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宿蹄蓋蕨

鎖定
宿蹄蓋蕨(Athyrium anisopterum Christ)是蹄蓋蕨科蹄蓋蕨屬植物。根狀莖短粗,直立,先端密被深褐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15-55釐米;葉柄長20-25釐米,直徑1.5-2毫米,基部褐色,被有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幾光滑;葉片狹披針形,長25-35釐米,寬9-12釐米,漸尖頭,基部較闊,基部二回羽狀,中部一回羽狀,羽片羽裂,向頂部僅為羽裂。
中文名
宿蹄蓋蕨
拉丁學名
Athyrium anisopterum Christ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2]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蹄蓋蕨屬
宿蹄蓋蕨

宿蹄蓋蕨形態特徵

宿蹄蓋蕨葉子形態

宿蹄蓋蕨
宿蹄蓋蕨(15張)
宿蹄蓋蕨,能育葉長15-55釐米;葉柄長20-25釐米,直徑1.5-2毫米,基部褐色,被有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幾光滑;葉片狹披針形,長25-35釐米,寬9-12釐米,漸尖頭,基部較闊,基部二回羽狀,中部一回羽狀,羽片羽裂,向頂部僅為羽裂羽片或裂片10-12對,互生,斜展,有柄(長1-2.5毫米),基部一對近長三角形,長4.5-5釐米,寬約2釐米,短尖頭或急頭尖,基部不對稱,上側耳狀凸起,下側斜楔形,一回羽狀。下基部小羽片羽狀半裂,小羽片或小裂片約6對,彼此接近,斜向上,基部上側1片最大,卵圓形,長約1.5釐米,鈍頭,基部近圓形,淺裂,裂片全緣,其餘的小羽片同形,向上逐漸縮小,彼此以狹翅與羽軸相連,頂部小羽片幾為全緣。葉脈下面明顯,側脈羽狀,在耳片,小脈單一。葉幹後草質,黃褐綠色,光滑;葉軸和羽軸下面疏被褐色線狀披針形的鱗片。 [3] 

宿蹄蓋蕨孢子形態

宿蹄蓋蕨
宿蹄蓋蕨(5張)
孢子囊羣大,馬蹄形或彎鈎形,生於上側小脈上,在主脈兩側各排列成不整齊的1行,靠近主脈;囊羣蓋大,同形,灰褐色,膜質,邊緣齧蝕狀,宿存。孢子周壁透明,有少數褶皺。

宿蹄蓋蕨染色體

染色體數目n =40, 80。

宿蹄蓋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2500米的林下岩石縫中或溪邊陰濕泥土上。

宿蹄蓋蕨分佈範圍

宿蹄蓋蕨國內分部

分佈於江西龍南廬山)、台灣新竹南投、嘉義阿里山)、湖南宜章武陵山)、廣東英德羅浮山)、廣西武鳴大明山)、四川大相嶺)、貴州梵淨山江口雷公山、印江)、雲南昆明玉溪、新平、元江雙柏大姚永仁武定大理鄧川漾濞文山、麻栗坡、馬關、元陽、西盟、鎮源、景東、盈江)和西藏樟木、聶拉木)。

宿蹄蓋蕨國外分佈

分佈於越南泰國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