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案教學

鎖定
學案教學,是以學案為載體,學生依據學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它的功能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學案可分為:學習目標、診斷補償、學習導航、知識小結、當堂達標測試五個環節。
中文名
學案教學
載    體
學案
類    型
活動
適用於
學生

學案教學學習目標

1.目標的制定。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新理念,針對本節的課程標準,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並與本節當堂達標題相對應。不可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應用“能説出 …… ”“會運用……解決……問題 ”等明確語言給出學習目標。
2.目標的呈現。根據不同的知識內容,學習目標可採取課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總結投放式等三種投放方式。

學案教學診斷補償

1.功 能:首先設置的題目重在診斷和新知有聯繫的舊知學生掌握的情況,目的是發現問題後進行補償教學,為新知的學習掃清障礙,其次有利於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呈現形式:可以以問題即思考題的形式出現,也可以以其他具體形式出現,比如填空題等。

學案教學學習導航

設計思路:①樹立“先學後教”理念,學案要以“學”為中心去預設。主要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②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③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每個知識點學完後,要配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1.學生自學式。簡單的適合學生自學的知識,教師設計出思考題,指導學生閲讀課本自學完成,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
2.師生共研式。對重點知識或學生自學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可採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研討、交流的方式進行。學案在此部分可以設計出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自己得出結論。
3.教師講授式。對學生無法自學或生生、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採取講解的方式,但教師的講並不是滿堂灌,而應該配以啓發、點撥,誘導

學案教學知識總結

功能:①當堂形成知識網絡,及時複習,力避遺忘。②最好學生自我總結。③時間不可太長,3、4分鐘即可。

學案教學達標測試

功能:①緊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選擇能覆蓋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題目②對學生進行達標測試,以查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並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③難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為主。
2、學案和學案教學的突出優點
——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把握知識內容,克服盲目和片面,減少教材閲讀和作業中的困難,有利於準確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習新課作用尤其明顯。學案好比半個家庭教師,能提供及時、關鍵的指導和人性化的服務。
——教師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學生理解了什麼,解決了哪些問題,不理解什麼,存在什麼問題和困難,從而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效率更高。
——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具體的內容材料,師生互動的基礎得以夯實,可操作性增強。來自學生的原味思想、觀點、解釋、解答、設計、作品、表現方式等,對提升教學生動性會產生可以預期的作用。
——有利於學生掌握研究性學習方法,提高研究性學習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評價學生學業成就和評價教學狀況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3、學生究竟要寫多少學案?
學案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簡有繁,教師可以按章節、按時間(周、月、學期)、按主題或專題、按課的類型和需要來決定,過於頻繁的操作只會適得其反,必須堅決避免。如果認為按章為單位設計和安排學案是比較合理和實際的話,如以高一生命科學為例,教材共有四章,那麼做四份學案就足夠了。備課組的老師一起分擔,每人承包一塊,事情會容易得多。
實踐學案教學模式是真實、理性的需求,它不是“羣眾運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務實、前瞻的行為,它沒有理由也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4、教師在設計學案指導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幫助學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是學案教學模式的根本出發點,因此學案一定要緊扣課程標準,與學科自身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要避免捨近求遠,不要“多管閒事”。
——學案指導書必須是具體的、確切的、周全的、嚴謹的、妥當的和規範的。學案指導書內容設計上應更多地體現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基礎與拓展兼顧。
——學案決不是單純的另一份額外的家庭作業,要防止把學案指導書(學案)搞成又一本 “練習冊”、“習題簿”。
——學案指導書可以口述、板書、印刷、多媒體投影、網絡等形式下達給學生。其中,口述、板書和印刷三種形式是最實用、最方便的。
5、學案為什麼要進行交流?怎樣交流?
學案交流是學案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交流,學案的功能就無法充分發揮和實現。但是交流的規模和頻率教師一定要控制好,否則會給教學本身帶來影響。
——學案交流切忌長篇大論,鼓勵短小精悍,點明關鍵,直擊結論,三言兩語亦無不可。
——學案交流必須面向教室裏所有的學生。聲音一定要響亮,力爭全體同學都能聽清,這是發言者必備的基本素質。做不到這一點,效果肯定不會好。另一方面,認真傾聽既是教學的需要,又是學生優良品德、學德、行為習慣的體現。即時點名,令其對同伴的發言作即興評價,這一做法對教室裏的所有學生形成了壓力,迫使其認真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從機制上確保全員參與。
——從實際效果看,以下一些學案組件比較適合用來進行課堂交流(互動):學生經過思考提出的學術性問題,教師設計的思考題(問題、習題)和探究活動,查閲的文獻資料,調查結果和結論,實驗結果、結論和解釋,評論和評價,學習困難、要求和建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