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召平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鎖定
孟召平,男,漢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出生於湖南汨羅,1983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從事礦井地質和地下工程地質研究工作,1994年10月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96年9月考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地下工程地質,1999年6月博士畢業後留校在資源與地球科學系工作,2001年12月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工程地質、岩石(體)力學和煤、油氣地質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中文名
孟召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月
性    別
政治面貌
羣眾
職    稱
教授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孟召平人物簡介

主要從事礦井工程地質、岩石(體)力學和煤、油氣地質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和部重點攻關等科研課題15項,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煤炭部特等獎1項和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2002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 2003年度獲得 “中國科技獎勵基金會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003年國家公派1年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進行深部開採地質條件和岩石力學實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專著2部,發表論文60餘篇。主要工作經歷: [1] 
1983.7-1985.9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質所礦井地質研究室從事礦井地質研究。
1985.9-1987.2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外語系德語專業出國預備班學習。
1987.2-1992.7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質所從事綜採煤層地質綜合探測技術研究。
1992.7-1996.8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質所從事煤層氣地質研究。
1996.9-1999.6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地球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學習
1999.7-現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地球科學系從事礦井工程地質、岩石(體)力學和煤、油氣地質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2003.11-2004.11國家公派1年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系做訪問學者從事深部開採地質條件和岩石力學實驗等方面的研究。

孟召平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礦井工程地質、岩石(體)力學和煤、油氣地質研究。

孟召平社會職務

中國煤炭地質》編委 [4] 

孟召平主講科目

近幾年來主要講授《應用地質力學》、《礦區工程地質》、《地質模擬技術》和《工程地質研究方法》以及《廢物填埋工程》5門研究生課程; 地質工程專業本科生2門的主幹課,即《工程地質學》和《土力學和地基基礎》。 指導碩士生15名,其中5人已畢業,指導博士生11名,其中2人已畢業。 指導地質工程專業本科生普通地質學課程實習、地質填圖實習和生產實習以及畢業實習。

孟召平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和部重點攻關等科研課題15項。目前正在主持的項目有:
1、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基金項目 “深部煤炭開發中礦井工程地質理論與方法研究(200247);
2、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深部煤炭開發中衝擊地壓與地質因素之間的耦合關係與受控機制(20050290009)” 和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資助項目“地質條件對沖擊地壓控制機理研究” ;
3、作為學術骨幹參加人參加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1項。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羣體資助項目(編號50221402)1項。另外,還有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孟召平著書論述

近五年來發表與本項目有關的著作和論文有:
專 著
礦井工程地質理論與實踐》,2002年1月,地質出版社,與彭蘇萍教授合著,共48萬字。
沉積岩體力學理論與方法》,2006年,科學出版社
論文
  1. 孟召平,郭彥省,劉尉.頁岩氣儲層有機碳含量與測井參數的關係及預測模型,煤炭學報,2015Vol.40(02):247-253 [2] 
  2. 孟召平,郭彥省,王 贇等. 基於地震屬性的煤層厚度預測模型及其應用. 地球物理學報,2006,49(2):512~517,已被SCI收錄
2. Meng Zhaoping, Pan Jienan. Correlation between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duration in clastic rocks. Engineering Geology.
3. Zhaoping Meng, Jincai Zhang, Suping Peng.nfluence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lastic rocks. Environmental geology
4. 孟召平,張吉昌,Joachim Tiedemann. 煤系岩石物理力學參數與聲波速度之間的關係. 地球物理學報,2006,49(4):
5. 孟召平,李明生,陸鵬慶等深部温度、壓力條件及其對砂岩岩石力學性質的影響。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 Vol.25(6):
6. Meng Zhaoping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ary Rocks of Coal Measur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laska Rocks 2005, The 40th U.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USRMS)
7. 孟召平, 彭蘇萍. 煤系岩石滲透性變化的控制因素探討.見:謝和平等編著.深部開採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科學出版社,2005.12,P95-101
8. Pan, Jienan and Meng Zhaoping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 texture of sedimentary rock of coal measures on its burst potential based on energy. Alaska Rocks 2005, The 40th U.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USRMS).
9. 潘結南,孟召平. 煤系岩石的成分、結構與其衝擊傾向性關係.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 Vol.24(24): :4422~4427,已被EI收錄
10. 潘結南,孟召平,甘莉. 礦山三維地質建模與可視化研究[J],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5,33(1):16~19
11. 孟召平, 彭蘇萍..沉積岩體結構類型及其對煤炭開採礦壓分佈的影響.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4,23(9) (總124):1454-1459,已被EI收錄
12. 孟召平, 彭蘇萍. 煤系泥岩組分特徵及其對岩石力學性質影響.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4,32(2):14-16
13. Meng Zhaoping, Helmut Wolff. Analysis of Stability in Deep Horizontal Borehole Using Numerical Modelling. EURO- Conference 2004 on rock physics and geomechanics, 20-23 Septemper, Potsdam, Germany
14. PAN Jienan& MENG Zhaoping. Genesis of Rock Bursts in Collierie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Under Deep Mining Condition. In: WANG Yajun, HUANG Ping, LI Shengcai eds.《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Press Beijing/New York,2004.302—307(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October 25-28, 2004 Shanghai, China)
15. 郭彥省,孟召平,楊瑞昭. 地震屬性及其在煤層厚度預測中的應用.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4,33(5):557~562,已被EI收錄
16. 蘆俊,王斌貝,孟召平.優化P-P、P-SV波聯合採集觀測系統設計方法. 《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18(4):715~723
17. 孟召平, 彭蘇萍..不同成岩作用程度砂岩物理力學性質三軸試驗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 2003,25(2):140~143 ,已被EI收錄。
18. Meng Zhaoping(孟召平),Peng Suping(彭蘇萍),Li Guoqing(李國慶). Influence of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Coal Bearing Formation on the Coal Roof Stability.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3,13(1): 1~6
19. Pan Jie-nan (潘結南), Meng Zhao-ping (孟召平),Liu Ya-chuan (劉亞川). Grey Smooth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mine gas emissio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3,13(1): 76~78
20. 彭蘇萍. 孟召平.不同圍壓下砂岩孔滲規律試驗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3,22(5):742~746,已被EI收錄。
21. 陳玉祥、彭蘇萍、劉福平、孟召平.水平井二維非均質不穩定滲流場數值解法[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23(1):31~33
22. 彭蘇萍、陳玉祥、蘇玉亮、孟召平.層狀砂岩油藏週期注水動態模擬[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23(1):8~11
23. 凌標燦、 彭蘇萍、張慎河、 孟召平.採場頂板穩定性動態工程分類.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3,22(9):1474~1477,已被EI收錄。
24. 凌標燦、 彭蘇萍、 孟召平.採場頂板穩定性動態預測與控制. 《工程地質學報》, 2003,11(1):44~48
25. 孟召平,彭蘇萍.含煤巖系岩石力學性質控制因素探討.《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2,21(1):102~106,Ei收錄
26. 宋志敏,孟召平.焦作礦區山西組二1煤層含氣量的控制因素探討.《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2,31(2):179~181
27. 王金安,彭蘇萍,孟召平.岩石在三軸全應力-應變過程中的滲透規律.《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1,23(6):1-3,Ei收錄
28. 王金安,彭蘇萍,孟召平.承壓水體上對拉麪開採底板岩層破壞規律.《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2,24(3):243~247, Ei收錄
29. 劉衡秋 劉欽甫 孟召平.模糊綜合評判在煤層頂板穩定性評價中的應用.《煤田地質與勘探》,2002,27(4):374~378,已被EI收錄
30. 彭蘇萍,王磊,孟召平.遙感技術在煤礦積水塌陷動態監測中的應用.《煤炭學報》,2002,30(4):18~21,已被EI收錄
31. 孟召平,彭蘇萍.含煤巖系岩石力學性質控制因素探討.《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21(1):102~106,已被Ei收錄。
32. 孟召平,彭蘇萍.正斷層附近煤的物理力學性質變化及其對礦壓分佈的影響.《煤炭學報》, 2001, 26(6): 561~566,已被Ei收錄
33. 孟召平,彭蘇萍.油氣儲層有限變形轉動場及其裂縫發育區預測.《煤田地質與勘探》,2001,29(5):7~10
34. 孟召平,彭蘇萍.斷層對頂板穩定性影響相似模擬試驗研究,《煤田地質與勘探》,2001,29(3):1~4,已被Ei收錄
35. 孟召平,彭蘇萍.煤層頂底板岩石成分和結構與其力學性質的關係.《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19(2):136~139,已被Ei收錄。
36. 孟召平,彭蘇萍.不同側壓下沉積岩石變形與強度特徵.《煤炭學報》,2000,25(1):15~18,已被EI收錄。
37. Meng Zhaoping ,Peng Suping .Physical modeling of influence of rock mass structure on roof stability.《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0, 10(2): 172~176
38. 戴俊生,孟召平. 埕島地區古生界構造有限變形研究.地質力學學報,2000,6(1):77—83
39. 尹尚先 孟召平. Hydraulics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response function solving by Laplace transform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英文版),2000,10(2):200—203
40. Meng Zhaoping ,Peng Suping .Influence of stratigraphic facies variations on the roof stability by physical modeling study. In: Xie & Golosinski eds.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99》 A.A. Balkema, 1999.203~206,已被Ei和ISTP收錄。
41. 孟召平,王衝,彭蘇萍.地質構造有限變形幾何分析及其應用.《煤炭學報》, 1998, 23(2):119~123,已被Ei收錄。
42. 孟召平,彭蘇萍.焦作礦區二1煤儲層特徵評價.《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1998, 27(2):162~166,已被Ei收錄。

孟召平個人榮譽

2020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項目名稱《煤礦採空區煤層氣地面鑽採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獲獎人員:李國富孟召平、王德璋、馮國瑞、田永東、白建平、郭向前、李超、胡勝勇、王爭、周顯俊、李 陽、畢利麗 [3] 
1. 2005年度煤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高產高效礦井採區地質狀況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排名第四,校內排名第二。
2. 獲得2003年度 “中國科技獎勵基金會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1項
3. 2002年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位論文題目:煤層頂板沉積岩體結構及其對頂板穩定性的影響。獲獎證書號為2002-046
4. 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及在煤炭工業中的應用》,排名第八,校內排名第二。
5. 2002年度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複雜地質條件下戰略導彈陣地圍巖探測技術及控制對策》,排名第七,校內排名第三。
6. 2000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維地震信息及地質預測技術用於煤層頂板管理及控制的研究》(推廣),獲獎證書號為2000-232,排名第六,校內排名第二。
7. 2000年度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承壓水體上對拉麪開採研究》,排名第二。
8. 1999年度煤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應用三維地震信息及地質預測技術對煤層頂板管理及控制的研究》,獲獎證書號為99-2-02-06,排名第六,校內排名第二。
9. 1998年度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煤礦地質構造的非線性大變形研究》,獲獎證書號為98-3-05-05。本人排名第五位,校內排名第二。
10. 1998年獲1997至1998年度IET教育基金研究生獎。
11. 1992年度能源部煤炭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採區開採地質條件預測及評價》,證書號92-3-25-03。本人排名第三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