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定慧寺

(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定慧寺(Dinghui Temple),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66號,始建於明宣德年間,現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衞戍區海淀第五十離職幹部休養所 [2-4] 
定慧寺平面佈局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共分為三路。中路為二進,全部建築由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前殿及大雄寶殿組成。主殿兩側均建有配殿配房。東路建有配殿及後殿兩組建築。西路則建有供僧人居住的僧房 [2]  [5]  。定慧寺規模較大,但建築佈局完整緊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雖經後代數次重修,但仍保存有明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明代建築及京郊寺廟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2] 
1981年11月,定慧寺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2月23日,定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定慧寺
外文名
Dinghui Temple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66號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定慧寺歷史沿革

明宣德年間,善法寺始建,後改稱雲慧寺。
明正德四年(1509年),雲慧寺重修。
明正德六年(1511年),雲慧寺重修。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雲慧寺重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雲慧寺重修,賜名定慧寺。
清乾隆年間,定慧寺重修 [2] 
1983年,定慧寺修繕。
1984年5月,定慧寺大雄寶殿後出土明代銅質布袋僧兩尊 [6] 
2002年,在修建定慧橋,擴建阜成路時,因定慧寺北殿阻礙阜成路東西交通大動脈全線貫通,故拆除定慧寺北殿。

定慧寺建築格局

定慧寺
定慧寺(7張)
定慧寺平面佈局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主要殿宇均建在南北中軸線上。建築共分為三路。中路為二進,全部建築由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前殿及大雄寶殿組成。主殿兩側均建有配殿配房。大雄寶殿後原堆有小七山,現已無存。東路建有配殿及後殿兩組建築。西路則建有供僧人居住的僧房 [2]  [5] 

定慧寺主要建築

定慧寺懋雲堂

定慧寺的原始山門莊嚴,仍存有古籍遺痕,現門前有一對漢白玉貔貅護守門的兩側。門楣上有"定慧寺"匾額。大門兩旁懸掛有一副頗有氣魄的楹聯。走進山門,穿過院門,可直徑進入“懋雲堂”殿堂,定慧寺院內有一座木柱的古,現已修葺,原始亭中豎石碑一塊,碑文刻有乾隆巡時喻改名記書,並刻碑建亭。

定慧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位於定慧寺中路建築的最後,也是定慧寺的最主要建築,面闊三間,前帶月台後有抱廈,正脊透雕蓮花紋飾,殿內匾額為清康熙帝手書“慈雲廣覆” [2] 

定慧寺文物遺存

定慧寺石碑

定慧寺現存明代碑三座、清代碑二座,明正德、明萬曆、清康熙、清乾隆敕諭碑記等五塊 [3] 

定慧寺古樹

定慧寺院內樹木林蔭,古樹數棵,至今保存茂盛,1981年北京海淀區文物所勘驗後,立牌註名:定慧寺系明宣德十二年建,有古松樹數株。

定慧寺歷史文化

據2007年4月媒體報道:在定慧寺附近的某中學發現了大太監李蓮英墓,在校園的西南邊,有一個極為幽靜的角落,學校的人稱那裏為小花園,這座院的花園裏沒有更多的景緻,難以想象,這個如今看似普通的角落,曾經卻是一座氣勢恢弘的大墓地,而傳説中的陵墓主人,更是一位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雖不是皇親國戚,但富甲天下,不是王侯將相,卻地位顯赫,他就是清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監李蓮英。
當年,陵墓佔地約有20多畝,由南向北延伸,墓地最北端是一座金水橋,由橋向北是整個墓地中最有氣勢的一座漢白玉質地的牌樓。
趙廣智回憶説:這個牌樓上面有匾額,寫的是“欽賜李大總管之墓”,牌坊上首寫的是“閬苑清風”,下首寫的是“仙台飄渺”,兩個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通幽嚮明昭垂萬禩,大中至正鞏固千秋。

定慧寺文物價值

定慧寺規模較大,但建築佈局完整緊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雖經後代數次重修,但仍保存有明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明代建築及京郊寺廟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2] 

定慧寺文物保護

1981年11月,定慧寺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2月23日,定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定慧寺旅遊信息

定慧寺地理位置

定慧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66號。

定慧寺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121、481、507、967路公交車,在定慧寺東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距離定慧寺約6.8千米,駕車約1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