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德烈·薩金塞夫

鎖定
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i Zvyagintsev),1964年2月6日出生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俄羅斯導演、編劇、剪輯、製片人。
2000年,因拍攝個人第一部劇情片《迴歸》而出道,獲得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2]  。2007年,執導愛情片《將愛放逐》,獲得第6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3]  。2011年,執導個人第三部劇情片《伊蓮娜》,獲得第64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獎 [1]  [4-5]  。2014年,憑藉執導的劇情片《利維坦》獲得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 [6-7] 
中文名
安德烈·薩金塞夫
外文名
Andrei Zvyagintsev
國    籍
俄羅斯
出生地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
出生日期
1964年2月6日
星    座
水瓶座
畢業院校
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
職    業
導演、編劇、剪輯
代表作品
迴歸將愛放逐利維坦
主要成就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第7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45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安德烈·薩金塞夫早年經歷

1986年,22歲的安德烈·薩金塞夫剛從俄羅斯陸軍部隊退伍,從家鄉新西伯利亞搬到莫斯科,去俄羅斯電影工業的中心城市實現自己的演員夢。
1990年,安德烈·薩今塞夫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戲劇大學,主修表演,參與多部獨立電影的演員工作。
從1992年到2000年,安德烈·薩今塞夫拿着兩份表演文憑,艱難地在影視圈混跡掙扎,為了養活自己什麼戲都演,任何機會都不放過 [8] 

安德烈·薩金塞夫個人生活

2021年9月,俄羅斯新聞網站Baza報道稱:薩金塞夫在7月初感染新冠,病情反覆並往返兩家俄羅斯醫院,此後情況惡化,肺部損傷近90%,他因此被送往德國住院,目前其新冠檢測已是陰性,但肺部病情仍然嚴重。 [18] 

安德烈·薩金塞夫演藝經歷

電影劇照
電影劇照(2張)
2000年,安德烈·薩金塞夫擔任多部電視電影及連續劇導演,期間認識了電視台創辦人迪米哲里斯尼夫斯基,2003年邀請他開拍個人第一部劇情片《迴歸》,該片由弗拉基米爾·加林、伊萬·多布隆拉沃夫、康斯坦丁·拉朗尼柯聯合主演,以寓言的方式透視人生的處境,獲得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2] 
2007年,執導由康斯坦丁·拉朗尼柯亞歷山大·巴魯耶夫、瑪利亞·邦妮微聯袂主演的愛情片《將愛放逐》,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3] 
2010年,獲得第26屆聖丹斯電影節日本放送協會獎。
2011年,執導個人第三部劇情片《伊蓮娜》,獲得第6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獎 [1]  [4-5] 
2014年,執導劇情片《利維坦》,該片獲得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安德烈·薩金塞夫憑藉此片獲得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第2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6-7] 

安德烈·薩金塞夫主要作品

安德烈·薩金塞夫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4年
利維坦
電影
2011年
伊蓮娜
電影
2011年
《實驗5IVE》
電影
2009年
外傳
電影
2007年
電影
2003年
迴歸
電影

安德烈·薩金塞夫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4年
利維坦
電影
2011年
伊蓮娜
電影
2011年
《實驗 5IVE》
電影
2009年
外傳
電影
2000年
《黑房》
電影

安德烈·薩金塞夫監製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0年
《黑房》
電影

安德烈·薩金塞夫剪輯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0年
《黑房》
電影

安德烈·薩金塞夫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印度國際電影節
歐洲電影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法國凱撒獎
西班牙戈雅獎
  • 2016    第30屆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    利維坦    (提名)    
聖丹斯電影節
  • 2010    第26屆聖丹斯電影節日本放送協會獎    (獲獎)    
倫敦國際電影節
  • 2017-10    倫敦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    《無愛可訴》[14]     (獲獎)    
  • 2014-10    第58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5]     利維坦    (獲獎)    
影視類

安德烈·薩金塞夫人物評價

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故事不僅是俄羅斯社會強權政治的寫實,對其他國家也有震撼人心的批判力 [8]  (搜狐娛樂評)。他是俄羅斯電影的領軍人物,和他的前輩亞歷山大·索科洛夫一樣,不但繼承了蘇俄時期電影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手法,又以不斷的思索和智識上的追求為劇本尋找深刻的母題、注入新的活力,他長鏡頭的運用和畫面的大氣,精緻地把故事鐫刻在電影語言的細節中 [17]  (中華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