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栗鼠

(脊索動物)

鎖定
栗鼠是齧齒目松鼠科哺乳動物,又稱松鼠、 [4]  灰鼠。 [5]  體形細長,後肢更長;前後肢間無皮翼,四肢強健;眼大而明亮;耳朵長,耳尖有一束毛,冬季尤其顯著;指、趾端有尖鋭的鈎爪;尾毛多而且蓬鬆,常朝向背部反捲。夏毛一般為黑褐色或赤棕色,冬毛多呈灰色、煙灰色或灰褐色,腹毛為白色。雌性個體比雄性個體稍重一些。 [3]  壽命一般為4-5年,少數壽命為6-7年。 [6] 
栗鼠分佈於歐洲各地。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至西北地區, [5]  主要產於大、小興安嶺,也產於新疆、阿勒泰山地區及河北、內蒙古等地。 [7]  樹棲性。生活在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在樹上以樹枝和苔蘚作巢。 [8]  白天多在樹上活動,拂曉和黃昏時下地覓食。喜安靜,怕驚擾,反應敏感,動作迅速。有貯藏食物的習性。春、秋、冬季以採食或貯藏的松籽、核桃為主要食物,以榛子、橡子為輔;夏季則以蘑菇和各種漿果為主,亦食蟲蛹和鳥卵及植物的嫩根等。 [6]  一般4-6月齡性成熟,8-10月齡體成熟。繁殖期為每年的4-9月份。年產仔兩窩,窩產仔數為4-10只,年產仔8-15只。妊娠期為40天左右。 [6] 
栗鼠在林區對種子林、種子園、直播造林和天然更新為害甚大。 [8] 
中文學名
栗鼠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指猴屬
分佈區域
非洲馬達加斯加

栗鼠生活環境

常棲於樹上,行 躍驕捷,食果實及鳥卵等物。 [1] 
你可能只能在在晚上察覺它,因為它主要是夜行性動物。居住在樹冠上,通常在海拔700米以上地帶。 它是靈長目的一個危險的競爭類羣。 栗鼠被古老馬達加斯加人的先驅大量捕殺,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是危險種類。

栗鼠外形特徵

栗鼠 栗鼠
齧齒動物,體長六七寸,形稍類鼠,尾為 總狀,長達五六寸,耳大,有總狀毛,齒鋭尖如鑿,前 之肢拇指小,其他指趾,則皆長大,有鋭鈎爪,背部黑 褐色,腹面白,產寒地者冬季變灰白色。 [1] 
它長期被認為是灰鼠,這是因為它的終生增長的長的門牙,和一條灰鼠一樣的尾巴。 18世紀它被分類為齧齒目動物此前它被誤分入狐猴類
它有一頭浣熊的面孔與明亮,光亮,並且小的眼睛。成年栗鼠有一身黑色或棕色的皮毛,脖子處有白髮,區別雄性和雌性的唯一方式是通過它們的生殖器官,並且雌性的重量比雄性略少。

栗鼠生活習性

栗鼠 栗鼠
栗鼠的最異常的特點是它比其他物種更好用的齧齒目動物的牙。這幫助它在發現食物。它獨特的方法是,使用差不多是其他手指三倍長的長而細的中指在樹上輕拍以發現幼蟲。 它的大而靈敏的耳朵容易地查出樹的空洞,當空心區域被找出時,栗鼠在樹的邊咬一個孔並且使用它長的中指找出幼蟲。 除幼蟲之外,栗鼠吃果子、堅果、花蜜、種子和蘑菇。 當自然生態環境被人為破壞時,它們採取從村莊竊取,並且搜尋種植園,它們主要是孤零零地活動,但它們的搜尋有時也會被破壞。
它們差不多花80%的夜晚時間來搜尋,中間休息。
它們是夜間活動的動物,並且修建精心製作的巢穴日間睡覺。 這個種類將巢穴建於高大的樹木上或附近有重要食物來源的位置。 當雄性標記在樹杈上時,巢穴不一定天天被居住,並且也許被摒棄或被一隻新的動物發現。被摒棄的巢其他會被其他動物使用。巢一般在白天使用。附近的區域由尿指示,雌性負責標記在地面上。
它們有它們自己搜尋動物和活動的範圍的。

栗鼠生長繁殖

栗鼠 栗鼠
栗鼠 [2]  孤零零動物,或者説它們的疆土總是獨立的,如果有一隻雄性闖入了雌性的領土,便會引起衝突。它們的活動範圍從不重疊。 男性也許有一個重疊的動物的活動範圍。公栗鼠也許有幾隻雌性夥伴,它們是經常互相進攻和競爭的夥伴。
交配期後,雄性駐守緊挨它們懷孕的夥伴的責任感,直到幼崽出生,並且成長一點。 雄性會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成熟,雌性大約要一年多。 它們的壽命大約是23年,但卻是相當狂放不羈的!
保護栗鼠繁殖的命令在馬達加斯加被實行,並且至少設定了遍及整個馬達加斯加的16個自然保護區。 美國巴黎也執行不同的保護栗鼠條例從而避免栗鼠滅絕。
參考資料
  • 1.    謝觀 等 編著.中國醫學大詞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第1113頁
  • 2.    栗鼠如何生長繁殖?栗鼠怎麼養?  .公文易[引用日期2016-06-22]
  • 3.    張昌盛,王寶鵬著,標本骨幹,湘潭大學出版社,2018.11,第54頁
  • 4.    李文瑞,李秋貴主編;史學軍等編寫,中藥別名辭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09,第521頁
  • 5.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第558頁
  • 6.    樸厚坤,張春華主編,觀賞動物養殖學,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06,第155頁
  • 7.    張春華主編,觀賞動物養殖學,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06,第154頁
  • 8.    黑龍江省農牧局《農林害鼠防治》編寫組編,農林害鼠防治,農業出版社,1975.04,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