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石

(中成藥)

鎖定
姜石,因其形狀似生薑而得名。是一種分佈廣泛、有悠久應用歷史的石種,但作為觀賞用,則是近幾年才崛起的新興事物。 [1] 
中文名
姜石
外文名
calcite
別    名
磋礪石

姜石別名

沙姜石、裂姜石、礓礫、蠣石。其礦物名:鈣質結核
盯(非洲魚收藏) 盯(非洲魚收藏)
探(非洲魚收藏) 探(非洲魚收藏)
姜石 姜石 [2]

姜石簡介

姜石來源

藥材的基源:為黃土層或風化紅土層中鈣質結核。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cite
姜石的採收和儲藏:挖取石頭後,除去附着泥沙、雜石,洗淨。

姜石原形態

黃土層或風化紅土層中鈣質結核主要組成礦物均屬於為方解石、石英、粘土礦物。方解石晶體結構三方晶系。為細粒結晶及細分散隱晶皮殼狀膠結物。白色或灰白色。土狀光澤。肉眼見不到解理。硬度3。相對密度2.7左右。因摻雜次要礦物而硬度、密度不一。
次要礦物組分有石英:細粒他形,肉眼難分辨;牙磣感主要是石英的硬度大所致;其他性狀參見白石英條。粘土礦物有高嶺石、多水高嶺石、伊利石或蒙脱石(性狀分別參見白石脂黃石脂甘土條)。它們的種類、數量比決定着姜石的可溶出成分及吸附性、離子交換性(即微量元素成分特徵)。
黃土中的姜石,其粘土組分中還含有殘留的長石(性狀參見浮石條)、角閃石(性狀參見麥飯石條)及雲母(性狀參見雲母條)等。它們與方解石呈不同結構關係:以均一間雜分佈或碎屑斑雜分佈為主,也有呈同心圓狀、結核狀、放射狀結構的。

姜石生境分佈

姜石其分佈很廣泛
1、生態環境:主產於華北、西北黃土地帶及石灰岩古風化殼紅上層中。
2、資源分佈:主產於河北邢台、山西、陝西;江蘇亦產。

姜石性狀

性狀鑑別
姜石本品為不規則土塊形狀。色彩上呈現出土黃色或淺灰色;條痕淺黃色。不透明,土狀光澤。表面淺凹凸不平,並具裂隙。體質重,質堅硬,可砸碎,斷面呈顆粒狀,色較深,並可見結核狀類圓形跡痕或灰白色結晶層。具土腥氣,味淡。遇冷稀鹽酸強烈起泡。
顯微鑑別
在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微帶褐黃色,因含粘土質和鐵質呈污濁狀。自形晶少見,多為不規則粒狀、球粒狀。礦物組分主要是方解石。方解石:折光率ne=1.486,no=1.658;雙折射率no-ne=0.172;閃突起明顯。干涉色為高級白綵帶。一軸晶,負光性。在薄片可見到粘土質和微粒狀石英,兩者約佔10%左右,石英粒徑約0.05mm,呈星狀分佈;粘土質多呈隱晶質,似霧狀分佈。(樣品取自南京產的鈣質結核)

姜石化學成份

主要為碳酸鈣(caco3)。尚含有氟、碘、硅、鐵、鋅、銅、錳、鈷、釩、鉻、錫、鎢、硒、鉬等元素。
【鑑別】
(1)取本品粉末約0.5g,加稀鹽酸5ml,即泡沸,將發生的二氧化碳導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澱。(檢查碳酸鹽)
(2)將上述泡沸後的溶液,濾過。濾液加甲基紅指示液2滴,用氨試液中和,再滴加鹽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銨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澱;分離,沉澱不溶於醋酸,但可溶於鹽酸。(檢查鈣鹽)(3)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鈣質結核)方解石:3.88(1),3.05(10);石英:4.29(1),336(2)。

姜石性味

鹹;寒;無毒
【歸經】心;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主治疔瘡癰腫;乳癰;瘰癧;熱豌豆瘡。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每日1-3g;或泡飲。外用:適量,研末敷。
【附方】《綱目》: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礫。邵伯温雲:‘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類得之則為礓礫是也。’俗作(石羌)礪。故又名(石羌)礪石。

姜石各家論述

《本草衍義》:所在皆有,須不見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中華本草》:姜石預防食管癌,早有記載,為證明其效果,我們於1964年對971人進行了11年觀察,1981年又對38959人進行了4年觀察。取觀察村周圍村莊地理環境、生活條件及食管癌死亡率相似的人羣做對照。結果,試驗組食管癌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低於對照組,試驗後食管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低於試驗前,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證明姜石對預防食管癌有一定作用。
傳統典籍記載的功效:用於產後氣衝,氣嗌。外用於疔瘡腫毒。現代中醫名家認為此藥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能止血利痰,殺菌消炎,還能抗真菌,降低水中的亞硝胺含量,對人體無毒副作用,具有防癌、抗癌的功能,臨牀中用於治療腫瘤具有一定的療效。參考文獻:《全國中草藥名鑑》、《中醫成功治療腫瘤》

姜石姜石的應用史

姜石 姜石
我國對姜石的應用,至少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主要作為礦物藥。集歷代藥典大成的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稱:“生土間,狀如姜。有五種,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性鹹、寒、無毒。主治丁瘡、腫脹、水腫”等等(祥見附錄)。也有人用來泡水或沏茶,長期飲用可預防大骨節等地方病,並具健康益壽的功效,與其所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關。看來姜石還是保健良藥。

姜石姜石的形成

從地質科學的觀點來考察,姜石為鈣質結核。所謂結核,就是指沉積岩中與圍巖成分有明顯區別的某種礦物質團塊,其形態有球狀、卵狀及不規則狀等等。
姜石主要產於粘土質地層中,如頁岩、板岩、粘土巖和黃土之中。其形成時代也很廣泛,從十幾億年前直到第四紀風成黃土之中,並且在今後的歲月裏仍將繼續。如著名藏石家李饒所收藏的腦狀姜石,即產於十幾億年前的震旦紀地層中;年輕地層如黃土高原,其上分佈的厚層黃土尚未固結成巖,其中常見姜石,被剝蝕出地表後成堆分佈,被當地老鄉稱做“跌跤石”。
依據結石與圍巖形成的先後關係,可分同生姜結石、成巖姜結石和後生姜結石三種。同生結核沿層理分佈,並被地層層理所環繞,呈假整合狀;成巖結核以不整合狀態產出為主;後生結核切穿岩層層理,分佈於裂隙之中。無論何種結核,形成時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大氣降水或地下水溶解較多的碳酸氫鈣,在運移過程中,沿某一質點(如土塊、沙粒或水滴)凝聚,由裏至外越長越大,並膠結有地層中的粘土或砂粒,形成結核,其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結核石的構造一般呈同心圓狀或放射狀。結核石的硬度一般在3度左右,如果成岩溶液中除含鈣離子外,尚含硅、鐵等離子,則硬度可增高至5度。結核石的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白雲石和高嶺石類粘土礦物為主,少量石英、褐鐵礦。顏色以白色為主,其次為黃色、黃褐色、灰色等等。

姜石觀賞

姜石分佈很廣,數量很多,但絕大多數不具收藏和觀賞價值。李時珍提到藥用姜石“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觀賞姜石同樣如此。“爛不磣”即奇形怪狀、不拘一格者。姜石是典型的造型石,在觀賞石分類中屬於形象石類。可依據姜石的造型進行品級劃分:造型一般,略具收藏和觀賞價值者為下品;形似生薑、白藕、花生、胡蘿蔔等植物形狀者為中品;形似海豹、黃鼬、石猴等動物形象者為上品。形如人物、精靈古怪者乃為珍品。每品中又可依據造型的精美程度劃分出甲、乙丙三級。像人物的姜石又稱為姜結人,如203地質隊尹存仁隊長在鄂爾多斯黃土高原上,揀到一位“貴婦人”。“坐高15釐米,頭身均勻,恰成比例。無論從正面或背面看,都酷似古代一位温文爾雅的貴婦人,雲髻高聳,正襟危坐”。(邵友程《漫話姜石》,載於地球1987年2期)。受此啓發,我再到黃土高原時,也苦苦地尋覓,雖未見到美人,卻邂逅一位“長髯垂釣翁”,但見他盤着雙腿,端坐於懸崖之上;身體微微前傾,稀疏的長髮在頭頂挽個髻兒;白鬚若瀑,飄灑胸前;眼似閉而實睜,口如抿而生動——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的氣概,不由得使你頓生“坐看垂釣者,頗有慕魚情”。

姜石附錄

【主治】熱豌豆瘡,疔毒等腫。
【附方】1.疔瘡腫痛。白姜石末,和雞子清敷在傷痛處,幹後即可,疔自出,效果明顯。2.乳癰腫大如碗腫痛。方同上。3.產後脹衝氣噎。磽礪石代赭石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醋湯下。通身水腫,姜石燒赤,納黑牛尿中,熱服,日飲一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