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寒食汜上作

鎖定
《寒食汜上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直敍歸途情景,然後移情入景。後兩句照應開頭,寫暮春百花飄零,體現了作者的寂寞傷情。詩作通過對歸途之中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寂寞之情。全詩前後照應,對比鮮明;靜動之間的景語飽含了詩人的複雜心情。
作品名稱
寒食汜上作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別名
出雁門
途中口號 [1] 

寒食汜上作作品原文

寒食汜上作1
廣武城邊逢暮春2,汶陽歸客淚沾巾3
落花寂寂啼山鳥4,楊柳青青渡水人5 [2] 

寒食汜上作作品註釋

寒食汜上作詞句註釋

1.寒食:指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一般為清明節前一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 汜(sì):指汜水,流經廣武城。
2.廣武:古城名,原址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兩座,楚漢戰爭的最後階段,項羽佔東城,劉邦佔西城。
3.汶(wèn)陽歸客:詩人自指。汶陽,指汶水之北。汶水,今名大汶河,在今山東境內。濟州在汶水之北,作者自濟州西歸長安或洛陽,故自稱“汶陽歸客”。
4.寂寂:寂靜無聲貌。
5.水:指汜水。 [3]  [4] 

寒食汜上作白話譯文

來到廣武城邊正逢着三月暮春,從汶陽歸來的客子淚濕衣巾。
落花寂寂無聲只聽得山鳥啼叫,兩岸楊柳青青,江上有渡水的人。

寒食汜上作創作背景

按唐制,地方官大多任期四年。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王維剛剛入仕不久,正要大展宏圖之際,卻被小人陷害,貶到偏遠的濟州府。開元十四年(726年),四年期滿後,詩人結束了濟州司倉參軍的任職,啓程歸京,準備接受新的任命。 詩人走水路,船至廣武城時,亦正值暮春寒食節之際,詩人悲喜交集,寫下了這首詩。 [3]  [5] 

寒食汜上作作品鑑賞

寒食汜上作文學賞析

經歷了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之後,温暖宜人、百花綻放的春天,給人的感覺總是很美好,可是美好的時光又總是很短暫。正因如此,到了暮春時節,百花凋零,古人常因此而發一些傷春惜時的感慨。王維這首詩同樣也是傷春,但卻飽含着複雜的思想感情。
頭兩句交代行程。這個時候的詩人,剛剛結束四年的地方官任期,馬上要回到長安去。京城裏等待他的或是升遷,或是繼續外放做官,不知道又將寄身何處。朝廷中的政局以及複雜的人事關係,已經使得詩人對自己的命運失去了把握。正因為這種對前途命運不確定性的擔憂,行至廣武城邊時,對着落花時節的暮春景象,不由得悲從中來,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後兩句描寫了詩人所見。“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作者看見了寂靜的落花、啼鳴的山鳥,也看見了青青楊柳下正在渡水的人們。一個“寂”字,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落寞;一個“啼”字,渲染出悲切的思想感情。落花和山鳥是作者所見,自不免沾染上作者的情緒;“楊柳青青”與《渭城曲》“客舍青青柳色新”同是襯托寂寞傷情,“渡水人”亦指“汶陽歸客”,三字寫得十分寂寞。
這首詩,妙處即在將對前途命運的擔憂,用一個完全對立的意象渲染出來。前三句,“暮春”“歸客”“啼鳥”,這三種意象,原本最能體現詩人的心情,可是僅僅用這些意象來體情達意,別人用得太多,再用也未見高明。但是末句忽然用了一個明朗爽快的意象“楊柳青青”,那些正在渡水的人們,在這樣明媚的春天渡水遠行,不論他們要做什麼,都是充滿希望、充滿朝氣的,不像自己,雖然奉命還京,前途命運卻完全不可把握。雙方不同的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更加重了詩人的鬱悶。 [5] 

寒食汜上作名家點評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顧雲:此對結體也,最要意盡,否則半截詩矣。
宋·洪邁《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上二句寫完意思,下只閒閒綴景,意在言外。
明·高棅《增訂評註唐詩正聲》:對結頗有餘思。
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感時傷遠。末意只如此,彼自足盡。
明·謝榛《四溟詩話》:絕句如王摩詰“廣武城邊逢暮春”云云,與“渭城朝雨”一篇,韋應物“雨中禁火空齋冷”云云,皆風人之絕響也。
明·唐汝詢《唐詩解》:景亦佳,通篇細讀必有不堪者。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譚雲:更勝上句。鍾雲:畫(末句下)。
清·王士禎《唐賢三昧集箋註》:一幅活畫,對收。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此春暮歸途感時之作。落花寂寂,楊柳青青,傷春事之已闌,而歸人之尚滯。末二句神致黯然。 [6] 

寒食汜上作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7] 
參考資料
  • 1.    鐘聲揚,李堯,高海,趙甫仁選注,朔州古詩選,三晉出版社,2009.07,第17頁
  • 2.    劉以林主編;西爾梟選編,學校傳世藏書文庫 中國文學 王維詩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05,第76頁
  • 3.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228-229
  • 4.    蕭楓選編,唐詩宋詞全集 第4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98頁
  • 5.    馬瑋主編,王維詩歌賞析,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01,第49-50頁
  • 6.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唐詩匯評 增訂本 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544-545頁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