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宅坦村

鎖定
宅坦村是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的一個行政村,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現在全村有1700餘口人,轄宅坦本村、山腳、董家、葫蘆嶺、西村等五個自然村,十一個村民組,全村由18個姓氏的家庭構成,胡姓佔全村人口的90%以上,均為漢族。宅坦村共有面積5.21平方公里,耕地1267畝,其中水田1179畝,旱地88畝,林山面積5223畝,其中人工林688畝,村境三面環山,人均耕地約0.7畝。2016年11月9日根據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公示,宣城市績溪縣上莊鎮宅坦村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 
中文名
宅坦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
面    積
5.21 km²

宅坦村歷史沿革

宅坦村是一個文化底藴十分深厚,建村歷史已逾千年的皖南古村落。早在北宋景德三年(1007年)該村就創辦了安徽省最早的書院——桂枝書院,首開皖省書院教育之先河。此後文風蔚起,教育大興。歷史上宅坦村共出了三名進士,近百名舉人秀才,還有三十多人著書立説。清代著名學者汪梅村(汪士鐸)為避太平天國戰亂,在宅坦村避居六年,寫下了著名的《乙丙日記》及其人口理論。民國以來,宅坦村還出了二十多個教授(博導)、博士(博士後),而被譽為教授博士村。宅坦村還以保存從明代嘉靖迄今共連綿四百多年的一千六百多冊份的宗族和村務檔案,而被安徽省檔案局選定為安徽省的村級建檔示範村,也被媒體喻為中國村級檔案的瑰寶。2009年又成立了村文化綜合陳列館。因此,宅坦村成為國內外許多高校及專家學者研究徽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族制及三農問題的教學實習基地。共有包括清華、北大、華中科大等國內著名高校及美、法、日、韓等中外學者一百多人前來參訪。2001年以來,宅坦村編印了近五十多萬字的村志《龍井春秋》和《胡雪巖、胡適家世家鄉》,為此新華社發了通稿,並被《安徽衞視》、《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光明日報》、《新民晚報》等媒體廣泛報道。

宅坦村人口

宅坦村5個自然村中,宅坦本村最大,有1250人,共有8個村民組,95%以上姓胡;山腳自然村,現有85人,以葉姓為主,是一個獨立的村民組;西村自然村,現有130人,97%姓胡,也是一個獨立的村民組;葫蘆嶺自然村和董家自然村,共有約200人,胡姓佔90%以上,兩村合為一個村民組。

宅坦村經濟發展

宅坦村傳統農業以種養業為主,近年來以青梅、甲魚、長毛兔養殖、菊花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迅猛,2007年成立了兔業合作社和經果林合作社。宅坦村還是我縣玩具業的發祥地,黃山、新惠、宏達三大玩具企業為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做出巨大貢獻。2008年宅坦村人均收入達4400元以上,名列全鎮前茅。2009年9月成立宅坦社區。宅坦村自2006年被定為省新農村建設的“千村百鎮”建設示範村以來,通過三年來的建設,宅坦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產業發展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7年被授予省“五個好”先進黨組織標兵、省先進敬老模範村;2008年被授予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市“雙培雙帶”先進黨支部;2009年被授予市先進黨支部。2006年以來還多次榮獲縣“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標兵、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文明村、計生“村為主”合格村等榮譽稱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維平被選為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2] 

宅坦村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