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

鎖定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藏於開封市博物館,其器形較大,保存完整,紋飾簡練生動 [1]  ,為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宋瓷精品 [2] 
中文名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宋朝
類    別
瓷器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 [1]
該瓷罐為宋代磁州窯器物,口徑10.7釐米,底徑14.2釐米,高48.5釐米,腹圍113.5釐米。 [1]  造型為小口卷唇,短頸,頸部飾四個扁形耳,豐肩,鼓腹,下部微收,圈足。 [2]  胎質較粗松,呈灰白色。 [1]  器口至腹部三分之二處繪白釉黑彩。肩至腹部由八道弦紋把器表上部分成兩組紋飾帶。肩部紋飾帶以三道弦紋作為邊飾,內飾四朵花卉。腹部亦用弦紋作為紋飾帶的邊飾,內有兩開光,開光內各繪折技牡丹。開光與開光之間以水波紋連接。腹下部至圈足處施褐彩。 [2]  該器器形較大,保存完整 [1]  ;繪畫手法簡練概括,粗獷灑脱,色調黑白分明,具有中國畫大寫意的韻味 [2]  。磁州窯燒造的這種白釉黑花瓷向稱“特品”,是宋代瓷器裝飾的新品種。 [2]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文物背景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極為龐大的民窯體系,因其傳播廣泛,影響深遠,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磁州窯自北朝始,於時期達到鼎盛,經清至當代,歷千年而不衰。磁州窯系分佈範圍很廣,其中心窯場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漳河、滏陽河流域的觀台和彭城。 [3] 
磁州窯最遲於東晉已燒瓷器。東晉、南北朝、隋主燒青瓷,但其生產規模較小,產品種類少,瓷質偏劣,僅供本地及周邊州縣人羣使用,可以説在當時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窯口。唐、五代時期主燒白瓷,亦燒青瓷、黑瓷,生產規模較之前代明顯擴大,一定數量的瓷器已通過大運河銷往外地,制瓷工藝技術有了長足進步。時至五代末年,磁州窯在北方窯口中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燒瓷規模均處前列。 [5]  磁州窯地區所產瓷土叫“大青土”,遠不及定窯的瓷土精白,但磁州窯的匠師們為適應市場的需求,將大青土製成的灰白色坯體上施加白化妝土,從而成就了磁州窯白色語言的形成。黑色裝飾語言的產生是在胎體上掛一層白化妝土之後,以鐵顏料繪出紋樣,多以生動的筆法和黑色剪影的形式表現。唐、五代時期,磁州窯生產的瓷器均已在器胎上施白色化妝土。迄止北宋,作為北方民間窯口的磁州窯生產場,在白瓷的基礎上借鑑唐代長沙窯越窯壽州窯等窯口的釉下點彩工藝技術,創燒了有鮮明北方文化特色的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的創燒,奠定了磁州窯在中國製瓷業的地位。僅數十年間,使得磁州窯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窯口。白地黑花瓷,自北宋創燒以來,經久不衰,歷經金、元、明、清,新品層出不窮,對中國其他知名窯口影響很大。 [5] 
從器型演變過程來考察,在器物頸部繫繩提攜盛裝液體的瓷瓶是有歷史傳統的。如歷史上各時期的“四系瓶(罐)”、嘟嚕瓶等。尤其是四系瓶,頸部的四個“系”即應是用於穿繩以供提攜的。 [4]  古時中國遊牧民族習慣騎馬,屬於馬背上的民族。此風習亦影響到陶瓷器皿的造型。早在北朝時期,早期磁州窯的賈壁窯與臨水窯,已經生產帶有四個系子的青瓷四系罐。磁州窯地區位於北朝京畿地區,距東魏北齊首都鄴城很近,僅數十公里,臨水、彭城一帶素被譽為京西名勝。北朝是少數民族鮮卑人建立的政權,擅長遊牧生活,四系罐則是遊牧生活習慣影響到日常陶瓷器物造型的實例。此種風尚一直貫穿遼、金、元代。 [6]  四系瓶(罐)是磁州窯極富特色的一類器物,其造型挺拔,細部變化多端,頗具北方粗獷、豪放之氣韻;器體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並在白釉部分繪畫、書寫,色彩對比強烈,裝飾效果突出。裝飾技法以釉下彩黑繪為主,裝飾題材多樣,內涵豐富,有人物、花卉、龍鳳、鳥禽、詩文、館銘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帶“仁和館”、“太平館”、“八仙館”等館銘的四系瓶最具代表性。 [7] 
磁州窯陶瓷產品絕大多數是供給民間使用,追求的是“價廉物美”。因此,紋樣的繪製必須要降低成本,陶瓷產品的大批量生產是要求紋樣變簡的關鍵,要求畫工必須對所表現出來的圖形胸有成竹,並具備嫺熟的技巧,以較快的速度一蹴而就,但又是一氣呵成,這就形成了磁州窯粗獷、流暢的表現形式。宋代以文人為首的藝術家們注重單色釉,特別追求白瓷和青瓷“似玉”一樣;但是磁州窯陶瓷打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窯的單色釉侷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開啓了陶瓷繪畫裝飾的先河。磁州窯的畫工不像北宋畫院的官派作風,不是從臨摹畫譜入手,而是從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為切入口,直接取材於鄉間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宋元時期鄉土生活的逼真再現。宋代前的人物畫較薄弱,取題內容多為策仗的高士、閒適的仕女、祥雲上的神仙等;磁州窯人物畫突破了這一俗套,努力表現下層社會人民的千姿百態的生活情狀。磁州窯黑白裝飾展示的是民俗、是社會風俗,一掃只畫不食人間煙火、與世人隔絕的高古之俗,而是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反映多彩的社會風貌。 [8] 
參考資料
  • 1.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瓷罐  .開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4-15]
  • 2.    唐鼕鼕.開封博物館收藏的幾件宋瓷精品[J].中原文物,1992(01):115-116.
  • 3.    戴佳樂.古代廣告特殊媒介:磁州窯四系瓶[J].陶瓷研究,2021,36(04):17-19.DOI:10.16649/j.cnki.36-1136/tq.2021.04.008.
  • 4.    邢鵬.四系瓶、經瓶與梅瓶——“經瓶”名稱由來之我見[J].文物天地,2018,No.328(10):73-79.
  • 5.    文立中.北宋磁州窯白地黑花瓷芻議[J].文物鑑定與鑑賞,2011,No.13(03):34-37.
  • 6.    劉志國.磁州窯四系瓶藝術賞析[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6(01):54-56.
  • 7.    馬小青,張春芳.磁州窯四系瓶新證[J].文物春秋,2002(04):59-66.
  • 8.    覃福勇.磁州窯白地黑花繪畫藝術[J].大眾文藝,2011,No.26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