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宏福寺

鎖定
弘福寺是貴陽市黔靈山古寺景點,位於貴陽市中心黔靈山,為赤松和尚(1634-1706)創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初創時稱“宏福寺”,後改“弘福寺”。弘福寺佛法為為禪門臨濟十方院,稱貴州首剎。。
中文名
宏福寺
地理位置
貴陽市中心黔靈山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30-17:00
時間創建
康熙十一年(1672)
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

宏福寺概況

宏福寺 宏福寺
寺前“九曲徑”石階蜿蜒盤旋登山,沿途摩崖不絕,經古佛洞、海螺亭、洗缽池達寺門。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殿、雙桂樓、水月軒、紅登泉、典廊、花圃、成化鐵鐘和碑刻等。

宏福寺歷史沿革

宏福寺
宏福寺(5張)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有一位四川潼川(今重慶潼南縣)的赤松和尚(1634~1706)年來到貴州。這位和尚,俗姓韓,名道領,15歲出家,先後拜靈藥、西識等和尚為師,後歸“白雲山”。康熙六年(1667)應都間張光煥之請,到貴陽住持,看見黔靈山風水地望俱佳,於是決定在山開建寺廟。當時稱為“宏福寺” [1] 
清乾隆四年(1939年)清廷頒贈《大藏經》一部給弘福寺,清雍正准予開期傳戒。
宏福寺 宏福寺
乾隆以後,弘福寺進行了多次維修和重建,三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等15座建築一應俱全。與貴陽棲霞寺(東山)並稱“東西二勝”。
民國期間這裏曾為貴州佛教會所在地。於1929年果瑤法師於此創建貴州佛學院,曾任孫中山秘書之平剛曾在此講學,學僧80餘人。
1929年果瑤法師於此創建貴州佛學院,曾任孫中山秘書之平剛曾在此講學,學僧八十餘人,為貴州培養了一批知識僧才。1905年至1946年,弘福寺曾傳戒18次,到1949年,共有赤松“法統”傳承12代,常住僧眾100多人,少時也有30多人。
新中國誕生後,懷一法師主持法席,躬耕自食,修頭陀行。“文革”期間,僧人四散,寺由黔靈公園管理。1983年,弘福寺列為國務院公佈的142座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同時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7月28日歸還給佛教界管理,由貴州省佛教協會會長慧海法師主持寺務。
1983年,弘福寺列為142座全國重點寺觀之一、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1987年7月28日歸還給佛教界管理,是由貴州省佛教協會會長慧海法師主持寺務。2005年9月,心照法師接替慧海法師,出任弘福寺第十六任方丈。

宏福寺赤松和尚

宏福寺 宏福寺
赤松初創寺院,土地由信士羅妙德等人“施捨”,他蓋了一間茅蓬住在裏面,敬業精神感動了當地的地方官員,在他們的支持下,建成僧寮、大雄寶殿及山門。不久又購置數百塊田產,年收租1200石,常住僧眾三十人。寺院和僧眾非常富有,香火興盛,有“金方丈,銀知客”之説。赤松親訂《叢林清規八條》,定為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赤松依照佛教叢林規章,設“兩序”,立“清規”、續“法派、掛單、傳戒”,收集佛教經典,很快成為全黔寺廟之冠。1706年,赤松圓寂後,葬於黔靈山,塔銘為“傳臨濟三十三代正宗黔靈山道領和尚之塔。”
赤祖曾手輯《黔靈山志》十二卷:星野、勝概、寺院、金像、法語、護法、寺田、源流、清規、塔壚、藝文(上、下),貴陽舉人何素儒訂定,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付梓。民國初年復由貴陽於止情補輯,文通書局鉛印出版,1996年重新點校,出版精裝本。弟子翟脈繼任弘福寺方丈。
宏福寺 宏福寺

宏福寺建築

宏福寺
宏福寺(9張)
弘福寺有三重建築,大雄寶殿(正殿)、觀音殿(中殿)、彌勒殿前(前殿),另配藏經樓、毗盧閣等。各殿閣朱牆碧瓦,恢宏巍峨,雕樑畫棟,曲廊迂迴,蔚為壯觀。近幾年更於寺外擴建經塔,龍壁,並有石獅、石幢、銅寶鼎、鐵鼎、鐘鼓、幢幡寶蓋、金字匾聯等。設有法物流通處、素香齋、茶室;修復歷任方丈靈骨塔十餘座;新建貴州首座法華塔、開山祖師經念塔、九龍浴佛石壁、鐘鼓樓、天王殿、藏經樓、地藏殿、禪堂、齋堂、僧寮、尊客寮、方丈苑、碑廊等。
宏福寺 宏福寺
登臨弘福寺之盤山古道“九曲徑”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赤松祖師開闢,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咸豐五年(1855年)兩度整修;新中國建立後,拓寬加固。全徑383級,沿途有“古佛洞”、“洗缽池”、“靈官亭”等古蹟;有“多行好事廣積陰功”、“虎”、“黔南第一山”、“正法眼藏”等摩崖石刻。
大山門上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弘福寺”、“南無阿彌陀佛”;有已故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題“黔南第一山”。入門兩側有鐘鼓樓,銅鐘重三千餘斤,鑄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原在城內大興寺,1980年移此。
法華塔矗立於前山門外右前方,塔凡7級,高15米;奉藏《妙法蓮華經》,塔6方,刻36佛及佛經摘錄;塔後有《建塔因緣功德碑》。正對大門是九龍浴石壁,經傳釋迦牟尼佛誕生時,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入門兩側有鐘鼓樓,銅鐘重3千餘斤,鑄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原在城內大興寺,1980年移此,首重殿為天王殿,供彌勒佛及護法四大天王,殿的南側有《地藏經》碑刻,殿外側兩壁有巨幅繪畫;二重殿為觀音殿,奉三十二臂觀世間,三十二手錶菩薩三十二應身,大慈大悲,尋聲救苦;後有韋馱菩薩,金剛怒目,手持寶杵;第三重殿為大雄寶殿,奉釋迦牟尼、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及十八羅漢,均貼真金;牆上有佛陀畫傳。
玉佛殿釋迦牟尼玉佛為緬甸籍華尼宏慧法師請自仰光,釋迦坐像高有1.5米,寬為1.2米,重達900公斤,玉質十分優良,慈相莊嚴,並有彌勒和觀音等玉雕十餘尊。“放生池”旁有“曲尺亭”和長廊,亭前有櫻花,春來繁花似錦,長年風光旖旎。
宏福寺 宏福寺
“雙桂樓”前桂花綠蔭如蓋,入秋桂香四溢,令人流連忘返,樓前有聯雲:“一院桂蔭疑有雨,四廂花影欲登樓”大殿後有一高台,前立二碑,乃朱德、董必武遊黔靈山詩碑,碑後石壁嵌有多塊鐫刻,撰者為乾隆初年雲貴總督吳達菩、貴門州巡撫劉藻、赤松和尚等。弘福寺不僅殿樓林立,還間有“風尺亭”畫廊、“月明池”、“生生泉”“望城台”等。寺後毗盧峯下有塔林,為弘福寺歷代祖師及僧人、居士之靈骨安藏處,有名可考者計有赤松、瞿脈、參之、惺慧、光燦、弗雲、湛然、柏青、心月、智明、慈雲、覺崇。
弘福寺前沿陡崖而下,為“九曲徑”,系登寺捷徑,有石級三百八十餘步,乃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闢建,乾隆、咸豐年間各重修。沿徑摩崖石刻無數,並有亭、殿築於其間,“古佛洞”、“海螺亭”、“響石洞”、“洗缽池”等自然奇勝使人置身綠蔭之中,俯級把玩,其樂無窮。
明地理學者徐霞客也曾於“崇禎十一年戊寅歲(1638)四月十一日至貴州,遊古弘福寺旅遊景點介紹佛洞。”下得“九曲徑”,往北行,即“麒麟洞”,洞中乳懸垂,千姿百態,其一巨者墜地,形若麒麟,故名。洞內寬敞,洞前有泉。
此洞因蔣介石1942~1948年囚禁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於此,聲名大噪,至今遊人不絕。

宏福寺相關景點

小七孔
龍洞堡機場
衫木河
南江峽谷

宏福寺施濟原文

皇帝菩薩戒弟子稽首和南,十方諸佛、菩薩聖僧、天龍大眾:若夫至理凝寂,道絕名言,大慈方便,隨機攝誘,濟苦海以智舟,朗重昏以慧日。開曉度脱,不可思議。弟子夙罹愆,早嬰偏罰,追維撫育之恩,每念慈顏之遠,泣血崩心,永無逮及,號天躃地,何所厝身。歲月不居,炎涼亟改,荼毒之痛,在乎粉骨。敬養已絕,方恨不追,怨酷之深,百身何贖?惟以丹誠,歸依三寶,謹於宏福道場,奉施齋供,並施淨財,以充檀舍。用斯功德,奉為先靈,願心悟無為,神遷妙喜,策紺馬以入香城,躡金堦而升寶殿。遊玩法樂,逍遙淨土,永蔭法雲,嘗餐甘露。疾證菩提,早登正覺,六道四生,並同斯願。

宏福寺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