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全人機工程學

(應急管理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書籍)

鎖定
安全人機工程學是應急管理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姚建,田冬梅。
中文名
安全人機工程學
作    者
姚建
作    者
田冬梅
出版社
應急管理出版社
ISBN
9787502039967

安全人機工程學內容簡介

本書由華北科技學院姚建和田冬梅組織編寫,全書共分為八章,第一章介紹了人機工程學和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基本概念和發展過程;第二章介紹了人的體能特點、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生物力學因素、人體的動作反應和人的個體行為;第三章介紹了人機特性、人機系統可靠性和安全裝置;第四章介紹了顯示器、控制器和安全人機系統中的作業環境;第五章介紹了安全人機工程設計原則;第六章介紹了安全人機工程設計理念與方法;第七章介紹了產品形態安全人機設計及發展趨勢;第八章從工業生產、道路交通、煤礦生產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了產品設計。 [1] 

安全人機工程學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人機工程學 1.1.1 人機工程學的概述 1.1.2 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1.1.3 人機工程學體系及其應用 1.1.4 人機系統與人機工程設計 1.2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形成與發展 1.2.1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定義 1.2.2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內涵 1.2.3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發展 1.3 安全人機工程學 1.3.1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定義 1.3.2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對象 1.3.3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 1.3.4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特點 1.3.5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 1.3.6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目的與任務 1.4 安全人機工程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4.1 與人機工效學的關係 1.4.2 與安全管理心理學的關係 1.4.3 與人體測量學及生物力學的關係 1.4.4 與安全工程學的關係 1.4.5 與人體生理學及環境科學的關係 1.4.6 與其他工程技術科學的關係 1.5 安全人機工程學與產品設計 1.5.1 產品設計簡介 1.5.2 產品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 1.6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產生與展望 1.6.1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產生 1.6.2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展望 1.6.3 安全人機工程學發展新趨勢
2 安全人機參數 2.1 人的體能特點 2.1.1 作業時域 2.1.2 作業持續時間 2.1.3 工作間歇休息 2.1.4 睡眠缺失程度 2.1.5 輪班模式 2.1.6 作業疲勞 2.2 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 2.2.1 中國人體尺寸比例計算法 2.2.2 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 2.2.3 主要人體尺寸的應用原則 2.2.4 人體尺寸的應用方法 2.2.5 其他國家成年人人體尺寸 2.3 生物力學因素 2.3.1 運動系統的機能及其特徵 2.3.2 視覺機能及其特徵 2.3.3 聽覺機能及其特徵 2.4 人的動作特性 2.4.1 人的動作反應時間 2.4.2 人體動作的靈活性 2.4.3 人體動作的準確性 2.4.4 運動速度與準確性 2.4.5 盲目定位運動的準確性 2.5 人的個體行為 2.5.1 個體角度的人員行為機理 2.5.2 青年騎行者的主要心理行為特點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分析 2.5.3 青年人心理過程特性 2.5.4 青年人心理行為特徵分析 2.5.5 影響青年人騎車安全行為的對策
3 安全人機特性 3.1 人機系統中人的特性 3.1.1 人的生理特性 3.1.2 人的心理特性 3.2 適合人體姿勢的特性設計 3.2.1 作業區域的基本要求 3.2.2 作業姿勢的記錄與評估 3.2.3 為手的設計 3.2.4 實例分析與研究:計算機顯示高度對人頸部姿勢的影響 3.3 工作人員的選拔 3.3.1 人機特性比較 3.3.2 人機配合 3.4 安全裝置 3.4.1 安全裝置的作用 3.4.2 安全裝置的防護重點 3.4.3 安全裝置的設計 3.4.4 安全裝置的分類 3.4.5 安全裝置的選擇 3.5 人機結合面 3.5.1 顯示裝置 3.5.2 可視化信息設計 3.5.3 控制與控制器 3.6 人機系統的可靠性 3.6.1 可靠性的定義及其度量 3.6.2 人的可靠性 3.6.3 機器的可靠性 3.6.4 人機系統的可靠度計算 3.6.5 提高人機系統安全可靠性的途徑
4 人機結合面 4.1 顯示與顯示器 4.1.1 人機相互作用的信息分析 4.1.2 信息顯示設計 4.1.3 視覺顯示 4.1.4 聽覺顯示 4.1.5 聽覺顯示主要研究領域 4.1.6 基於電話的用户界面 4.2 可視信息設計 4.2.1 文字標記 4.2.2 電子顯示器的字母與數字 4.2.3 顯示式樣 4.2.4 圖形符號 4.3 控制與控制器 4.3.1 控制器的類型與選擇 4.3.2 控制器設計的一般原則 4.3.3 控制器的形狀和式樣 4.3.4 控制器的尺寸和操作行程 4.3.5 操縱器的識別編碼 4.4 安全人機系統申的作業環境 4.4.1 微氣候 4.4.2 環境照明 4.4.3 色彩調節 4.4.4 環境噪聲
5 安全人機工程設計原則 5.1 以人為中心設計的原則 5.1.1 以人為中心設計概述 5.1.2 以人為中心設計的意義 5.1.3 如何進行以人為中心設計 5.1.4 以人為中心設計的實例 5.2 產品人性化設計的原則 5.2.1 注重可視性 5.2.2 建立正確的匹配關係 5.2.3 考慮可能出現的人為差錯 5.2.4 適當採用標準化 5.2.5 利用自然和人為的限制性因素 5.3 綠色設計的原則 5.3.1 綠色設計概述 5.3.2 綠色產品造型設計 5.3.3 綠色產品結構設計 5.3.4 綠色產品材料設計 5.4 全生命週期設計的原則 5.4.1 生命週期設計的概念 5.4.2 生命週期設計的方法 5.4.3 生命週期設計的發展趨勢 5.4.4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全生命週期設計理念研究
6 安全人機工程設計理念與方法 6.1 安全文化理念 6.1.1 安全文化理念與安全生產的關係 6.1.2 大眾安全文化 6.1.3 民爆企業安全文化理念 6.1.4 建築企業安全文化理念 6.1.5 礦山安全文化理念 6.2 安全人機工程中的共用性設計理念 6.2.1 共用性設計概述 6.2.2 共用性設計的心理需求及其社會意義 6.2.3 共用性設計與安全人機工程學設計的關係 6.2.4 共用性設計遵循的原則 6.2.5 產品共用性設計的優先次序 6.2.6 共用性設計實例 6.3 安全人機工程設計的方法 6.3.1 調查法 6.3.2 觀察法 6.3.3 實測法 6.3.4 實驗法 6.3.5 分析法 6.3.6 心理測量法 6.3.7 心理測驗法 6.3.8 圖示模型法 6.3.9 計算機仿真 6.3.10 其他分類方法
7 產品形態的安全人機工程學設計 7.1 概述 7.1.1 產品形態的定義 7.1.2 產品形態的特徵 7.1.3 產品形態的表現要素及意義 7.1.4 產品形態的作用 7.1.5 影響產品形態的因素 7.1.6 產品形態與功能的關係 7.2 產品形態安全人機設計 7.2.1 人機與形態 7.2.2 人體測量學 7.2.3 虛擬人 7.2.4 人機交互 7.2.5 容錯設計 7.3 產品形態人機設計發展趨勢 7.4 基於數據信息的產品形態設計過程 7.5 形態設計的評價指標 7.6 基於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形態設計的應用 7.6.1 飛機駕駛艙的形態設計 7.6.2 船用通信組合機櫃的形態設計 7.6.3 新型多功能吸塵器的形態設計
8 安全人機工程產品設計 8.1 工業生產安全人機工程設計 8.1.1 硫酸控制室安全人機工程的研究內容 8.1.2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挖掘機駕駛室中的應用 8.1.3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建築施工安全事故預防中的應用 8.2 道路交通運輸安全人機工程設計 8.2.1 汽車的人機系統設計 8.2.2 彩色路面在交通安全中的應用 8.3 煤礦生產安全人機工程設計 8.3.1 煤礦井下人-機-環境系統的特點 8.3.2 應用安全人機工程學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的措施 8.3.3 基於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煤礦機械設計 8.3.4 刮板輸送機安全人機工程研究 8.3.5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確定合理巷道斷面尺寸中的應用 8.4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人機工程設計 8.4.1 中國傳統人機工程學思想實例一明椅的設計 8.4.2 人機工程學在數碼相機設計中的應用 8.4.3 基於人機工程學的健身踏步滑板車的設計與應用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