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宏志

鎖定
姚宏志,男,1972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共黨員,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現任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究中心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1-3] 
中文名
姚宏志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學歷
歷史學博士
專業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職    務
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究中心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姚宏志個人經歷

1992.9-1996.6,安徽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6.9-1999.6,安徽師範大學中共黨史專業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5.9-2009.6,中國人民大學當代中國史專業學習,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15年8月,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俄亥俄州高等教育部等地調研學習
2020.7- ,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究中心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2] 

姚宏志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 

姚宏志社會兼職

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安徽師範大學)辦公室副主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師範大學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會高校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副秘書長。 [1] 

姚宏志學術成果

姚宏志課題項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三波’理論及其當代意義(06JC10001),主持人。
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學科建設之基本內容及其內在邏輯關係”(2010sk090zd),主持人。
3.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抗日戰爭時期的‘學術中國化’運動研究”(AHSK09-10D87),主持人。
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抗戰時期‘學術中國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12YJC710077),主持人。
5.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走向文化強國的精神支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重大項目12&ZD004),主持人。
6.國家社科規劃項目:“新社會科學運動(1927—1935)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12BKS026),主持人。
7.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擇優推廣計劃培育項目:“高校思政課分類教學法探究”(教社科司函[2015]66號),主持人。
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怎樣客觀全面評價改革開放前30年的歷史?”(15JDSZK063),主持人。
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項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名師工作室”(Szzgjh1-1-2016-25),主持人。

姚宏志論文

1.《〈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文獻》2007年第4期。
2.《從“敢治”、“能治”到“善治”——建國後中國共產黨治國理念的躍遷》,《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3.《建國後3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徵和經驗》,《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4.《有關安徽“責任田”一則問題的辨析》,《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2期。
5.《1959年上半年安徽省糾正“左”傾錯誤的努力》,《當代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3期。
6.《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安徽農村公共食堂的興廢》,《黨史研究與教學》2010年第2期。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建設基本問題述論》,《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0年第9期全文轉載。
8.《毛澤東“指頭論”源流考》,《井岡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毛澤東思想》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9.《比較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及其創新》,《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10.《1960年莫斯科會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1期。
11.《“常態化服務”還需制度支撐》,《人民日報》2011年5月5日。
12.《“新啓蒙運動”概念的首倡者是鄧演達》,《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第6期。
1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早期歷程“三問”》,《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4.《20世紀60年代初安徽省農村救災度荒述論》,《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6期。
15.《多重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16.《1959~1961年安徽災荒的差異性分析》,《黨史研究與教學》2013年第2期。
17.《黨羣關係“血肉聯繫説”的歷史考察》,《黨建》2014年第1期;《紅旗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18.《中國夢的話語特色》,《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19.《實現中國夢的支撐體系》,《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4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2014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0.《新啓蒙運動研究70年》,《安徽史學》2014年第3期。
21.《〈艾思奇全書〉中〈抗戰文藝的動向〉一文若干史實考辨》,《抗日戰爭研究》2014年第2期。
22.《新世紀以來中共二大研究述評》,《中共黨史研究》2014年第7期。
23.《“中共黨史”概念的歷史考察》,《黨史研究與教學》2014年第5期。
24.《毛澤東與抗戰時期的“學術中國化”運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毛澤東思想》2015年第4期全文轉載。
25.《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史背景的三重透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26.《以分類教學模式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以安徽師範大學為例》,《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2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早期歷程中的三次論爭與“四項基本原則”的奠基》,《觀察與思考》2017年第3期。
28.《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年第2期。
29.《“三波”理論視閾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再考察》,《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30.《抗戰時期“學術中國化”運動再探討——以上海為中心的考察》,《中共黨史研究》2017年第7期。

姚宏志論著

1.《中國現代化戰略》,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科學發展觀與中共歷史研究》,副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和基本經驗研究》,合著,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4.《以旗幟指引復興道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2010-2012)》,主編,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5.《走向文化強國的精神支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合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