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宿石邑山中

鎖定
《宿石邑山中》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繪了石邑山的迷人景色。前兩句寫傍晚投宿所見山之景,後兩句寫曉行山中所見天之色。全詩意境幽美,景中寓情,表達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悽清的況味。
作品名稱
宿石邑山中
作    者
韓翃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宿石邑山中作品原文

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峯西 [1] 

宿石邑山中註釋譯文

宿石邑山中詞句註釋

⑴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
⑵浮雲:飄動的雲。《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嘆。”共:同,與。
⑶山靄(ǎi):山中的雲氣。唐岑參高冠谷口招鄭鄠》詩:“衣裳與枕蓆,山靄碧氛氲。”望:一作“翠”。迷:分辨不清。
⑷曉月:拂曉的殘月。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雲陽,落日次朱方。”暫:短暫,突然。高:一作“千”。
⑸秋河:秋夜的銀河。 [1]  [2] 

宿石邑山中白話譯文

天上的浮雲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雲霧蒼蒼遠望反更迷離。
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裏,秋夜的銀河遠隔在數峯以西。 [2] 

宿石邑山中創作背景

韓翃的生卒年暫無法確考,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也難以考證。它大概是韓翃後期在汴宋、宣武節度使幕府時期途徑太行山夜宿石邑時所作。

宿石邑山中作品鑑賞

宿石邑山中整體賞析

這首七絕以極簡煉的筆觸,描繪了石邑山變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一帶為太行山餘脈,山勢逶迤,羣峯錯列,峻峭插天。起句“浮雲不共此山齊”,用“烘雲托月”的手法,描寫了這種直插雲天的氣勢:那高空飄忽浮動的白雲也飛昇不到山的頂端,敢去與它比個高低。如果説第一句是寫仰望所見,那麼第二句“山靄蒼蒼望轉迷”,則是寫遠眺情景:摩天的山巒連綿不斷,飄蕩的晚霞忽淡忽濃,忽明忽暗,給重巒疊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轉迷”三字,玲瓏剔透,活脱脱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沉浸在暮色中的羣山幽深神秘、變化莫測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句巧妙地照應上句,正因為山高雲繞,才使入山的遊人產生“望轉迷”的感覺。同時由“迷”字,又暗示夜暮來臨,詩人將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詩的題眼,倘若不在此處投宿,後面寫破曉時的景色就顯得無根無襻。
三四句“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峯西”,是這首七絕精妙傳神之筆。陳子昂有“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春夜別友人》)詩句,寫拂曉與友人離別的景色,畫面是靜止的。韓翃這兩句詩由此化出,在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豐富的層次和鮮明的動感。句中“秋”字點明瞭投宿山中的節令,“曉”字寫出暮宿曉行的時間。踏上旅程,透過參天大樹的縫隙窺見朗月高懸天中;當旅人緣着山徑行進,隨着峯迴路轉視角的變換,剛才還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隱藏到濃密的樹中去了。“暫飛高樹裏”,看似隨意涉筆,無意求工,卻清絕洗煉,獨到含蓄。這裏“暫”字表現出隨着山路的曲折迴環,明月還會顯現在樹叢中的景象;“飛”字寫出了拂曉時萬籟俱寂,天空彷彿突然增添了動感的情景。這是一幅語意新鮮、有層次有節奏的活動畫面,意境幽美,景色錯落有致,引人遐想。由於曙色漸開,銀河逐漸西流沉淪,又被羣峯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後一句“秋河隔在數峯西”,一筆帶過,戛然而止。這兩句一詳一略,一實一虛,把近景遠景、明暗層次、時間空間安排得井然有序,將所描繪的景色熔鑄在俊美流暢的對句中,給全詩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藝術魅力與和諧悦耳的音樂效果。同時,這兩句對景色的描繪,也體現出旅人夜宿曉行,奔波不已的艱辛。
這首七絕寫得很圓熟。詩人採用剪影式的寫法,截取暮宿和曉行時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段,來表現石邑山中之景,而隱含的“宿”字給互不聯繫的景物起了紐帶作用:因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雲;由於曉行,才有登程所見的曉月秋河。“宿”字使前後安排有軌轍可尋,脈斷峯連,渾然一體。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敍的呆板,顯得既有波瀾又生神韻。表面看,這首詩似乎單純寫景,實際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對石邑山雄偉高峻的驚愕與讚歎;三四句曉行幽靜清冷的畫面,展現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悽清的況味。 [3] 

宿石邑山中名家點評

元代釋圓至《箋註唐賢三體詩法》:改一“千”字,便成死句(“曉月暫飛”句下。按:“高”一作“千”)。
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作句多奇。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首言山之高,次言山之廣。下聯即首句意,“暫飛”、“隔在”四字奇絕。“雲”、“靄”、“月”、“河”並用覺重。
清初何焯《三體唐詩評》:月為高樹所蔽,河為遠峯所隔,兩句借明處討出暗處,非身在萬山之中不見其妙。
清代吳烶《唐詩選勝直解》:“曉月”、“秋河”二句,詞最飛動,然亦五更景象也,而山之高、樹之深,不言而喻矣。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寫景如上二句,畫不能到,人只賞下二句,不知上二句有虛情在內。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極力寫出,無雕琢痕,此君平高處。 [4] 

宿石邑山中作者簡介

韓翃(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天寶十三載(754年)進士及第。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大曆(766—779)後期,先後入汴宋、宣武節度使幕府為從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賞識其“春城無處不飛花”一詩,任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送行贈別之作,善寫離人旅途景色,發調警拔,節奏琅然,但乏情思,亦無深致。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明人有《韓君平集》。《全唐詩》僅存詩三卷。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0
  •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375
  • 3.    沈暉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48-649
  • 4.    宿石邑山中(唐·韓翃)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8-09]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