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文來

鎖定
姜文來,男,1964年7月生於遼寧凌源市二丈子村,漢族,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就職於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農村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農業農村部節水農業專家指導組成員,國際水資源學會中國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經濟研究中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老科協報告團成員,《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水利經濟》《水利水電科技進展》《水電能源科學》《生態經濟》《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等多家學術刊物編委,《中國環境報》、紅網特約評論員。曾任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專家組成員。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50餘項,出版《水資源價值論》等學術和科普著作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10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近20件諮詢報告獲得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其中3件獲國家領導人批示。曾任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專家組成員 [31] 
中文名
姜文來
外文名
Jiang Wenla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4年7月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科研人員
出生地
遼寧朝陽凌源市三家子鄉二杖子村
性    別

姜文來人物經歷

1986年獲淮北煤炭師範學院(現淮北師範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92年獲吉林大學環境學碩士學位,1986年9月—1989年9月在遼寧阜新礦務局艾友中學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工作,199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地理學博士學位。

姜文來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水資源、區域發展和生態環境研究領域工作 [1]  ,包括水資源經濟、水資源管理、節水、生態環境和區域發展規劃。出版了《水資源價值論》 [2]  (獨著)、《綠色水利:水資源與環境新論》 [3]  (獨著)、《水資源管理學導論 [4]  (第一著者)、《資源資產論》 [5]  (第一著者)、《水資源經濟學 [6]  (第二著者)、《生態價值論》 [7]  (第二編著者)、《濕地》 [8]  (第一編著者)、《旱地農業決策基礎研究》 [9]  (第二編著者)、《水利綠色發展 [10]  (獨著)、《中國水利與環境評論 [11]  (獨著)、《水價聽證研究》 [12]  (第一作者)、《中國市級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專項規劃範例——以四川省瀘州市為例》 [13]  (第一著者)、《中國市級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範例——以四川省瀘州市為例》 [14]  (第一著者)、《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路徑與戰略研究》 [15]  (第二著者)等系列著作,此外出版了《水資源探秘》 [16]  (獨著)、《利水型社會》 [17]  (第一作者)、《圖説中國水情 [18]  (第一作者)、《中國水情讀本 [19]  (獨著)等科普讀物,出版評論集《觀察—一個科技工作者眼中的萬象》 [20]  (獨著)、《築夢—一個科技工作者人文思考》 [21]  (獨著),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30餘項,主持或參與的8個項目先後獲省部級獎,獲得正國級及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10餘項 [1]  。創辦了“水資源環境網” [22]  ,初步構建了富有特色的(水)資源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體系。主持和參加《湖北襄陽“中國有機谷”總體規劃》 [23]  10餘項,其中《湖北襄陽“中國有機谷”總體規劃》已經通過湖北省發改委批覆,上升為湖北省省級戰略 [24]  。在人民網 [25]  、鳳凰網 [26]  、光明網 [27]  、求是網 [28]  、紅網 [29]  、四川在線 [30]  等發表評論 [26] 

姜文來主要學術貢獻

初步提出了較有特色的資源(水)環境管理理論與方法框架體系,具體貢獻包括 [31] 
1.系統地論述了水資源價值,提出了水資源價值模糊數學模型,體現在《水資源價值論》。
2.系統闡述了農業水價,出版了《農業水價論》(與馮欣博士合著)。
3.提出構建水資源管理學,出版了《水資源管理學導論》(合著)。
4.較早地系統論述生態價值,同著名環境經濟李金昌教授、靳樂山教授出版了《生態價值論》。
5.較早系統地闡述了資源資產,出版了《資源資產論》(與楊瑞珍研究員合著)。
6.提出水利綠色發展框架,包括建立“利水型社會”、構建水利綠色發展理論與途徑,出版了《利水型社會》(與王建合著)《中國水利綠色發展研究》(與慄欣如博士合著)。
7.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道”,出版了《易經·水》。

姜文來主要社會貢獻

在科研同時,積極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做智囊參謀,同時開展科學普及和社會評論工作。具體貢獻包括 [31] 
1.為國家或地方政府提出諮詢報告或者建議。近20項諮詢報告(建議)為國家或地方政府所採納,3件獲國家領導人批示。作為主筆之一連續多年參與《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起草出版工作,該報告成為世界觀察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窗口。
2.開展地方政府規劃頂層設計工作。主持多項地方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如《湖北襄陽“中國有機谷”規劃》《瀘州市農業發展規劃》《青海省枸杞發展規劃》《棲霞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烏蘭布和沙漠綜合開發整體規劃》等,這些規劃成為地方政府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參考。
3.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出版了系列水資源、環境方面的科普書籍,如《中國水情讀本》《圖説中國水情》《濕地》《水知識讀本》(教師版、學生版)《滴滴傳奇》《環境知識讀本》等,作為中國老科協報告團成員,在全國多地開展了多場“以水為師”的科普報告。為科學普及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4.為社會健康發展提供正能量。作為評論員積極開展社會評論,鞭撻時弊,鼓勵先進,為社會發展提供正能量。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環境報》《中國水利報》、人民網、新華網、紅辣椒評論網等媒體發表諸多評論,有的評論產生熱烈反響。出版了《觀察》《築夢》《中國環境評論》等評論性著作。
5.培養高層次人才。先後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40多人次。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