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婚飛

鎖定
蜉蝣石蛾石蠅以及許多較為低等的雙翅目長角亞目昆蟲都具有婚飛的羣體繁殖行為。參與婚飛的昆蟲通常只有雄蟲,一般源於一定數量的同種昆蟲個體對一個視覺目標的反應,而不是針對其他個體的聚集反應。引起婚飛的目標迥異,可以是植物陰影中的一小片陽光,或天空映照下樹枝的輪廓,也可以是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徵地山尖等。婚飛昆蟲地飛行主要靠來平衡,以使飛行的羣體基本保持不散。 [1] 
中文名
婚飛
外文名
swarming
行為類別
羣體繁殖
釋    義
性成熟社會性昆蟲的飛翔
主要參與昆蟲
雄蟲

婚飛簡介

婚飛 婚飛
婚飛是昆蟲的一個特徵也可能是昆蟲的基本行為,廣泛存在於從如蜉蝣和蜻蜒等原始類羣到如蝴蝶等昆蟲中。婚飛地點通過視覺標誌物識別,通常具有種特異性,儘管也有不同種混合婚飛的報道(特別是在熱帶亞熱帶物種中)。雖然也有僅為雌性婚飛的昆蟲,但主要是僅有雄性的婚飛。當涉及多個個體時,婚飛就特別明顯,搖蚊婚飛的羣體密度之大,以致被誤認為是被燒着的樓房冒出的煙霧,但小羣的婚飛在進化中可能更為重要。一個單獨的雄蟲佔據一個地點的上空即是僅有一個雄性的婚飛羣,它等待着一個能靠視覺信號識別該點的雌性到來。婚飛地點的精度使發現配偶的效率比搜尋大大提高,特別是在個體較少或比較分散和密度低時。婚飛羣使不同基因型的昆蟲相遇並促使遠源繁殖;在幼蟲發育地點成片狀分佈並局部分散的情況下,如果成蟲不擴散近親繁殖就會發生,此時婚飛顯得特別重要。 [2] 

婚飛目的

一般認為,昆蟲婚飛行為是為了提高性興奮程度,或增強附近雌蟲接收到的信號。在婚飛羣體附近或中間見到有雌蟲出現時,雄蟲便與之交配。在某些昆蟲種類中,其雌雄蟲對一個視覺目標的反應,是引起分散的異性聚集到一起的有效方式。在許多情況下,山的輪廓常成為昆蟲比較明顯的目標。 [1] 

婚飛過程

能夠婚飛的昆蟲有很多,在此以螞蟻為例,闡述昆蟲的婚飛過程。

婚飛婚飛始期

由工蟻開始修築部分婚飛孔,孔突高2釐米以上,底徑3釐米以上。外形呈不規則的小土堆,遇上氣候適宜,有少量雌雄蟻開始試飛。

婚飛婚飛盛期

少量蟻試飛後,絕大多數有翅雌、雄蟻的巢體都築起婚飛孔,各個羣體所築婚飛孔的數量不等,與其有翅雌、雄蟻的數量成正比。通常有幾個至幾十個,如氣候適宜,大部分有翅雌、雄蟻都進行婚飛。

婚飛婚飛末期

所有羣體經過婚飛後,封閉婚飛孔口再不打開。 [3]  蟻后在完成“婚飛”後,翅膀會從根部脱落,雄蟻則會死去。 [4] 
參考資料
  • 1.    雷朝亮,榮秀蘭.普通昆蟲學 第2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08:141
  • 2.    (英)P. J. Gullan,(英)P. S. Cranston著.昆蟲學概論 第3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12:92
  • 3.    黃善香.中國種植養殖技術百科全書.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03:648
  • 4.    哲豐.青少年大視野知識文庫 喧鬧的昆蟲部落.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