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華

(近代著名書畫家、詞曲家、藝術教育家、篆刻家、藏書家)

鎖定
姚華(1876—1930),貴州省貴築縣(今貴陽)人(筆者注:現),初名學禮,發矇後改名華,字重光(也用崇光),又字一鄂,號茫父。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姚華受興義著名教育家劉官禮邀請,執掌筆山書院 [7]  ,擔任筆山書院山長。光緒三十三年(1903)中進士, [1]  同年6月,獲任工部主事,不久保送日本留學,入法政大學,學習西方科技新學等知識。1907年學成歸國,供職於工部及郵傳部,1914年,被任命為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 [1] 
1917年,在清華學堂、朝陽大學及北京美術專門學校等校任教,1925年被任北京京華美術學校(院)首任校長。1930年6月,姚華腦溢血復發,逝世於北平蓮花寺,時年54歲。 [1] 
20世紀20年代有人以“當代通人,藝林耆碩”讚頌姚華。魯迅論北京箋譜寫過,北京畫壇民國四、五年進入陳師曾、姚茫父時代,又與陳師曾張樾丞被後世收藏界譽為“近代銅刻三大家”。傳世作品有《觀瀑圖》《重九登高圖》扇面。著有《中國圖譜源流考》《題畫一得三筆》等。 [2]  (概述圖來自《民國之精華》 [5] 
中文名
姚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貴州貴築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東京法政大學
職    業
書畫家、詞曲家、藝術教育家

姚華人物生平

姚華 姚華
姚華,字重光(亦寫作崇光),號一鄂、茫父。1876年4月26日出生於貴州省貴築縣(今貴陽)一户城市貧民家庭,其父姚源清系一小販,母親費氏為家庭婦女。姚華自幼聰明好學,5歲即從塾師課讀啓蒙,稍長得塾師《説文解字》,愛不釋手潛心研習。姚華15歲時,父母皆亡故,家道艱難。憑家中積蓄及“每試冠軍,以“廩餼”圖温飽,與弟妹一起度過極艱難的少年時光。
《弗堂類稿》(王伯羣題簽)及姚華致王伯羣信 《弗堂類稿》(王伯羣題簽)及姚華致王伯羣信
1894年,天津人嚴修任貴州學政,又兩年改革學古書院,親自把關從全省嚴格選拔40名高材生入學,姚華入選。在學習傳統經學、文字學、詩文等的同時,又學習算學、格致及時務等新學。由於嚴修指導得法,加上自身勤苦努力,姚華學業進步極快,也初露書畫才華。
姚華篆書 姚華篆書
1897年,姚華鄉試中舉,但次年赴京參加會試落選,遂返鄉講學於貴陽、興義,曾任興義筆山書院山長。 [9]  光緒二十八年(1902)二月,姚華應興義劉顯世延聘,從貴陽啓程赴興義筆山書院任山長, [11]  初八啓行,行前作《將之藜峨除弟服》一詩:“人世倏往來,奄化已一年。予心雖有懷,過禮弗敢先。冠服亦已易,涕泗殊泫然。夙意儻能發,中宵或可旋。” [9]  姚華任教貴州興義筆山書院時,培養了一批優秀學子,王伯羣是其中優秀者之一, [10]  亦是師生關係保持最長久的一位,姚華講詩作畫,改進教學,擬定《書院學約》。 [10]  “茫父先生蓋嘗主講敝邑筆山書院,為伯羣朝夕請業者也。” [10] 
1903年春赴開封準備會試,被選中,接着赴京廷對及第,中甲辰科進士,時年28歲。當年6月獲任工部主事。不久保送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主攻法律,學習西方科技新學,並學銀行相關知識。 [1] 
在東京期間姚華參加梁啓超為首的政聞社,是貴州省內憲政派與梁啓超之間的聯繫人。 [4] 
姚華1924年所作《溪山讀書》 姚華1924年所作《溪山讀書》
1907年學成歸國,供職於工部及郵傳部。中華民國成立後,被安排往交通部工作,未報到。其間曾任國會議員。1914年教育部任命姚華為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三年後,“由於行政事務耗費去治學時間太多,又由於當時學界傾軋。”姚華遂辭去校長職務。此後在清華學堂、民國大學、朝陽大學及北京美術專門學校任教。
1925年任北京京華美術學校(院)首任校長。
1930年6月,姚華腦溢血復發,逝世於北平蓮花寺,時年54歲。 [1] 

姚華主要事蹟

姚華書法、繪畫成就

姚華作品 姚華作品 [1]
魯迅論北京箋譜寫過,北京畫壇民國四、五年進入陳師曾、姚茫父時代。鄭振鐸論述《近百年中國繪畫的發展》寫道:“在民國初期的畫壇上”,在北京的陳衡恪、姚華“重要的畫家們都有大膽的創作性的勞動成果”。陳、姚兩位是摯友,文藝觀點一致,合作創作較多,世人有“陳畫姚題”之譽。姚華自言:“予豈能畫?詩而已,書而已。”其主張作畫“必欲胸無古人目無今人,去藩籬,不瞻循,有情趣,寫胸臆,始有佳遇”。陳師曾《題姚重光山水畫》詩注云:“重光畫孤蛸生硬,與我同趣。”這“孤峭生硬”,乃謂兩人共俱文人畫觀點,並指出業餘畫家所創作。姚華《仿武梁祠孝子故事圖屏》人物畫、《重九登高圖》扇面為其傳世之作。晚年他還撰寫藝術專著《題畫一得》,縱論繪畫與文學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在《藝林旬刊》(後改為月刊)上連載數年,論述中國文藝觀異於西方文藝觀的特徵,同時兼論藝術鑑定和審美情趣。《題畫一得》採用筆記寫法,形式活潑生動。
姚華  書法立軸 姚華 書法立軸 [6]
姚華是以書入畫的。在學古書院求學時,他書寫《學古書院肆業條約》,刻石立碑。學成卜居北京,時逢清王朝覆亡,貴胄王府珍藏大量流向市塞。姚華得以廣收博覽歷代碑帖,書法丕變,卓然自成一家。史學家鄭天挺在其自定年譜中記下,在北京大學求學時,定期與同學數人到姚華寓所聽講。鄭曾對筆者談,青年時整理出《弗堂弟子記》,油印出來,廣泛傳播。其中《論書》,既是文字學論,又是書法論,頗受人歡迎。老書法家啓功賦詩紀念姚華,詩云:“記得髫年拜弗堂”,終不忘弗堂先生教海。台灣作家林海音回憶北京琉璃廠的散文中,念念不忘姚華等書法名家的墨跡。 [2] 
姚華與張樾丞合作的一件作品 姚華與張樾丞合作的一件作品 [1]
姚華對書法藝術的一大獨創是穎拓。這是對古代碑石、摩崖的臨寫,對臨或背臨,可比原本放大或縮小;填墨在廓外,字跡留空白。這種藝術是對古代書法的再創造,其代表作為《秦泰山殘刻二十九字》。郭沫若在20世紀50年代為《貴陽姚茫父穎拓》題詞時寫道:“規摹草木蟲魚者,人謂之畫,規摹金石刻畫者,能不可謂之畫乎?茫父穎拓,實古今別開生面之奇畫也。傳拓本之神,寫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鏡底名花,玄妙空靈,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姚華擅銅刻,“京師所制銅墨盒面,精者多出於其與師曾之手筆”。魯迅曾購得他所繪製一銅墨盒,將畫面上的睜着怪眼的鳥呼之為怪鳥,喜歡之餘,給予收藏。姚華與陳師曾、張樾丞被後世收藏界譽為“近代銅刻三大家”。 [1] 
姚華穎拓作品 姚華穎拓作品
《姚茫父書畫集》 [8]  由是姚華書畫作品的集大成之作、傳世之作,由啓功題寫書名,劉海粟作序,卷首輯錄有魯迅、郭沫若、鄭振鐸等人對姚華書畫藝術、金石刻畫藝術、穎拓藝術的評價. 魯迅評道:北京書畫箋"大盛則在民國四、五年後之師曾(陳衡恪)、茫父時代".(《魯迅書信·1933年10月2日致西諦》)鄭振鐸評道:“在民國初期的畫壇上,北京的陳衡恪、肖愻、姚華等重要的畫家們,都有大膽的、創造性的藝術勞動成果。” [8] 

姚華文學詞曲研究

姚華文學方面極有成就,詞曲尤為突出。貴州先賢楊覃生説,姚華才氣宏達,造詣深醇,盡工盡善,比之以六朝的庾子山,明代晚期的錢牧齋,認為他集庾、錢大成。的確,姚華詞曲,存量較多,體制完備,題材完備,聲律穩貼,“看作清代詞人殿軍,是允當的”。《黔南叢書》第四輯中的《弗堂詞》是他存世詞曲的總集,包括其一生所創作的詞以及臨終前的《庚午春詞》三十闋,《菉猗曲》北曲小令五十七支,北曲散套共二十九支。姚華詞小令比長調多,佔其詞作的三分之二,而且質量也好,是姚華詞的精華所在。
《菉猗曲》是姚華傳存下來的、今天能夠看到的散曲集,包括小令和套數兩部分,體制都為北曲,度寫嚴格,腔調合律。質量上講,無論小令長調,詞或曲,都有不少上乘佳作。如小令《鷓鴣天・南眉既屬寫嶽蒼湘圖,以詩來謝,酬之》《臨江仙・和無往韻》,前者借為友人圖寫衡嶽,抒發抑鬱情思,表達壯志未酬、功業無望之感,遂重理詞作,巧妙地運用了秋風落葉,湘妃淚竹的典故,音韻悠然,可謂詞中上品;後者暗示自己異鄉潦倒、社會混亂,時局變幻莫測。都用象徵手法,可謂填詞本色。但無論詞、曲,都有一些寫得稍次的作品。這很正常,一個優秀詞人,也不可能每件作品都為佳構。一個現象使人感覺《弗堂詞》未能括盡姚華詞曲的全部:當時梨園大師如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等為何是蓮花庵(姚華居所)常客,並尊姚華為師,藝術界、學界為何將姚華與王國維、吳梅並稱為“一代曲學大師”。 [1] 

姚華文字學研究

姚華自幼年接觸漢代許慎《説文解字》後,遂對文字學產生濃厚興趣,一生從未停止過對文字學的研究。日久年深,其在文字、音韻上達到了極高水平。1913年,他作為民國教育部聘請的全國讀音統一會會員,與魯迅等“制定出漢字注音字母”,編成《國音彙編》發行。其實,早在三年前,姚華就已寫出了他的第一部文字學著作《小學問答》。該著是古文字學概論,採用問答體,闡述清晰,系統全面。計二十八章,由淺入深通俗易懂。他曾將此書用着教材,即便初初接觸文字學的學生,也易於接受,是一本很好的啓蒙讀物。 [6] 
《書適》是姚華在北京寓居期間的作品,也是他的文字學代表作。他提出研究文字學的幾個基本問題:我國文字的起源;我國文字的造字方法;我國文字不斷演變經歷的重要階段;書寫工具的沿革;認識我國文字發生、發展的社會意義和運用文字的作用等。姚華遵循許慎《説文解字》及段玉裁《説文註解》的觀點,準確回答提出的問題。發揚乾嘉考據學派的治學方法,利用殷墟甲骨文和已出土的鐘鼎文上的文字資料,加上傳入我國不久但當時很流行的達爾文進化論觀點,在闡述這些問題時,有所創見,成一家言。《書適》還有貫穿全篇的幾個重要觀點:一是由於文字已經由刻畫,而點畫,而圖形,已高度概括、抽象,我們觀察、學習文字要有“況其餘(文字所表達的整體)”的本領;二是“書雖創作,實有師承”;三是文字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後也不可能停滯不前。姚華的《書適》在當時得到學者們廣泛讚譽,著名學者張舜徽説:“所學甚博,而尤精於許氏《説文》”“義證精闢,確有心得”。直到今天,《書適》仍是研究文字學極重要的參考書。
姚華臨終前所著《黔語》也當一提。該著着重考察清末民初貴陽地區語彙,證明貴陽方言是漢語的組成部分,提出貴陽方言的特徵、貴陽方言反映出的地方風俗等問題。該書是今天研究貴陽地方方言的重要參考書,其研究方法也可供研究其他地方方言者借鑑。姚華作為近現代中國著名文化人,其業績得到國內文化界廣泛認可,梁啓超、魯迅、郭沫若、鄭振鐸、陳師曾、陳叔通、徐志摩、鄭天挺、梅蘭芳、馬敍倫等社會名流,對姚華其人其才多有高度評價。用郭沫若《貴陽姚茫父穎拓・題詞》中的讚語為本文作結:“茫父不朽矣”。 [1] 

姚華教育辦學

姚華又是教育家。
1914年,姚華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他親自兼課,聘請友人陳衡恪(師曾)教授博物,聘請日藉教師教授家政。友人陳叔通將其姨侄女吳貽芳託付給姚華,吳貽芳在女師教英語。姚華主辦的北京女師師資優良,教學有方。他為女師作《惜芳菲》、《於懿鑠》散曲,並譜上鋼琴調,探索出散曲這舊有形式,配西樂曲譜,形成散曲新形式,這是文學新嘗試。他還採用詩和詞的形式,為女師作歌多首,在學生中傳唱。校長又以其燜熟的書法為女師作墨盒面,俾工鐫刻,獎勵畢業生、優秀生作紀念。今存百餘方拓片,彌足珍貴。在女師校長任上,姚華充分展示其文學、音樂、書畫諸方面才華,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師資而盡力。他主女師三年心力皆瘁,加之有人妄圖搶權,辭職而去,教育部和社會多方挽留未果。然而,他與女師的感情是難以割捨的。去女師10年後,姚華目睹軍閥鎮壓愛國學生,他奮筆作《二月六日雪》詩,描述1926年北京“三·一八”慘案,愛國學生的血灑在雪地上,多麼悲壯,詩人思緒多麼昂揚與憤激!接着,姚華為悼念女師大學生劉和珍、楊德羣二烈士,作著名的《二女士》詩,詩云:“宣和不聞陳東死,南渡胡為死東市?千年夷夏禍猶存,碧血又漬綠窗史。烏乎,劉(和珍,贛人)楊(德羣,湘人)二女士!”詩讚劉、楊二女士與北宋力主抗金的太學生陳東一樣因愛國而遭殺害;譴責反動軍閥賣國行為與宋高宗一樣卑劣可恥。
1918年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今中央美院前身)創立,騁請姚華為教師。培養出劉開渠等眾多藝術家。1924年北京大學成立造型美術研究會,蔡元培聘請姚華為該研究會導師。姚華匯入北大美育辦學的行列。1925年姚華首創北京京華美專,培養出西安畫派的趙望雲,以及宋步雲、田世光、潘絮茲等當代畫家。革命烈士方舟(伯務)先是姚華的學生,後被姚華聘為美專的教員,方伯務以教學為掩護,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從事黨務和工運工作。1927年,方伯務與李大釗一起道軍閥殺害。姚華不俱白色恐怖,分別為方遺畫和遺畫集題詩,贊方伯務的野性一革命性。表明其主持正義,充滿愛國精神。吳宓在其《空軒詩話》中評姚華師的詩,認為富有現實性,證明文言詩仍具強大生命力。姚華自評其詩風繼承了北宋詩人王令(逢原)的風格,以憤世嫉俗,描寫社會生活,抒寫政治抱負為己任。 [2] 

姚華中外文化交流

姚華積極參與中外文化交流,略舉有顯著成果的兩則。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校長大村西崖攜其所著《文人畫之復興》來華,姚華和陳衡格“連翩見訪,意既相同,言必有合”。事後,陳譯大村著作,並撰《文人畫之價值》。兩文前由姚華作序,題為《中國文人畫之研究》,中華書局1921年出版,該文被列人中國繪畫論著文獻。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在北京多次親訪姚華,“兩人相視而笑,把彼此的忻慕都放在心裏。”泰戈爾又出席姚華的畫展,即席發表熱情洋溢的講演。泰戈爾回國,將姚華的畫陳列在山梯尼克登他們的美術館裏;姚華改寫泰戈爾《飛鳥集》為五言近古體詩,書名為《五言飛鳥集》。 [2] 

姚華藏書

姚華學問淵博,書畫、篆刻、詩詞、文字、音韻、戲曲無不精通與陳師曾、王夢白、梅蘭芳、程硯秋等相往還。居京師時,和藏書家倫明(亦見本書)為鄰居,對金石、書畫、古籍多有收藏。藏書處名“專(磚)墨館”“蓮花庵”,有宋刻本《漢雋》《周易註疏》和明刻附圖傳奇多種。又得清光緒間貴陽陳矩所刻影宋本《文中子》舊版,刷印數十部分贈友朋。卒後,藏書售歸北京琉璃廠文祿堂、邃雅齋等舊書店。藏書印有“姚華私印”“姚茫殘臂”“老茫父長生安樂”“老茫”等。 [3] 

姚華主要作品

姚華生前自定的文集《弗堂類稿》(三十二卷)和《五言飛鳥集》,由中華書局出版時,姚華已辭世,又嗚呼!他病廢初愈,自選出版《風畫集》,嚴修特寫信賦詩祝賀。嚴修稱讚姚華病廢后,書體又一變,更深厚、蒼潤、跌宕,愈顯楊凝式書風。逝世後,其二子姚貔為其父編印出《蓮華意詩書畫集》。50年代,陳叔通為老友姚華書畫出過幾本書畫集,其中以精印的《貴陽姚華茫父穎拓》最珍貴。
80年代以來,貴州美術出版杜出版啓功題簽的《姚茫父書畫集》,筆者將《黔語》論著編入《書適》一書,將《題畫一得》編入《姚茫父畫論》一書,均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而其創作的書法、繪畫、穎拓、題跋碑帖,以及其他藝術品,廣為國內外公私收藏者藏庋。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