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第斯鼠

鎖定
安第斯鼠(學名:Andemys Termasi)是生活於3250萬年前現今智利 安第斯山脈 大草原上的一種奇特的齧齒類 動物,它們像山羊 和其它動物一樣,咀嚼硬草時不損傷牙齒,具有特殊的臼齒結構。
智利安第斯山脈一處河谷的陡坡中發現了3250萬年前生活於一串火山島弧附近的兩種新生物,這兩種古代新生物是南美洲栗鼠也稱安第斯鼠
來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裏查德吉爾德研究生院的John Flynn博士説,新發現的栗鼠種類提供了早期齧齒類進化出應付粗糙食料的抗磨損牙齒的線索,這比其他哺乳動物如馬、羊等進化出相似牙齒要早得多。 [1] 
中文學名
安第斯鼠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哺乳綱 Mammalia
齧齒目 Rodentia
倉鼠科 Cricetidae
亞    科
棉鼠亞科 Sigmodontinae
安第斯鼠屬 Andinomys
安第斯鼠
分    佈
智利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鼠種名來源

這兩個屬種分別被命名為Andemys termasi(屬名意為安第斯山的鼠類,種名則來源於附近的Termas del Flaco鎮)和Eoviscaccia frassinettii(為了紀念智利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前館長Daniel Frassinetti),它們是在南美洲發現的次古老的古齧齒類。
安第斯鼠化石 安第斯鼠化石
南美洲最古老的齧齒類化石發現於秘魯,年代為4100萬年前。
新屬種以它們奇特的牙齒結構而與其他屬種區別。

安第斯鼠研究成果

對這兩種古代南美洲栗鼠牙齒研究表明, 這種栗鼠的牙齒型式被稱為高冠齒型(hypsodonty)。高冠齒型意味着擁有高的牙冠,它是許多動物,如馬、羊和牛等的特徵性狀,它意味着對草原環境的適應。
化石的時代、牙齒的高冠齒型、化石動物羣中的其他諸多哺乳動物都向研究者指明,廷格里裏卡河谷曾經是一片廣袤的草原,直到火山噴發將它淹沒。這也表明草原生態系統在智利安第斯山區出現的時間要比其他大陸早1500萬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