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土戰爭

鎖定
威土戰爭是指中世紀末期和近代初期發生在威尼斯共和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一系列戰爭。前後共計七次正式戰爭,以及作為序曲的塞薩洛尼基圍城戰。
戰爭影響了歐洲傳統的香料貿易路線,激發了歐洲人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名    稱
威土戰爭
發生時間
中世紀末期和近代初期
參戰方
威尼斯共和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結    果
影響了歐洲傳統的香料貿易路線,基本摧毀了威尼斯在東地中海的霸權地位,但也暴露出了土耳其的不少問題。

威土戰爭具體經過

威土戰爭塞薩洛尼基圍城戰

1450年的東南歐形勢 1450年的東南歐形勢
塞薩洛尼基圍城戰(1423–1430):1423年,在土耳其進逼面前瀕臨滅亡的拜占庭帝國在塞薩洛尼基(位於今希臘北部)的統治者將該城防務交給威尼斯人組織。土耳其從海上長期封鎖該城,並於1430年最終攻破後進行了大屠殺。
威土戰爭 威土戰爭

威土戰爭第一次威土戰爭

第一次威土戰爭(1463–1479):威尼斯在巴爾幹南部的屬地內格羅蓬特公國利姆諾斯島和威屬阿爾巴尼亞被土耳其佔領。這次戰爭是奧斯曼土耳其崛起為地中海東部海軍霸權國的決定性標誌。1489年,威尼斯購得塞浦路斯島,從而部分地補償了此次戰爭中的領土損失。

威土戰爭第二次威土戰爭

第二次威土戰爭(1499–1503):1499年土耳其在宗奇奧海戰獲勝;隨後威尼斯屬下更多的愛琴海島嶼,以及在摩里亞(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部的關鍵據點莫東(modon)和科倫(coron)被土耳其佔領。土耳其兵鋒直達北意大利的威尼斯本土,迫使威尼斯求和。

威土戰爭第三次威土戰爭

第三次威土戰爭(1537–1540):威尼斯屬下除提諾斯島(Tinos)之外的基克拉澤斯羣島、全部斯波拉澤斯羣島和在摩里亞的最後幾個據點均被土耳其佔領。土軍深入攻掠威屬達爾馬提亞內地,並圍攻科孚島

威土戰爭第四次威土戰爭

第五次威土戰爭中的激烈海戰 第五次威土戰爭中的激烈海戰
第四次威土戰爭(1570–1573):至1571年5月,土耳其從威尼斯手中奪取了整個塞浦路斯。1571年10月,威尼斯、西班牙和羅馬教皇的聯合艦隊在勒班陀戰役中擊敗土耳其艦隊,但威尼斯擔心戰爭延長會過度損害其海外貿易,遂與土耳其單獨議和。1573年,威尼斯向土耳其賠款30萬杜卡特,結束了戰爭。

威土戰爭第五次威土戰爭

第五次威土戰爭(克里特戰爭)(1645–1669):威尼斯奪取了土耳其在達爾馬提亞的大片土地,但威尼斯最富庶的海外領地克里特島乾地亞王國)卻於1669年被土耳其佔領。這次戰爭標誌着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勢力達到鼎盛。

威土戰爭第六次威土戰爭

第六次威土戰爭(摩里亞戰爭) (1684–1699):威尼斯與奧地利、波蘭、俄羅斯結成“神聖同盟”,奪取摩里亞半島和部分愛琴海島嶼。威尼斯同時試圖重新奪回克里特,但未成功。這也是威尼斯在對土戰爭中惟一一次獲得全勝。

威土戰爭第七次威土戰爭

1672年的東南歐形勢 1672年的東南歐形勢
第七次威土戰爭(1714–1718):1714年,土耳其軍隊反攻奪回摩里亞並圍攻科孚島,導致統治奧地利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介入戰爭支援威尼斯,並在陸戰中擊敗土耳其。1718年,經英國和荷蘭調解媾和,威尼斯正式放棄摩里亞和克里特,但是獲得希臘西北部和達爾馬提亞的部分地區。

威土戰爭評價

威土戰爭區域爭霸戰爭

1717年的Imbros海戰 1717年的Imbros海戰
威土戰爭是在地跨三洲的封建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和歐洲中世紀後期典型的商業城邦共和國威尼斯之間進行的實力明顯不對稱的區域爭霸戰爭。連年戰火導致整個愛琴海地區、巴爾幹半島西海岸和塞浦路斯等地遭到頻繁蹂躪,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威土戰爭摧毀威尼斯

土耳其在戰爭中通過龐大的資源動員和不斷學習來彌補與威尼斯之間的軍事技術(尤其是海軍技術)差距,在前幾次戰爭中取得了重大勝利,基本摧毀了威尼斯在東地中海的霸權地位。作為小國的威尼斯雖然憑藉其優越的軍事技術和靈活的外交策略,取得了不少難能可貴的戰術性勝利,但無法扭轉在土耳其擴張面前處於守勢的總體態勢。戰爭嚴重耗竭了威尼斯的國庫,成為該國在17、18世紀日趨衰落的重要原因;

威土戰爭土耳其暴露衰敗

同時,在戰爭後期奧斯曼土耳其也暴露了其日趨腐朽衰敗的跡象,與西方列強的經濟技術差距重新擴大。威土戰爭表明,中世紀時期的小國寡民的城邦政體已經不能適應近代大規模戰爭的要求,只有中央集權的領土國家才能充分有效地組織軍事資源和抗禦外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