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章寺

鎖定
安章寺位於白玉縣麻邛鄉安章村的後山腰。海拔4020米,距縣城136公里,建於清康熙七年(1742),屬藏傳佛教寧瑪派寺廟,由曼德仁真清波所建,原屬嘎託寺下院,後經逐年擴建到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當任活佛朱巴仁波且,得到清真上師大園滿心髓的傳授,便成為一個專門宏傳大園滿心髓的有名寺廟了。
中文名
安章寺
地    點
白玉縣縣麻邛鄉安章村
海    拔
4020 m
建立年代
清康熙七年 1742年

安章寺歷史背景

安章寺建於清康熙七年(1742),屬藏傳佛教寧瑪派寺廟,由曼德仁真清波所建,原屬嘎託寺下院,後經逐年擴建到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當任活佛朱巴仁波且,得到清真上師大園滿心髓的傳授,便成為一個專門宏傳大園滿心髓的有名寺廟了。 至1911年,朱巴仁波且之子甲色上師得大成就,譽播國內外,從康藏、青海、甘肅、上海等地來的喇嘛,由印度、錫金、尼泊爾、不丹等諸國到的僧侶,絡繹不絕。其中得大成就者,有創建上海長樂精舍的根造密顯上師,有花教領袖薩迦貢瑪,有紅教大喇嘛降央切及洛珍,有印僧根敦卻批。自此,安章寺便尊為唯一的紅教講經聖地,也是紅、白、花、苯等教及有志於心髓的各國宗教名人修造的常來之所。之後,曾有不丹國王及王后也先後親臨該寺朝拜,更增加了該寺歷史上的光輝。1983年經縣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1996年經州政府審核後依法登記。寺廟以保存有鍍金銅像、製作精美的金粉唐卡畫及鑲嵌着翡翠、瑪瑙、珍珠、珊瑚等的靈塔而揚名藏區。 該寺因民改運動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得到黨和政府的特別保護,故“文革”中破壞不大,損失較小,80年代,白玉縣政府為維修該寺,先後撥款2.97萬元,使該寺較前更加輝煌。

安章寺建築佈局

該寺有大雄寶殿、靈塔室、經堂、轉經堂、文物室等。心髓部眾講堂內有康巴地區著名雕塑大使甲色白馬洛真泥塑的心髓部眾尊主,堪稱一絕。寺內珍藏有餘尊大小佛像和印度皇家珍寶水晶琉璃塔。靈骨塔殿中,有康巴地區著名畫師和工藝師以高超技藝精製而成的三尊舍利塔,塔高兩米餘,為康巴地區珍品。

安章寺大雄寶殿

在安章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樓一底的大雄寶殿,該殿為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由漢藏匠師共同建造,殿高17.4米,長30.2米,寬22米,斗拱層疊,造型精巧,宏偉古拙,別具風采。一層為正殿,6根粗大的深雕鳳柱,並列挺立於壁之四周,一眼望去,鳳凰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尤引人注目的是甲色上師的經座,高5米,寬3米,各柱均用綵帶裝飾,深雕的四頭大象,揹負諸寶;八具獅,捧獻蓮座,四對龍鳳,起舞相迎。真是千姿百態,古色古香,其餘各層,也皆繪以各色佛像或象徵瑞祥的奇珍花卉,工藝講究,古樸逼真,獨樹一格,各有千秋,充分表現了漢藏藝術家精湛的工藝水平,為全州唯一倖存的藝術珍寶。

安章寺靈塔

寶殿後左側為靈塔,門前古柏青松相映成趣,室內約20平方米,正中是朱巴靈塔,上嵌有黑如迦本尊塑像,形象生動,風格渾樸,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左側是甲色靈塔,塔內藏有不丹國王贈的金幣、印僧格拉撒彌等送的珠玉和佛像。塔身分五層,鑲嵌有翡翠、珍珠、瑪瑙、珊瑚、九眼珠等計146顆,五光十色,絢麗異常,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右側是朱巴大弟子,青康藏著名畫師八馬洛珍靈塔,塔內安放着八馬洛珍坐化後,再經過還原處理的肉身,形神與生前無二。頭象上掛有兩顆大如雞卵的寶珠。一為紫紅色,一為翠綠色,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尤令人驚異的是:有人不但發現此體長了兩顆白生生的新牙,還在胸部長出了一個酷似金剛的“金剛心”,雖百思不解,然實物均在。

安章寺文物室

寶殿後右側為文物室,室約24平方米。室內珍藏有年代較早的各形鍍金銅佛240餘尊,其中以公元七世紀印度大成就者郎若巴的護身——用香檀木雕成的空行母佛及西藏大活佛所呷所贈的鑲有53顆各色珠玉之鍍金佛母像最為有名;還有水晶琉璃塔一座,為英印戰爭中從印度流來的皇家珍品;又有“心髓”七集四部,是世界上僅存的研究佛教心髓理論的唯一藏著。

安章寺經堂

經堂與寶殿並列,約140平方米,內有900餘部經書,2000餘塊經板,98尊大小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