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媒婆子

鎖定
媒婆子,即撮合男女婚事的人,又被稱為牽線搭橋的。中國古時的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媒人從中牽線,就會於禮不合,雖然有兩情相悦的,也會假以媒婆子之口登門説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會行結婚大禮。媒婆子會自提親起,到訂婚、促成結婚都會起着中間人的作用,在男女雙方間作跑腿,聯絡,協調、細節調解,搞氣氛,説吉祥話,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直至婚禮結束,媒婆子屬於義務性質,不得請求支付報酬。各地的風俗習慣會有所不同。
中文名
媒婆子
職業內容
撮合男女婚事
性    質
職業的一種
產    生
古代農村

媒婆子媒婆子的來源

關於“媒婆子”的來由,還有一段故事。
從前,渭河南和渭河北有兩個才子,一個叫南岸村,一個叫北岸村。兩個村子一河之隔,河上沒橋,兩邊人來往很少。有一年,北岸村一名叫張禾的小夥子賣雜貨到了南岸村,碰上了美貌的姑娘周綵鳳,時間長了兩人情投意合,後來,被一位串親的婆婆從中説合成了親。
媒婆子 媒婆子
一天,張禾賣雜貨回來。見媳婦有喜,便打趣地説:“咱倆今生遇到一塊,想起來真有點稀奇。”媳婦笑着問:“有啥稀奇的?”張禾説:“咱倆有渭河相隔,又不常來往,可經那位婆婆從中一説便成了夫妻,而且你又有了喜啦,這難道不奇嗎?”妻子聽了,覺得丈夫言之有理,便説:“那咱倆如何答謝人家呢?”張禾説:“現在講報答可來不及了,那位婆婆已不在人世了”於是夫妻二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用白麪團捏了個婆婆的像敬奉起來。綵鳳害羞,怕別人笑,她就晚上敬白天收起來。誰知過了幾天,夫妻兩人敬這位婆婆時,發現這麪人發了黴,成了黴人。從此以後,這事給傳揚出去啦,人們便把為男女青年搭橋成婚的人稱做“黴人”,後來人們就用起“媒”字來。
現在多指為別人撮合婚姻或男女關係,現在的各種婚介所和相親類節目都是已經商業化的“”了。

媒婆子小説中的媒婆

出自《西廂記》,書生張珙與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
王媒婆
出自 《水滸傳》,在武松不在陽穀縣當差得那段日子裏,潘金蓮與西門慶在王媒婆的撮合下勾搭成奸,並害死了武大郎,最後終事情敗露,三人被武松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