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氏白蝦

鎖定
安氏白蝦又名距腕長臂蝦,為長臂蝦科物種,產於黃河和長江水系。
中文名
安氏白蝦
又    名
腕長臂蝦
產    於
黃河和長江水系
形態特徵
額角甚細長

安氏白蝦形態特徵

額角甚細長,其長度約為頭胸甲長的1.5~2.0倍,末端向上翹,約1/10~1/2超出鱗片的末端;基部具一短雞冠狀隆起,上具4~6齒,末端常具1附加齒;下緣具4~6齒。觸角刺小,鰓甲刺甚大。 [1] 
腹部各節圓滑,無縱脊;第六腹節約為第五腹節長的1.6~1.7倍,尾節約為第六腹節長的1.1~1.2倍,其背面具2對背刺,前對約位於尾節的末端1/3處,後對位於前對與尾節後端的中間位置。尾節後端中央呈尖刺狀,後側角具2對刺,外側刺甚短小,僅近內側刺長的1/4,兩內側刺的中央具一對羽狀剛毛。
第一觸角基節外緣稍凸,柄刺細尖,從基節的外側中部附近伸出,前側刺約伸至第二節的中部,基節的前緣稍凸,前側刺沒有超出其凸緣的末端;第二節清楚的短於第三節,約為第三節長的1/2,末兩節之和與基節約等長。上鞭癒合部約為5節,遊離的短鞭為19節,約為癒合部長的3.9倍。第二觸角鱗片約有一小半超出第一觸角柄,其基部1/4處最為寬闊,長約為寬的4倍強,末端甚狹窄,葉瓣清楚的超出前側刺。第三顎足約伸至鱗片的2/3處,清楚的超出第一觸角柄的末端,末節短於末2節。 [1] 
第一對步足約伸至超出鱗片的末端;指節稍短於掌部,腕節約為螯長的2.3~3.0倍,長節長於腕節,座節約為長節長的1.5倍。第二對步足強於第一對,指節約3/4~5/6超出鱗片的末端;指節甚細長,兩指的切緣光滑無齒突,掌部約為指節長的1/2,腕節極短,為掌部長的0.3~0.4倍,長節約為腕節長的4倍,座節稍長於長節。第三對步足約伸至靠近鱗片的末端;指節細長,掌節與指節近等長,為腕節長的4.5~5.3倍,長節為掌節的1.8~1.9倍,為腕節長的8.4~10.2倍,約為座節長的1.2倍。第四對步足之掌節稍長於指,約為腕節長的6~7倍。第三、四對步足之腕節、長節及座節邊緣皆具長剛毛。第五對步足約有一大半超出鱗片的末緣;指節甚細長,其長度與掌節約相等,其基部腹緣具有一列短毛,掌節約為腕節長的3.7倍,稍長於長節,約為長節長的1.1倍,長節約為座節長的1.1倍。 [1] 
體長:為30~50mm。
卵大,卵徑為1.0~1.1×1.3~1.4mm。 [1] 

安氏白蝦習性與漁業

多生活於江河下游河段的淡水區和出海口附近,或河口附近的半鹹水域,不進入湖泊中生活,即使是海邊的湖泊也未見它的蹤跡。屬游泳型蝦類,平時都在水層中營游泳生活,無爬行的附肢,因而不能在水底爬行。雜食性,多以浮游生物為餌。繁殖季節晚,通常到夏季才開始抱卵。卵較大而數少,其孵化不同於其他種,而是逐粒孵化,每尾親蝦鬚持續一整天才能孵化完畢。由於卵黃豐富,所以孵出後的幼體不吃食,靠卵內的卵黃供應營養,完成變態。共經三次蜕皮即變態為仔蝦,然後開始取食。本種為重要的經濟蝦類,在長江口區,江、浙一帶產量較大,是夏季河流的下游河段及河口區的捕撈對象,又是該區各種肉食性魚類的主要餌料。 [1] 

安氏白蝦地理分佈

國外分佈:朝鮮半島西岸
國內分佈:中國東部和北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沿岸均產,主要在各河口半鹹水區域及下游 [1] 

安氏白蝦營養價值

安氏白蝦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顯著低於日本沼蝦(P<0.05),而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顯著高於日本沼蝦(P<0.05);安氏白蝦和日本沼蝦的氨基酸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種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分別為52.77和52.67,其構成比例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FAO/WHO)的標準;安氏白蝦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總量明顯高於日本沼蝦,分別為28.32%±0.49%和14.89%±0.63%;礦物元素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較豐富,微量元素之間的比例較合理,其中,安氏白蝦的常量元素含量較高,而日本沼蝦的微量元素含量較高。從以上結果可見,安氏白蝦和日本沼蝦均含有較豐富的各種營養成分,但從EPA和DHA的含量來看,脂肪酸的營養價值安氏白蝦高於日本沼蝦;從Fe、Cu、Zn和Se的含量來看,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日本沼蝦高於安氏白蝦。 [2] 
參考資料
  • 1.    安氏白蝦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11-19]
  • 2.    長江口安氏白蝦與日本沼蝦營養成分比較 莊平; 宋超; 章龍珍 動物學報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