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性

鎖定
宗性,即宗性法師,男,漢族,1973年8月出生,1990年9月出家,重慶潼南。1990年9月,於成都昭覺寺禮原監院出家。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第十二、十三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成都市佛教協會會長、成都文殊院方丈、空林佛學院院長等。 [1-2]  [7-8] 
中文名
宗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重慶潼南
出生日期
1973年8月
信    仰
佛教

宗性人物履歷

1993年宗性在寶光寺 1993年宗性在寶光寺
1979年至1984年,在米心鎮中心小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1984年至1987年,在玉溪中學學習。
1987年至1990年,在潼南中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90年9月,於成都昭覺寺禮原監院上智下益上人披剃。
1991年,於成都昭覺寺依原方丈上清下定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在此期間系統學習並熟練掌握佛教唸誦、梵唄、儀規等佛事活動,為做一名合格的出家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至1992年7月,在重慶佛學院學習,接受佛教知識啓蒙教育。
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四川省佛學院學習,期間隨唐仲容先生研習唯識學,從此開始對唯識學產生濃厚興趣。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中國佛學院本科班學習,期間系統地接受中國佛教宗派教育,並熟悉各宗派的基本教史和教義,同時,隨中央民族大學韓鏡清老先生繼續深入研習唯識學,頗有心得。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班學習,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楊曾文教授研習禪宗史,期間接受規範化的國際學術訓練,並對佛教目錄學、版本學進行系統學習。
宗性法師 宗性法師
在研究生班學習以來,通過系列的訓練和學習,初步掌握了學術研究的技巧和規範,養成了學術研究的能力,先後撰寫了約15萬字左右的論文發表在各種佛教刊物上,頗受學術界專家學者及佛教界同仁的歡迎。
1999年9月,兼任中國佛學院99級班主任。
2000年元月,兼任中國佛學院97級唯識學授課法師。
2001年7月,兼任河北禪學研究所副所長,並出任《中國禪學》編委。
2002年6月,增補為成都文殊院管委會副主任,兼任空林佛學院教務長。
2002年7月,增補為成都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
2002年9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
2002年9月,當選為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2002年11月,增補為成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2003年9月15日(農曆八月十九日),升任成都文殊院第十八代方丈。
2015年7月,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在京舉行,當選為十二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2020年8月,當選為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3] 
2020年12月,當選中國佛教協會第十屆理事會副會長。 [2]  [4] 

宗性擔任職務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9]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 [5-7] 

宗性人物故事

宗性夢想

宗性 宗性
宗性有句經典名言——佛就是生活。他認為,佛法説到底就是教你如何生活,“很多人生活一團糟,佛法就是教你怎麼樣合理生活,怎麼樣智慧的生活。智慧不等於知識,智慧不等於聰明,智慧等於從容和淡定。”宗性對記者如此説。
真正的智慧是柔。宗性引用了《易經》裏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他説:“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裏太有用了,小到家庭,大到社會,如果你處處顯示自己,強過自己,那就像歌詞裏寫的那樣,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因為你太自我了。”
自擔任文殊院方丈以來,宗性不光用自己的佛學感悟温暖了眾生,他還加強了寺院規範化管理,同時也在開展扶貧濟困賑災慈善公益活動,着力推行以靜心養性的“禪修營”。他還先後出訪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美國和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關於佛學的學術會議,對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近年來,宗性致力於唯識學傳播、禪宗史研究等工作,先後出版論文集《問學散論》,學術專著《解密身心和世界入門》《改造生命的原理》,演講集《生命是快樂的旅程》《做人做到人人都喜歡》《活着是一場修行——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悟的人生》,及佛法與人生系列講座叢書十餘冊。
宗性究竟是如何與佛結緣的?出家之間他又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此前他鮮有對外提及,這次他終於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袒露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我出生於潼南縣米心鎮的一户普通人家。小時候的我很喜歡文學,以前我的夢想是當個語文老師。”
宗性17歲那年從鎮上坐船去縣城看望文學社老師,結果陰差陽錯出現了一個小意外,從此他的人生之路發生了神奇逆轉。
“我應該是上錯船了,當時涪江起霧,那艘船莫名其妙地開到了遂寧。下船後我很迷茫,忽然想到遂寧有個觀音廟,就想反正都來了,乾脆去廟裏逛逛。”那天是九月初一,去廟裏燒香拜佛的人很多,有個僧人看宗性一直呆在廟裏遲遲不願離去,於是問他:“你是不是想留下當和尚?”宗性隨口回了句:“你要不要嘛?”僧人又問他會不會算賬。宗性説會,於是他便留在了廟中。

宗性求學

2003年宗性就職於文殊院 2003年宗性就職於文殊院
在觀音廟短暫停留後,宗性幾經輾轉,最後去成都昭覺寺剃度,取法號宗性,成為一名真正的出家人。
“出家不久後,我看了很多佛學書,覺得這些書寫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想去讀書,把佛學好好研究研究,看看裏面到底説些什麼。昭覺寺裏可以學到宗教儀軌、佛教梵唄和唱誦,我幾個月就全學會了。”他説。
1991年,18歲的宗性正式讀書,他最早去重慶佛學院求學,學院裏有個老先生給他留下很深印象。“他教我們佛學入門的課程,老先生講課不帶書,我很羨慕他,以為他有什麼秘方,晚上去敲他的宿舍門,我直接就跟他説:你講課講得很好,我想學你講課不要書的絕學。老先生説你慢慢學,看的書多了就會了,我當時甚至還有點失望。”回憶當年的執着單純,宗性有些啞然失笑。
1992年,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政協副主席的趙樸初,在上海召開了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趙老在會上提出漢傳佛教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落實政策,雖然在內地恢復了不少廟宇,但急缺僧才,要加強人才培養的力度。會議之後,全國各地辦了不少佛學院,成都寶光寺也成立了四川省佛學院。那次會議,讓還是青年僧伽的宗性再次發生命運改變。
“我當時也報考了四川省佛學院,但對考試沒底,昭覺寺有70個小和尚參加考試,放榜時每唸到一人的名字意味着他就被錄取了,當時都快唸到結束,我心裏直嘀咕,怎麼還沒有輪到我,肯定沒考上。後來才知道,公佈成績是從最後往前面公佈,我當時考到了全四川省第二名。”
考上四川省佛學院後,宗性又到寶光寺深造。當代著名盲人佛學家唐仲容先生當時在學校任教,70多歲的唐先生對宗性影響極大,正是因為他,宗性迷上了唯識學的研究和傳播。因為成績優秀,宗性成為了唐仲容的得意弟子,經常獲得“開小灶”的福利。在寶光寺學佛的兩年時間,他還跟着唐仲容讀《大學》《中庸》等中國古典著作,也學寫古體詩,學中醫……至今,宗性都對昔日恩師充滿感激。
從四川佛學院畢業之後,宗性一路“高歌猛進”,這次他的目標是中國佛學界的最高學府——位於北京的中國佛學院。讓宗性深感幸運的是,他在那裏得到了中國佛學大師韓鏡清的親自點撥。韓鏡清先生對唯識學的研究造詣之深,讓宗性獲益匪淺。
宗性在中國佛學院從1994年一直讀到2001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課程全部習完,當他學成回成都後,已是四川乃至西南佛學界首屈一指的“高才僧”,當年他剛滿28歲。

宗性論醫

1998年宗性在黃河邊 1998年宗性在黃河邊
好的中醫應兼濟天下。
宗性在不滿20歲時,就跟雙目失明的唐仲容先生學習中醫。“我懂得經絡和穴道,中醫講究‘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宗性法師也懂得開藥方,但他幾乎不開,他坦言自己很忙,“而且我還怕別人説我搶醫生的飯碗。”宗性開玩笑道。熱愛中醫的宗性認為,長期以來人們對中醫存在誤解。他尤其看不慣不少的中醫藥鋪裏,後面擺着中醫藥材,前面的小櫃枱則整整齊齊碼着西藥。“現在的好多中醫給人看病,連望、聞、切都省略掉了,還叫中醫嗎?”
2004年宗性在日喀則 2004年宗性在日喀則
宗性稱,中醫同中國文化中的優良傳統息息相關。“未病,就是要活用《周易》裏的陰陽理論,調理人的內臟實現良性運行。”宗性説,中醫講究“固本才能強基”,效果慢。比如頭疼,要先搞清楚為什麼頭疼,從外圍開始清理,慢慢才接觸到內核,所以就慢。養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固本強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