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樂村

(陝西省白水縣堯禾鎮下轄村)

鎖定
安樂村隸屬白水縣堯禾鎮,位於東經109°29′,北緯35°14′。地處縣城西北方向約13千米,東鄰漢寨、北草,南接水蘇,北靠堯禾。
中文名
安樂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白水縣堯禾鎮
地理位置
東經109°29′,北緯35°14′
電話區號
0913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60人

安樂村村情概況

村中果園 村中果園
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1060口人,35名黨員,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 [1]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温9.2℃,年均日照2552小時,輻射總量達123.6千卡/平方釐米,4~9月日照1373小時,年均降水量622毫米,海拔1100米左右,光照紫外線強烈 [2] 

安樂村農村經濟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業為主。村裏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為蘋果樹。有以蘋果加工的民營企業,私營養殖場。

安樂村人口衞生

分為第一產業人口和外出務工人口,以漢族為主。有趣的是石姓較多。村裏有好幾個衞生所,方便就醫,有大部分人蔘加了農村合作醫療。

安樂村文化教育

安樂小學、民辦幼兒園。

安樂村交通

緊貼村東頭有白(水)宜(君)公路經過。村裏主要道路為硬化路面,方便村民出行。

安樂村歷史背景

安樂村的村名與我們傳統意義認為的意思不一樣,我們傳統意義認為安樂即平安快樂,但是安樂村的“安樂”二字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匈奴以及鮮卑、西戎語言的音譯,它的本意是軍隊的意思,後來人們也習慣説平安快樂意思。此事與漢魏南北朝西戎茹茹駐兵白水有關。
白水縣誌157頁 白水縣誌157頁

安樂村其他介紹

安樂村歷史悠久在明清的志書都有記載,村中大部分人姓石,此姓南北朝時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烏石蘭氏,進入中原後改為單姓石。
石姓源流,源出之六:源於鮮卑族,拓拔部,烏石蘭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北史》的記載,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中有烏石蘭氏、婁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部洛陽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時,將烏石蘭氏改為漢字單姓石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統一全國之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革,如以漢族衣服代替鮮卑族衣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與漢族通婚,採用漢族的典章制度等,其中有一項就是改鮮卑姓為漢姓,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姓烏石蘭氏改為漢姓石姓。這件事在別的書中也有記載,姚薇元的《北朝胡姓考》中提到韓愈曾為唐代一個名叫石洪的人作墓誌,墓誌中説:君諱洪,字睿川。他的先人姓烏石蘭,九代祖是石猛,跟隨拓跋氏進入中原,住在河南,於是將姓中的“烏”與“蘭”去掉,改為單姓石。唐書中石洪傳也記載他的祖先姓烏石蘭,後來改為單姓石。韓愈文中提到的石猛是魏司徒蘭陵公,在《文苑英華》卷963《同寇軍公夫人烏石蘭氏墓誌》中説,石猛是晉司徒石苞的後裔,在魏朝作官時賜姓烏石蘭氏,這一點與韓愈所作墓誌中的説法相反,有人根據這一點來否定韓愈所作墓誌內容的真實性,其實石猛是原姓烏石蘭還是賜姓烏石蘭確實存在爭議,但這方面的爭議不影響北魏改烏石蘭為石姓這一史實的真實性 [3] 
南北朝時期,鮮卑民族拓拔部有烏丸氏、烏洛蘭氏部落,其中除烏丸氏為貴族以外,其烏洛蘭氏、烏石蘭氏、温石蘭氏,其實為一個氏族部落的不同漢譯,因此史書不分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