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奇平

鎖定
姜奇平,男,1962年7月出生於北京,現任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與網絡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互聯網週刊》主編、信息社會50人論壇理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 [1] 
中文名
姜奇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2年7月20日
畢業院校
南開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
中國科學院《互聯網週刊》主編
主要成就
信息社會50人論壇理事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
職    務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

姜奇平人物經歷

姜奇平近照 姜奇平近照
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
曾任《農民日報》評論部副主任,原國務院信息辦政策法規組、原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農民日報》十佳新聞工作者之一 [1] 

姜奇平主要著作

1.《網絡經濟:內生結構的複雜性經濟學分析》(專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8年。
2.《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
3.《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基於均衡的效率與效能分析》(專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年。
4.《新文明論概略(上、下)》(專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
5.《沒有兩片雲是一樣的》(專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
6.《後現代經濟:網絡時代的個性化和多元化》(專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
7.《長尾戰略》(專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
8.《新知本主義:21世紀勞動與資本向知識的復歸》(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9.《體驗經濟——來自變革前沿的報告》(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10.《新商業模型》(專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
11.《數字化時代的人與商業》(專著),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12.《數字財富》(專著),海洋出版社1999年。
13.《21世紀網絡生存術》(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
14.《浮現中的數字經濟》(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15.《和諧社會與信息化戰略》(合著),商務印書館2014年。
16.《3%》(合著),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年。
17.《新物種起源:互聯網的思想基石》(合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
18.《設計信仰:職業的力量》(合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
19.《消費資本論綱》(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20.《電子政務行政生態學》(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21.《創意經濟新論——中國藍海風暴》(合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
22.《知本家風暴》(合著),中國友誼出版社1999年 [1] 

姜奇平代表論文

1.姜奇平.“互聯網+”與中國經濟的未來形態,《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5年第5期
2.姜奇平. 三生萬物:複雜共同體視角中的“互聯網+中國”,《讀書》, 2015年第12期
3.姜奇平,汪向東.行政環境與電子政務的策略選擇,《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4.姜奇平,黃誠.中國信息產業發展道路和政策選擇,《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年第7期
5.姜奇平,黃誠. IP網絡技術創新與新世紀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6.姜奇平,黃誠.美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第6期
7.姜奇平.“學會通過網絡走羣眾路線”,《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4-13
8.姜奇平,左鵬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10-27
9.姜奇平.創新提質是根本,《人民日報》,2016-10-29
10.姜奇平.互聯網紅包重構人際網絡,《人民日報》,2016-2-16
11.姜奇平.放棄“我擁有”,追求“我創造”,《光明日報》,2016-4-19
12.姜奇平.移動支付領域的創新之爭,《人民日報》,2015-3-25
姜奇平.從馬雲的互聯網思維説開去,《中國青年報》,2014-09-09
13.姜奇平.互聯網有沒有一個“中國路線”?《互聯網週刊》,2017年第7期
14.姜奇平.重新認識新經濟內涵,《中國信息化》,2017年第3期
9.姜奇平.分享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及其政策含義,《中國信息化》,2016年第4期
15.姜奇平.區塊鏈與貨幣哲學的發展.《中國信息化》,2016年第11期
16.姜奇平.網絡經濟需要怎樣的均衡.《互聯網週刊》,2016年第7期
17.姜奇平.互聯網對傳統經濟的影響.《領導科學論壇》,2016年第5期
18.姜奇平.互聯網改變就業的宏觀經濟學機理.《互聯網週刊》,2016年第5期
19.姜奇平.拓展網絡經濟空間——聯合國講演錄.《互聯網週刊》,2016年第5期
20.姜奇平.移動互聯網助力供給側.《互聯網週刊》,2016年第2期
21姜奇平.中國網絡的信息哲學——牛津大學講演.《互聯網週刊》,2015年第12期
22.姜奇平.多樣化效率與多樣性經濟.《互聯網週刊》,2015年第10期
23.姜奇平.共享經濟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互聯網週刊》,2015年第8期
24.姜奇平.“互聯網+”引領未來.《中國投資》,2015年第8期
25.姜奇平.管理3.0時代海爾經驗的新範式.《中國企業家》,2014年第1期
26.姜奇平.移動應用平台的現狀以及未來趨勢.《中國廣播》,2014年第9期
27.姜奇平.互聯網中國思想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邏輯.《互聯網週刊》,2014年第2期
28.姜奇平.論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的特殊性——從“新壟斷競爭”市場結構與二元產權結構看相關市場二重性.《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3年第4期
29.姜奇平.大數據的時代變革力量.《互聯網週刊》,2013年第1期
30.姜奇平.為什麼是分享型經濟?.《互聯網週刊》,2013年第1期
31.姜奇平.創客:再工業時代的新人.《IT經理世界》,2012年第11期
32.姜奇平.互聯網的女性主義特徵.《互聯網週刊》,2012年第4期
33.姜奇平. 大數據與信息社會的意義結構.《互聯網週刊》,2012年第6期
34.姜奇平. O2O商業模式剖析.《互聯網週刊》,2011年第10期
35.姜奇平. 電子商務發展與工商行政管理職能轉變.《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第2期 [1] 

姜奇平主持課題

院創新工程: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研究,
院創新工程:分享經濟研究。
社科基礎學者項目: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基礎理論研究 [1] 

姜奇平人物評價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作為“網絡文化叢書”的作者,姜奇平是推動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最早的啓蒙者之一,也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由此被《硅谷時代》評為“帶領我們走向數字時代的20位中國人”之一 [2] 
在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有《21世紀網絡生存術》,在這一專著中,他第一次系統認證了直接經濟的理論體系與微積分數學模型;他組織力量翻譯的美國商務部關於信息技術的經濟作用的文獻《浮現中的數學經濟》,是客觀信息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他還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直接經濟”的理論文章,包括《互聯網掀翻凱恩斯》、《21世紀的雨雲飄向哪裏——社會變革、知識經濟與我們的前景》,這些論述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3] 
1998年姜奇平參與創辦《互聯網週刊》並通過在該週刊上的“奇平視點”專欄發出了業內第一個有別於政府機關與傳統媒體的評論聲音。同時他匯合國內網絡文化研究者與IT媒體活動家,組織了“數字論壇”,由此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獨立的IT輿論中心。
1999年姜奇平率先在國內提出“知本家”概念,出版《知本家風暴》一書,開啓中關村知識經濟的歷史先聲。中國互聯網發展進入創新時代,他再一次領導潮流,2000年5月16日,與胡泳聯合創辦了互聯網網絡學及商務管理模式為研究重點的互聯網經濟與發展中心。該中心的目標是成為中國互聯網研究、諮詢機構 [3] 
姜奇平是多部叢書的主編,包括“數學論壇叢書”(海洋出版社)、“硅谷時代叢書”(友誼出版社)。他的其他著作還有《數字財富》、《數字時代的人與商業》等。作為電腦網絡發燒友,他身體力行數字化生存,坐擁七台電腦在家聯為局域網。他具有超過3000小時的上網經驗,曾開發軟件或著作權證書,著有技術專著《非專業人員的電腦控制術》、《電腦診室》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