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慧生

(研究員)

鎖定
孫慧生,女,1929年2月生,山東青島人。研究員,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主照持人,著名馬鈴薯專家。主持育成的適於山東省二季作栽培的馬鈴薯品種魯馬鈴薯1號使馬鈴薯的面積增加一倍多,馬鈴薯平均單產位於全國之首。為中國馬鈴薯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結合科研工作,共發表論文30餘篇,著作多部。 [1] 
中文名
孫慧生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
主要成就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主持人
出生地
山東青島
性    別

孫慧生人物簡介

近期照 近期照
孫慧生,女,1929年2月生,山東青島人。研究員,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主持人,著名馬鈴薯專家。

孫慧生生平經歷

1949年考入山東大學農學院。1953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1953年7月分配到惠民專區農業技術指導所工作。一年後,響應祖國號召,支援邊疆,到條件艱苦的黑龍江克山農業實驗站工作。1979年調至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在北大荒走過了20多個春秋,育出了抗病高產馬鈴薯系列品種。其中克新1號不僅抗病、抗旱、適應性廣,且增產潛力大,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市。40年過去了,至今仍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僅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如烏蘭察布盟等)就有500多萬畝,佔當地馬鈴薯播種面積的90%以上。在冀、魯、豫、江、浙等8個省區也都有一定的種植面積。
1979年調至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工作後,為發展山東省的馬鈴薯生產做出了顯著成績。當時山東或中原地區的馬鈴薯生產的主要問題是種薯感染病毒退化,產量大幅度下降,失去種用價值。經過多年努力,成功研究出莖尖脱毒技術和種薯繁育體系,有效地解決了種薯短缺與病毒退化問題。主持育成的適於山東省二季作栽培的馬鈴薯品種魯馬鈴薯1號使馬鈴薯的面積增加一倍多,馬鈴薯平均單產位於全國之首。為中國馬鈴薯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結合科研工作,共發表論文30餘篇,著作多部。

孫慧生個人榮譽

先後獲得了全國科學大學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二等獎等10項成果。於1987年、1994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每期5年);1988年享受政府特貼;1998年被評為富民興魯先進個人,並獲富民興魯獎章;多次被評為省三八紅旗手、三八紅旗標兵。
2010年全國人大代表郭鳳蓮提案:確立馬鈴薯主糧地位 她開博首個贊成!
參考資料
  • 1.    中國發明協會編,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12,第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