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東·塞林格

鎖定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男,1945年5月出生於奧地利,1971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名譽教授。 [1-2]  [5] 
2022年10月4日,安東·蔡林格被授予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4]  [6] 
中文名
安東·蔡林格
外文名
Anton Zeilinger
別    名
安東·塞林格
國    籍
奧地利
出生日期
1945年5月
職    業
物理學家
主要成就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獲得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任職院校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教學職稱
教授

安東·塞林格人物經歷

1945年5月,安東·蔡林格出生於奧地利。
1971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奧地利科學院院長。
1998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2009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1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2014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 

安東·塞林格主要成就

安東·蔡林格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是國際上量子物理基礎檢驗和量子信息領域的先驅和重要開拓者。他在理論和實驗上對量子物理基礎檢驗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與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中子、原子、大分子的量子干涉實驗;實現了無局域性漏洞、無探測效率漏洞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提出並在實驗中製備首個多粒子糾纏態(GHZ態),在量子力學基礎檢驗和量子信息中起着關鍵作用。從量子物理基礎檢驗出發,他和同事系統性地發展了多光子干涉度量學,並廣泛應用於量子信息處理,包括:量子密集編碼、隱形傳態、糾纏交換、糾纏純化、遠距離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和基於糾纏的成像等,其中1997年首次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工作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研究的開山之作。
安東·蔡林格教授迄今發表論文538篇,共被引用76000餘次,其中發表在《自然》《科學》《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逾百篇。安東·蔡林格教授於2014年進入Thomson-Reuters“高引用科學家”榜單。由於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領域的傑出貢獻,被授予沃爾夫物理學獎國際量子通信獎、艾薩克·牛頓獎、笛卡爾獎、墨子量子獎、沙特阿拉伯費薩爾國王國際獎、德國最高十字勳章和奧地利國家功勳大金質綬帶勳章等重要國際榮譽和獎項。
安東·蔡林格教授積極推動中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自1983年起,他與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工程院等機構長期保持着溝通和交流,並與多家單位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其中,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衞星,他的團隊合作參與了中國科學院主導的洲際量子通信實驗,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北京-維也納兩地的量子保密通信,成果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塞林格教授盡其所能為中國學者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
2015年他組織奧地利科學院舉辦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26屆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等參會,促進了中國科研人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塞林格教授受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名譽教授,為中國合作培養了優秀中青年學術人才16人,並在國際一流期刊合作發表論文60餘篇,幫助他們在相關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安東·塞林格獲獎記錄

2019年4月26日,獲得第1屆墨子量子獎。 [3]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4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約翰·弗朗西斯·克勞澤和奧地利物理學家安東·蔡林格,以表彰他們在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他們通過光子糾纏實驗,確定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並開創了量子信息這一學科。 [4]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