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它(讀作:tā,shé或yí音 [10]  )為現代漢語一級字(常用字),部首為宀部。
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它與蛇同源,它是“蛇”的本字,後分化作“蛇”,本義為指蛇,後引申為的第三人稱。 [11] 
【參考資料: [9]  [1-4]  [8]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PXB
倉    頡
JP
筆    順
捺捺折撇折
外文名
it
注    音
ㄊㄚ
總筆畫
5
統一碼
U+5B83
異體字
、㸰

文字源流

它,象形字,像蛇之形。“它”是“蛇”的本字,後分化。甲骨文蛇形有單畫雙鈎之別。單畫者作“令”形,為”蟲”(“虺”本字)之初文;雙鈎者即形,為“它”(“蛇”本字)之初文。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將稜形的蛇頭寫成“宀”形,並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豎指事符號,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強調蛇腹神奇的彈性與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它”字經歷代不斷髮展,線條逐漸平直化,像蛇頭的部分逐漸演變成“宀”形,像蛇身和蛇尾的部分逐漸演變成“匕”形。由於“它”在古籍中常被借用,秦漢時期又產生了個後起本字,即在“它”的基礎上增加“蟲”旁,形成“蛇”(圖11)字。““它”的本義是蛇,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蛇”。這裏的讀音讀shé [11] 
近代又引申指“物的第三人稱”,舊時也作“牠”,這裏的讀音念tā。現行的國家標準。表“物的第三人稱”統一使用“它”表示,“牠”為異體字。 [12] 

基本字義

1.姓 [5] 
2.物的第三人稱。
如: “這隻小狗,它好可愛啊”

shé或yí音

均同“蛇” [10] 

常見詞組

它們,它的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ʰɑ˥ 日語讀音 HEBI
客家話 [海陸腔] to2 [梅縣腔] to2 [台灣四縣腔] to2 [客語拼音字彙] gi2 ta1 [寶安腔] ta1 [客英字典] to2粵語 taa1 to1潮州話 ta [1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它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玉篇》古文佗字。佗,蛇也。《説文》蟲也。本作它,從蟲而長。上古艸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
又《玉篇》非也,異也。《正字通》與佗他同。《易·比卦》終來有它吉。《禮·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義。
又《揚子·法言》適堯舜文王為正道,非堯舜文王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又《正譌》它,蟲之大者。象寃曲𠂹㞑形。今文加蟲作蛇,食遮切與託何切,二音通用。 [6] 

説文解字

【卷十三】【它部】它
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蛇,它或從蟲。託何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文一 重一

説文解字注

(它) 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華葉𠂹也。引申為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象其卧形。故詘尾而短。?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蟲。垂尾謂之它。它與𠂹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虺皆蟲之叚借。皆謂或卧或垂尾耳。卧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也。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為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説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跡也。亦引申之義也。凡它之屬皆從它。
(蛇) 它或從蟲。它篆本以蟲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蟲左旁。是俗字也。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