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炎明

鎖定
孫炎明,男,漢族,1962年10月生於浙江東陽,中共黨員,人民警察,有“警界保爾”之稱。1982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二級警督。1995年入黨,先後在東陽市公安局經濟文化保衞科、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工作,2000年9月起在東陽市看守所任監管民警。曾獲“全省百名優秀基層民警”、“全省優秀人民警察”、“金華市十佳實幹型幹部”等榮譽,並榮記個人一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三次。曾被評為“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公安部“2010警界驕傲”、“浙江驕傲”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中文名
孫炎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2年10月
出生地
中國

孫炎明人物經歷

孫炎明 孫炎明
孫炎明,東陽市看守所民警,1995年6月入黨,大專文化。孫炎明同志從警29年來,恪盡職守,無私奉獻,2004年5月被確診腦癌後,以頑強的毅力、超越生命的執著,堅持與病魔抗爭,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獻給了公安事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曾被評為“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公安部“2010警界驕傲”、“浙江驕傲”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人物資料:
孫炎明1962年10月出生在東陽,1982年參加工作,1995年入黨,先後在東陽市公安局經濟文化保衞科、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工作,2000年9月起在東陽市看守所任監管民警。曾獲“全省百名優秀基層民警”、“全省優秀人民警察”、“金華市十佳實幹型幹部”等榮譽,並榮記個人一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三次。從警29年來,孫炎明同志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紮根基層,默默耕耘,把全部精力與心血都奉獻給了公安事業。尤其在2004年5月被確診身患腦癌後,面對絕症的威脅,他始終沒有放棄鍾愛的公安事業,以頑強的毅力,以超越生命的執著,堅持與病魔抗爭,邊治療邊工作,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員。
事蹟介紹:
“重犯監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還要經歷更多風險。他抖擻精神,讓陽光驅散鐵窗裏的冰冷,他用微笑詮釋什麼是工作,用堅強提示什麼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樣的終點,他比我們有更多坦然。”這是2月14日晚,中央電視台播出的2010“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上組委會授予孫炎明的頒獎詞,面對孫炎明,推選委員塗光晉説:“死刑犯臨刑前這句話的背後,凝聚着他怎樣的耐心與誠心,怎樣的堅守與堅持。他用他的生命詮釋着鋼鐵是如何煉成。”
推選委員任衞新説:“職守在一個特殊世界裏,但卻讓死囚的心靈重新感受到久違的温暖。警界保爾——特殊的愛獻給了特殊的你。”
孫炎明
孫炎明(16張)
大屏幕上,一位位感動中國人物的名字以漂亮的毛筆字一筆一劃地書寫而成。10組人物、3個集體,他們的名字打動了人們的心,感動了整個中國,歷史在這一刻再次見證他們的事蹟,永遠將他們銘記。
在頒獎典禮現場,掌聲和淚水混雜着,當央視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宣讀着獲獎人物——孫炎明時,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精神抖擻的孫炎明走上了領獎台。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現場採訪孫炎明,孫炎明非常樸實的回答打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心,當現場大屏幕播放出孫炎明的感人事蹟時,現場感動的淚水浸濕了人們的雙眼,孫炎明三個大字出現在中間的大屏幕,現場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小許説: “以前感覺看守所的工作很神秘、很害怕,但從孫炎明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看守所的管理是非常人性化的。”公安部監管局局長趙春光説:“孫炎明之所以當選‘感動中國’2010年度獲獎人物,關鍵是從孫炎明身上體現出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優越性,體現了中國監管場所的人性化管理,體現了中國人權的進步……他是全國監管民警學習的榜樣。”
孫炎明從兩位小朋友手中接過了水晶杯和鮮花,揮舞着。在孫炎明看來,自己只是憑着一腔愛心、一顆良心、一份責任心做事,無意之中,他的故事感動了整個中國。

孫炎明感動中國

孫炎明評價

孫炎明 孫炎明
他,1982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二級警督。先後在市公安局經濟文化保衞科、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預審科工作。現任市看守所監管民警。
事蹟簡介:孫炎明同志從警28年來,對黨和公安事業無限忠誠,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把公安工作當作自己的天職。為了使在押人員消除對抗情緒,面對現實,勇於改過自新,他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平等對待每一名在押人員,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員,他分管的監所始終保持兩項最好:在押人員秩序最好、教育轉化效果最好。他為人和善,樂於助人,淡泊名利,為警清廉,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尤其是2004年在被確診為腦癌以後,面對絕症的威脅,他抱着“生命延續一天、就要幹好工作一天”的信念,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超越常人的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帶來的折磨,忘我工作,與其他民警一樣正常值班、分管監室,堅守崗位,把工作當成了自己的生命。該同志先後榮獲金華市“優秀人民警察”、浙江省“百名優秀基層民警”等榮譽稱號,並榮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孫炎明頒獎詞

重犯監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活還要經歷更多風險。他抖擻精神,讓陽光驅散鐵窗裏的寒冷,他用微笑詮釋着什麼是工作,用堅強提示着什麼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樣的終點,他比我們有更多坦然。

孫炎明先進事蹟

孫炎明 孫炎明
孫炎明從警29年來,對黨和公安事業無限忠誠,立足本職,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把公安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他牢記宗旨,情繫人民,仁心寬厚,平等對待在押人員,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員;他為人和善,樂於助人,乾淨幹事,不圖名、不求利,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尤其是他身患重病,從容淡定,珍惜生命價值,始終保持快樂向上的心態,頑強與病魔抗爭,一直戰鬥在公安基層一線,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公安事業,自覺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奉獻”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新時期人民警察、基層公務員、共產黨員的優良品德和高尚情操。他先後榮獲“金華市優秀人民警察”、“浙江公安百名優秀基層民警”、“金華市十佳實幹型幹部”、“浙江省優秀人民警察”、“浙江十大法治新聞人物”、公安部“2010警界驕傲”等榮譽,並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2011年,又被評為“浙江驕傲”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和“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
正值孫炎明同志生命和工作的黃金時期,2004年3月,他經醫院診斷患有腦癌,面對穿了20多年的警服,他慢慢地調整心態:既然病魔已經來臨,就直面它,精神上絕不能被它擊倒。他三次大手術,三闖鬼門關,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1] 
2007年6月份,經過杭州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的病情有所惡化,叫他立即停止工作,在家休息養病。面對組織和醫生的勸告,他説:默默地在家裏等死,還不如在工作上乾死。所領導提議:“你想來就來,具體崗位就不要安排了,協助其他同事做做工作。”孫炎明説:“那不行!我都沒有把自己當病人,希望你們也不要把我當成病人,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人頂一個人用,我的生命延續一天,就要幹好工作一天。”
2007年11月,新上任的何所長第一次找孫炎明談話,“孫,工作能幹多少就幹多少,吃不消的話,隨時提出來,不要硬撐着。”孫炎明説:“我自己很清楚,老天留給我的日子不會很多,你如果讓我休息,讓我去整天想着病情,愁都要把我愁死。我正因為有這份工作,才感到快樂,才使我的生命延續。我不要組織照顧,工作有什麼難事儘管分配,千萬不要把我當病人看待。”
孫炎明始終認為,自己在監管崗位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管理經驗,經常主動要求把一些難管、不服管的在押人員放到自己的監室。他相信在押人員扭曲的心靈在自己的細心、耐心、誠心和愛心管教下肯定會有感化。
安徽人葉某因殺死妹夫並分屍,2008年1月進了看守所,葉某意識到死期已近,經常不服管教、屢犯監規。葉某起先並不在孫炎明的監室,在孫炎明的強烈要求下,葉某調到他的監室。通過了解葉某的成長經歷,分析他的內心世界,剖析他的犯罪過程,孫炎明開始有針對性地找他交心談心,耐心引導。同時,生活上給予關懷。一段時間後,葉某的情緒漸漸平穩。但一封家信使他暴跳如雷,家人的指責使他悔恨、惶恐,萬般情結糾結在一起,葉某想到的是早點死。“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想一死了之,是吧?”孫炎明把話挑明瞭説,“但是你這樣死,對你妹妹及一家人有什麼意義?你要做的是如何還這份債!”見葉某無語,孫炎明進一步説道:“如果你在押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死刑是可以減成死緩的,死緩也可減為無期乃至有期徒刑。”當第三天孫炎明再次找到葉某時,葉某表示:“孫管教,我知道你身體不好,但仍這樣關心我,我向你道歉,今後我一定遵守監規,服從管教。”葉某被執行死刑那天,孫炎明押送他到金華。臨刑前他要求見孫炎明最後一面,含着眼淚説了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孫管教,給你添麻煩了,謝謝你,你的恩情來生再報”。
孫炎明分管的監室在全所始終保持兩項最好:在押人員秩序最好、教育轉化的效果最好。
作為管教民警,孫炎明始終認為,自己的工作對象是一個特殊羣體,他們曾經危害社會,如何讓他們認罪伏法、改造自我、重新迴歸社會是自己的責任。
2010年湖南人文某,因涉嫌搶劫於2009年3月被刑事拘留。文某怕被法律嚴懲,內心恐懼,但表面裝強,極不配合辦案民警審查,拒不交待犯罪事實。孫炎明不顧身體的嚴重不適,屢屢推遲複查的時間,用自己真心、誠心、熱心,解開了文某心頭的死結,最後供認夥同他人在義烏、寧波等地搶劫、盜竊作案30多起。隨着審判時間臨近,文某情緒又起波動,文某説自己對不起同夥,是自己的交代連累了同夥。孫炎明教育説:“應該是他們對不起你,要不是同夥帶你作第一起案子,你會落到這個地步嗎?現在你主動坦白交代,在法官量刑的時候肯定會考慮的。”後文某被順利審判。
2009年,一名東陽小夥子在杭州幹了大半年,沒掙到啥錢,怕兩手空空回家被父母罵,坐車回老家東陽後,就到小巷內偷了輛摩托車,結果被抓,感到沒有面子,一天到晚嚷着要自殺。孫炎明把他叫出監室,扭過頭讓他看看後腦的疤痕,“我得的是腦癌,我現在跟你談話,説不定明天就死了,可我今天仍要好好過。你還這麼年青,知錯就改,仍有美好的未來呢!”此後,這個小夥子打心底裏佩服管教民警孫炎明。
孫炎明生病7年來,從來沒有向組織上提出任何要求。有一次,孫炎明向所長請假,説在老家鄉下的老母親身體不好,去探望一下。所長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要給他派車。孫炎明説:“我自己坐公交車走。”所長説:“我給你派車,是希望你能早點回所做工作。”孫炎明沒話説,坐上了公車。誰知,沒過多久,駕駛員就回所了,原來孫炎明到車站後,還是自己坐公交車走了。
2008年6月,孫炎明感覺身體不太好,找教導員請假,問所里老馬的年休假是不是批了?教導員説,老馬家裏蓋房子,年休假已經批了。看出孫炎明心思的教導員説:老孫,你的身體大家都知道,只要你感覺不舒服,你任何時候要休息,我們都會批給你的。孫炎明説,我沒事的,所裏本來最近人手就少,我還可以堅持,等老馬回來我再休息。
孫炎明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樸實的情懷和默默地奉獻。一朝愛崗不難,幾十年如一日地敬業愛崗才難,孫炎明難能可貴的做到了。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對事業與崗位的執着堅守,讓他這個平凡的基層監管人民警察不再平凡。

孫炎明身患癌症

“我的生命延續一天,就要把工作幹好一天!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特殊羣體,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幾個誤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願” 摘自孫炎明語錄
孫炎明 孫炎明
6年前,他被確診患上腦癌,先後動過三次大手術 可每當身體稍好一些,他就主動要求上崗工作,被同事們尊敬地稱為警界的“保爾·柯察金”。他的事蹟傳開後,在各界羣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就是浙江省金華市公安局東陽看守所民警孫炎明。“我允許自己有一個小時的悲傷”
2004年春,孫炎明的左後腦勺出現腫塊,有點紅,有點癢。妻子張春香催了他多次,要他去看病,但因為看守所裏工作忙,他拖了兩個月才去醫院,在門診做了一個手術。幾天後,孫炎明的主治醫生詹曉洪打電話到他家裏,想找張春香,沒料到是孫炎明接的電話。他説話顯得吞吞吐吐。“我是當警察的,最擅長的就是戳穿謊言。沒事的,你和我説實話。”孫炎明説。詹曉洪最後無奈地説:“腦癌!必須儘快再次手術!”
孫炎明説,得知病情,他在家裏沙發上靜坐了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後,他清醒過來,告訴自己:手術,然後戰勝癌症!“這是我40多年來任悲傷蔓延的一個小時。唯一的一個小時。”孫炎明説。
即使是在醫院治療期間,孫炎明也相當樂觀,甚至經常開導同病房的病友。詹醫生説,從醫近30年來,還從來沒有見過病人在面對癌症時如此坦然與豁達。但詹醫生還是擔憂:“老孫對工作太拼命了,最好能多注意休息。當年跟他同病房的幾人都相繼去世了”。
“這樣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樂很充實”
面對記者的採訪,孫炎明微笑着説:“其實,我沒什麼好寫的,我所做的就是一名普通監管民警的工作。在別人眼裏,我是腦癌患者,可以在家養病不用來上班,可在我看來,得了癌症沒什麼,我覺得這樣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樂很充實。”他後腦勺上因手術留下的一塊大傷疤,無聲地訴説着主人的堅強、樂觀和淡定。
考慮到老孫的病情,東陽看守所所長何一平曾對他説:“老孫,工作能幹多少就幹多少。吃不消的話,你隨時提出來,不要硬撐着。”不料,聽了這話,孫炎明有些急了,説:“我自己很清楚,老天留給我的日子不會很多了。如果你讓我休息,我就會整天想着病情,那樣愁都會把我愁死。2004年我開刀時,與我同病房的幾個人都已相繼去世了。我正因為有這份工作,感到快樂,生命才延續到現在。我不要組織照顧,所裏有什麼難事儘管分配,千萬不要把我當病人看待。”聽了他的話後,何一平很意外,也很感動。
每天下班前孫炎明總會挨個巡查監室。看到自己負責的監室安全正常、秩序良好,孫炎明才會放心地下班。
“不要他們記住我,只要他們好好做人”
“雖説生病之後,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從前,大夥也都讓我少乾點。我想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幾個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那該是多大的功德呀。再説,如果不工作,我的生命不一定能延續到今天。”
在在押人員的眼中,孫炎明是他們的“貼心人”。自調入看守所工作以來,每年的春節,老孫都跟在押人員一同度過。平時,在押人員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都願意向他反映,而他也像一位慈父,認真仔細地瞭解情況,不厭其煩地做好疏導教育工作。孫炎明分管的兩個監室,在全所始終保持着兩個“最好”:在押人員秩序最好、教育轉化效果最好。
一個東陽小夥子偷了輛摩托車,被刑事拘留後,他想不開,孫炎明把他叫出監室,扭過頭讓他看看後腦的疤痕,問他:“你可知道我這後腦的疤痕是啥回事嗎?是打架打出來的嗎?當然不是!是不小心跌出來的嗎?也不是。這是開刀動手術留下的。腦袋上開刀動手術,夠嚇人了吧!我再告訴你更可怕的,我得的是腦癌,我現在跟你談話,説不定明天就死了,可我今天仍要好好過。你還這麼年輕,知錯就改,仍有美好的未來呢!”孫炎明的一番直白,這個小夥子愣住了,羞愧地説不出話來。打那以後,他自覺遵守監規,再也不尋死覓活了。
孫炎明每年都會接到已在外地勞改的服刑人員來信,信中的內容都是感謝他的挽救。孫炎明説:“我不要他們記住我,我只要他們記住我的話,好好做人就行。”
“我很幸福”
“説實在的,我們一家現在能夠這樣坦然面對,都是老孫的樂觀態度在影響着我們。”孫炎明的妻子張春香説,看到丈夫笑對病魔,幾十年來積下的辛酸勞苦,都化為欣慰與自豪。
孫炎明的家是一個不足90平方米的套間,一家三口住了20來年。房間裏沒有什麼像樣的傢什,幾件主要的家電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買的。雖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一家人相親相愛令人羨慕。
張春香在一所小學當教師,她對丈夫的工作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她説,老孫是一個很淡定的人,對生活向來都沒什麼要求,平平淡淡、順其自然就好。在工作上,他從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從民警轉變為管教也不挑剔。“跟孫炎明從結婚到現在,我覺得精神上很充實。”
至今,女兒仍念念不忘高考完畢去見父親時的情景:病牀上,父親戴着眼鏡悠閒地翻着書本,與她想象中插着氧氣管、病懨懨的病人大相徑庭。“爸爸今天還吃了一小碗飯呢!”女兒像發現新大陸似地欣喜地告訴母親。父親的堅強與樂觀使她擦乾了眼淚。
老孫手術後經常性地頭痛,渾身無力。看着孫炎明每天面帶倦容地回到家中,妻子心疼不已,有時免不了要勸説上幾句。可妻子的勸説換來的是孫炎明一次又一次的堅持。老孫説,“既然去上班,就該盡心盡職,不能稀裏糊塗混日子。
正在復旦大學讀博士的女兒談到爸爸時,説:“人最大的幸福是有人愛、有事做、有理想,我爸爸做到了!他總説他很幸福,因為警察這份神聖而崇高的職業,就是要把奉獻作為自己的一種責任、承諾、精神和義務,讓生命在奉獻中得到昇華。爸爸現在做的就是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奉獻自我、不留遺憾。 [2] 

孫炎明家庭生活

孫炎明 孫炎明
當老孫把心思全都撲在了工作上後,他對家庭的照顧自然就少了。儘管老孫和家人聚少離多,卻始終風雨同舟,就算是罹患腦癌這樣的沉重打擊,老孫一家也是從容面對。老孫的女兒説,“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愛”,所以雖然被病痛折磨但老孫依然堅信自己是幸福的人。 老孫的女兒孫揚飛是復旦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平時在校攻讀學位也很少回家。如果不是因為回家探望做手術的媽媽,這個普通的三口之家恐怕還難以相聚。得知女兒第二天就要趕回學校做實驗後,卧病在牀的張春香硬是撐起身子坐到了沙發上,為的就是請記者幫忙拍一張珍貴的“全家福”。也許很多人不相信,結婚二十多年,孫炎明竟然沒和妻子女兒拍過一張合照。
在妻子張春香的記憶裏,孫炎明也從來沒有陪自己逛過一次街。有一次,老孫破例上街購物,不是為了家人,而是為了幫一個在押人員買衣服。“有的時候我還真的挺埋怨的,有必要這麼去幫那些人嗎?”雖然妻子有時候會埋怨,但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再加上女兒聰明好學,一家人其樂融融,老孫也幾乎不用過問家事。
然而,就在2004年5月老孫被查出罹患腦癌後,和很多人一樣,他對女兒卻產生了“100個不放心”。那段時間正值女兒高考,為了不影響女兒考試,老孫和妻子第一次在孩子面前撒了謊。等揚飛高考結束去探望父親時,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父親剛剛經歷過一次大手術。“爸爸生病之前和生病之後唯一的差別就是腦後少了一塊頭髮,”揚飛説,“他從來不會去和別人説他生病了。”所以,當得知父親剛經歷過大手術之後,揚飛的驚詫神情可想而知。 雖然全家人都知道老孫患了腦癌,但他樂觀的情緒無時無刻不感染着自己的家人。如今,一家三口不去刻意迴避癌症的事實,而是從心底裏把老孫看作一個健康的人。平淡的生活一如從前。當從父親的同事口中得知在押人員都叫自己的父親“孫爸爸”時,同樣樂觀陽光的揚飛樂呵呵地跟母親張春香開起了玩笑,“難怪爸爸這麼不關心他的女兒,原來他在外面養了這麼多兒子,不需要我這個女兒了。” [3] 

孫炎明個人榮譽

先後獲得“全省百名優秀基層民警”、“全省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
榮獲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
2011年2月14日,入選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