方面,都達到了高度規範化,體現了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完整傳承,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10] 

察干蘇力德祭傳承人物

嘎爾迪腦日布,男,蒙古族,1948年1月出生,察干蘇力德祭傳承人。2018年5月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嘎爾迪腦日布先後六次獲得烏審旗學習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先進個人獎。1984年獲得鄂爾多斯文學藝術獎。為了更好地傳承察干蘇力德祭祀文化,嘎爾迪腦日布走訪300多名察干蘇力德祭祀傳承人,挖掘整理察干蘇力德祭祀文獻,成立了察干蘇力德祭祀會,成為察干蘇力德祭祀的重要傳承人 [10] 

察干蘇力德祭保護措施

烏審旗建起察罕蘇力德生態遊牧旅遊景區,景區內設立了蘇力德文化博物館和察干蘇力德祭祀館,併成立中國蘇力德文化保護基地 [14] 
“察干蘇力德祭”與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 “察干蘇力德祭”與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
2016年1月15日,烏審旗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察干蘇力德祭”與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由四位特邀專家老師朝戈金敖其扎格爾、哈達奇·剛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與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社區文化中的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職責與使命》《文化傳承與旅遊文化》等內容做了講解與互動 [11] 
2017年11月19日至20日,烏審旗召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察干蘇力德祭學術研討會。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內外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們參加了研討會,發表了《成吉思汗遺產九遊白纛及其繼承》《林丹汗西遷“湯古特國”考》《烏審旗蘇力德文化保護傳承概述》《長城東部邊緣地帶木華黎後》 [6] 
2019年11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烏審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察干蘇力德祭”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 
2023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察干蘇力德祭項目原保護單位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烏審旗文化館 [18] 

察干蘇力德祭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8月13日(農曆七月初三),烏審旗第十二屆察罕蘇力德那達慕暨烏審馬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推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察干蘇力德”秋季祭祀等多種活動 [9] 
2019年1月28日(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節、察罕蘇力德聖火祭祀在烏審旗察罕蘇力德遊牧生態旅遊區祭祀廣場舉行,全旗社會各界羣眾參加活動 [5] 
2019年8月3至5日,第十二屆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風民俗旅遊風情節第十三屆察罕蘇力德那達慕暨首屆烏審馬賽馬會在烏審旗察罕蘇力德遊牧生態旅遊區舉辦,開展多種體驗活動,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察干蘇力德祭”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