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國慶

(當代作家書法家)

鎖定
孟國慶,男,1963年10月1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當代作家和書法家。 [1] 
中文名
孟國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1日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作家、書法家
出生地
江蘇 南京
代表作品
《尋找淨魂》《命運》

孟國慶個人簡介

孟國慶,曾創作的多部長篇小説和紀實文學被全國多家報紙連載和介紹。其中長篇小説《尋找淨魂》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2004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孟國慶 孟國慶
十二歲開始練習書法,從學習兩王起步,後經沙孟海等名師指導,重點攻學懷素、張旭、毛澤東等人的草書,曾多次獲全國書法大賽獎。其書法作品以獨特個性的風骨和空靈著稱,不少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和許多省市博物館收藏。更重要的是受到了許多企業家和收藏者的青睞和收購,被譽為“一代崛起的草書奇才”和“最具有珍藏升值空間的書法家”。

孟國慶百科名片

中文名 :
孟國慶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國籍:
中國
職業:
作家、書法家
出生地:
江蘇 南京
代表作品:《命運》《尋找淨魂》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1日

孟國慶書法作品特點

縱觀孟國慶的書法作品,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有美感。一個作品之所以成為藝術首先就要有美感,要給人一種享受。孟國慶書法時而如狂奔的駿馬,時而似閃電的雷鳴,時而又像凝固的雕塑,給人一種生龍活虎而又眺望不盡的遐思和意境,一種獨特美的視覺衝擊力。
二是有風骨。風骨是一個書法家作品的生命線。孟國慶書法的風骨不僅僅表現出他落筆行字的遒勁有力,乾淨利落,最主要的還在於他的字中體現出一股傲然風骨,蒼勁精神,點化之中表現出書者剛勁有力,鏗鏘柔韌的風格,這在當今的書法作品中是很難看到的。
三是有個性。孟國慶書法既有懷素、張旭的傳統遺風,又有毛澤東的氣勢和風範。在學習前人大師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飄逸瀟灑,雄剛蒼勁的書法個性,這種個性就是一種越看越有味道的美,一種深層次的藝術享受和陶醉。

孟國慶書法作品價格

孟國慶的書法作品經有關權威部門和市場認定及拍賣會檢驗,每平尺為10000~15000元。

孟國慶結合

孟國慶書法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 孟國慶書法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
魯迅與齊白石結合的嘗試 初談孟國慶的文學與書法作品
作為好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讀過他不少的文學的作品,從《中國電大生》到《從漢正街到洛杉磯》,從《命運》到《尋找淨魂》以至後來的《保險憂思錄》和《底牌是我自己》,儘管題材不同,反映時代背景不同,任務性格各異,但這些文學作品無不透出作者一種蒼涼深沉而又耐人尋味的憂患意識,一種崇尚真善美的心靈呼喚。如果説《中國電大生》、《從漢正街到洛杉磯》僅僅實在為一代人的苦悶心靈在探索出路的話,那麼,《命運》、《尋找淨魂》則是一代人失落的事業,苦悶的情感和不屈的奮鬥精神的真實寫照,尤其是《命運》和他獲獎散文《我在尋找那雙眼睛》,前者被人稱為“男人的鏡子,女人的心泉”,一代人抗爭奮鬥吶喊的悲歌,後者是從一瞬間一個偉人眼睛裏看到了過去中國波瀾壯闊,壯懷激烈的歷史風雲,是一曲心靈風暴的讚歌,令人讀後思緒萬千,感慨不已。
雖然,他的這些文字作品與當今那些痞子文學,調侃文學,美女美男文學,官場文學炒作起來的發行量不能相比,也不可能去相比,因為雞有時比鷹飛的高,也是某一個時代的正常現象。但我相信他那些文學作品鮮活人物的獨特性格,蒼涼悲壯的人生奮鬥里程和一個個悽美生動的情愛故事必然會深深刻印在人們心中。事實也是如此,1998年出版的《命運》至今許多人讀後徹夜難眠,輾轉反側,據説一個海軍大校的夫人讀他的着本書好幾個晚上都是讀到凌晨2、3點,一次又一次為書中人物激動、興奮、痛苦而又不平……
這就是他文學作品的魅力
他也曾對我説過一部史詩性的文學作品。
我一直在期待着。
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這是我到京拜訪他,走進他的住處跳入眼簾的以一副龍飛鳳舞,蒼勁容忍,風骨傲然的書法,扎眼一看,還以為是一些歷史名人或偉人的作品,而細細一瞧才知道是他近幾年來在書海中默默耕耘,嘔心瀝血之作。儘管如此,我還是有些茫然,因為作為學者的我,知道書法這東西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成功的,不説需要幾十年磨一劍甚至一輩子的奮鬥,起碼也要十多年的專心致志,苦心孤詣的耕耘,因為這是一項比繪畫、音樂、舞蹈等難度還大的藝術,更何況他一直都在文學創作元地裏勞作着,怎麼會一下子在這書法上創意非凡那?正當我納悶之時,隨同我的張揚老師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説,我看他這書法恰恰是他知識,文學修養、生活積累達到一定境界的真實自然流露和反映,再者聽説他12歲開始練習書法,如今也有幾十年的時間達到這種水平和境界一點也不奇怪。
對!我突然想來了,它不僅12歲開始學書法,並且學的一手字無論是硬幣,還是毛筆,有意無意孩子見總會給人意外的驚喜和享受。這裏説一個多少年前真實的事情,他家一個遠方親戚寫一個交條,而那親戚識字不多寫不好,由他來代筆。本來這公安一臉嚴肅,沒想看到他寫的交條後頓時露出了笑容,連誇他的字寫得好!還有一次他與一個剛認識的書法朋友聊天,無意中他拿出一篇他當時手寫的讚美文房四寶的散文給那書法朋友看,那書法朋友一下傻了眼,連聲説他的書法比自己強十倍!還反覆向他請教學書法的訣竅在哪裏?
其實藝術最大的訣竅就是無訣竅!交談中他説這種無訣竅並否認基本功的作用,二十説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就是一個人工夫在詩外的各種元素的綜合反映,文學和書法的創作都是如此。文學強調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書法講究的是線條的藝術,而這線條藝術了除了一定基本功底最主要還是一個人思想、知識、文化修養和閲歷的真實寫照,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有的人書法功底很好,字也寫的不錯,為什麼幾十年來沒有那種氣韻的突破?根本還是他的各種元素沒有達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吳冠中先生説的“筆墨等於零”就是指的這層意思。
説起吳冠中,使我馬上想起他的一句名言: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有的人説這是泥瓦工和木工的區別,根本無法相比,但我看他的書法線條遒勁,氣勢如虹,時而像呼嘯的列車,時而又似奔放的駿馬,時而恰如謐靜的小河,給人一種越看越想看的視覺衝擊力,如他書寫的毛澤東詩詞,既有毛體的豪放氣勢,又有他個人氣韻的深切體會,又如他書寫的唐詩宋詞,不管是大江東區,還是小橋流水,每一道線條每一個字裏行間,不僅凝聚着他對這件作品的藝術見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把這些作品當作二次的心靈創作,因此,書寫出來後,人們技能從內容的到精神的啓迪,又能從視覺和心靈上得到美的享受。尤其是他自己創作的人生哲理格言,經過他這高超嫺熟的書法技巧表達,簡直就像一瓶瓶正香甜而又回味無窮的美酒,給人的心靈震撼和陶醉是無法形容的……
正因為如此,我突然感到泥瓦工和木工能不能結合哪?魯迅與齊白石如能結合在一起,那豈不是我們浩瀚的藝術天空裏誕生一個思想深邃,藝術璀璨的新星?他會不會是這樣,我真不知怎樣回答和評價,我只覺得他的路很長,因為藝術無止境,對一個人藝術成就的評價還有一個歷史沉澱的過程,但他的前景絕對是遠大而又無限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