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載體)

鎖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載體,是在與時俱進的實踐中破解難題、創立發展的。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得更加壯闊、更加優美,就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實踐基礎上,始終不渝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文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載體,是在與時俱進的實踐中破解難題、創立發展的。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得更加壯闊、更加優美,就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實踐基礎上,始終不渝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歷史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在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進程中創立和發展起來的,它的每一步進程,都透射出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徵,充分體現着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推進並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又提出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並取得了很大成果。新中國創建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實際上都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毛澤東同志等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成果為新時期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來源。由於“左”的傾向逐步發展,1957年後,這種探索一步步走偏了方向,以致發生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乃至“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錯誤。但是,探索中的挫折也警醒和教育了全黨全國人民,給我們提供了諸多的歷史教訓與反思,所以,這種探索,實際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歷史邏輯的先導和基礎。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黨和國家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正是在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命題。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系統觀點。黨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確立了這一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1997年,黨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鄧小平理論的概念,明確將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並正式寫進了黨章。可以説,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必然邏輯。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捍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了21世紀。江澤民同志提出“與時俱進”的主張,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基礎上,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性認識。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
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創立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7年,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作出評價,並將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整合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內在統一的整體。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正式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項基本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更加系統的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體現了拓展深化的發展邏輯。
事實證明,正是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品質,我們黨才在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上,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和歷史任務,才在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獨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形成和發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理論邏輯

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發展過程中,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從實際出發,破解和回答實踐中的一系列重大課題,從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走誰的路?誰來決定走什麼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綴是“中國特色”。提出這個前綴,首先基於我們黨長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搞革命、建設、改革,到底應該走自己的道路還是走別人的道路?這是理論邏輯的前提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曾經長期面臨如何處理與共產國際、與蘇聯、與其他國家政黨的關係,如何處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中國道路與蘇聯道路、中國模式與其他模式的關係問題。經過曲折探索,我們黨認識到獨立自主的重要性,認識到各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方針政策,必須由本國黨從實際出發來制定,而不能由外國黨干預和指揮。因此,毛澤東同志首先提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又確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1982年,鄧小平同志鄭重宣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前提就是“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外部環境曾經多次發生變化,但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在任何外來壓力下屈服,也決不照搬任何外國模式。黨的十八大再次鄭重宣告: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實踐證明,正是在破解了道路這樣的前提性問題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得以創立並具有真正“中國特色”。
中國要不要改革?怎樣推進改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基石。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在結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後,中國不可阻擋地開啓了改革開放大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給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希望。按照傳統的觀念,社會主義制度是完美無瑕的,不能作任何變動。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黨發明了一個概念:“體制”,把體制與制度區分開來,為改革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鄧小平同志説,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這就為改革提供了指導。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使改革開放在更大規模和更深層次上展開。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什麼是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這是理論邏輯的核心問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為什麼改革開放前會發生很多曲折失誤?為什麼改革開放中會遇到很多猶疑困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把這個基本問題完全搞清楚。因此,在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鄧小平同志把“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鮮明地提到全黨面前,領導黨和人民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進而明確,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只能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按這樣的思路和方向,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認真總結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闡明瞭在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從而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鮮明的特點和最突出的貢獻,是用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重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認識,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更加豐滿。
怎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科學發展?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詞。對發展問題的認識,我們黨同樣經歷了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文化大革命”教訓時,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首要任務、中心任務,一定要扭住不放。同時也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等。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並且指出:社會主義應該是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胡錦濤同志進一步把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提到全黨面前,強調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又突出強調社會的全面進步,要求更加註重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項基本要求。這是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進一步延續和昇華。
總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嚴密的邏輯關係和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時俱進,書寫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與發展給了我們諸多歷史啓示。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必須繼續堅持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辯證統一中與時俱進、書寫未來。這是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文章的思想法寶。實事求是,要求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認識、檢驗和發展真理。與時俱進,強調黨的思想理論必須緊緊跟上時代潮流,不斷髮展,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解放思想,強調對一切科學的思想理論,必須始終繼承和堅持,但對已被證明是錯誤的和過時的思想理論,就要堅決拋棄,敢於從長期形成的“左”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從對社會主義某些並不科學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中解放出來,從停滯、僵化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堅持科學和嚴謹的態度,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尚空談,崇尚實幹。
在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中與時俱進、書寫未來。老祖宗不能丟,也要講新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不能否定和放棄。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絕不能採取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態度,而應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隨實踐發展而發展的科學。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文章,要發揮歷史主動性和創造性,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和不變,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要鋭意進取,大膽探索,敢於和善於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羣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在實踐創造與理論探索的辯證統一中與時俱進、書寫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和發展,是實踐創造與理論探索的辯證統一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每一階段的實踐都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既需要運用已有的理論認識指導實踐,又需要不斷探索新的規律,形成新的理論認識,推動實踐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改革開放的實踐,先後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從全局和更高層次上指導和推動改革開放實踐的發展。它們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共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今後,我們與時俱進,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必須正確處理好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真正在實踐中把它們辯證統一起來。
在中國特色與世界眼光的辯證統一中與時俱進、書寫未來。“中國特色”,強調了中國國情、中國特點。但與它相對的,還有時代潮流、世界眼光、對外開放、互利共贏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和發展,體現了中國特色與世界眼光的統一,中國國情與世界大勢的統一,中國選擇與世界博弈的統一。今後我們與時俱進,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必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拓展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密切關注世界潮流的變動,緊緊瞄住世界生產力、科技文化等最前沿的動向和趨勢,海納百川,兼收幷蓄,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既立足中國國情,又體現時代精神,既體現“中國特色”,又富有“世界眼光”,如此才能使這篇大文章更加磅礴、更加恢宏!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歸納和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突出、一以貫之的主題,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是科學理論體系的“綱”和“魂”,能將科學理論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有效統攝起來、有力凝聚起來,發揮提綱挈領、凝神聚氣的關鍵作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論斷、重要思想。比如,用“中國夢”形象生動地表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作出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描繪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認識成果、最根本的規律總結;強調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強調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新理念新舉措,等等。這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外延,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指南。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藴含着系統的內容體系,即“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並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概括和戰略指引,其主體內容體系可概括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八個明確”偏重於理論層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練,集中反映着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偏重於實踐層面、方略層面的展開,涵蓋堅持黨的領導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涵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對外戰略,涵蓋此前提出的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要求。“八個明確”與“十四個堅持”有機融合、有機統一,凝結着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凝結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認識的深化、拓展、昇華,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四梁八柱”,有力撐起了整個體系的宏偉大廈。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凸顯了科學的方法論體系,即“八個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科學世界觀,又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科學方法論,藴含着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概括為“八個堅持”,即堅持實事求是、堅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全面協調、堅持底線思維、堅持調查研究、堅持抓鐵有痕、堅持歷史擔當。這“八個堅持”緊密聯繫、環環相扣,既有觀大勢、攬全局的戰略視野,又有強化問題意識的現實導向;既強調統籌協調、謀定後動,又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既是世界觀、歷史觀,又是認識論、方法論;既講是什麼、怎麼看,又講怎麼辦、怎麼幹;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鋭利思想武器,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指引。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嚴整的思維邏輯體系,即包括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在內的“六大思維”。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歷史思維,就是以史為鑑、知古鑑今,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辯證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創新思維,就是破除迷信、超越常規,善於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法治思維,就是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底線思維,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六大思維”把握事物普遍聯繫、矛盾運動、永恆發展的基本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理性思維在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科學運用和創新發展。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反映了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是指導我們黨治國理政、執政興國的科學理論體系。當代中國正經歷着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和實踐條件下創立並不斷髮展的,也正是由於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開啓和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新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藍圖,又為實現這一宏偉藍圖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既從宏觀上擘畫了“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又從中觀、微觀層面對實現總體佈局和戰略佈局進行周密部署,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戰略和戰術相一致、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鮮明特色。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思想體系與話語體系的有機統一,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和人民領袖的強大人格魅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博大精深,通篇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是內容嚴整、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鮮明話語風格,形成了一整套深入淺出、雅俗共賞、解渴管用、入耳入腦入心的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既包含眾多文辭典雅、含義深邃的中外典故、格言、警句,又包含諸多形象生動、“接地氣”的羣眾語言;既貫穿條分縷析、絲絲入扣的理論闡釋,又適時插入扣人心絃、使人喜聞樂見的故事、場景;既高屋建瓴地總結成功經驗、高瞻遠矚地指明前進方向,又入木三分地為突出問題和消極現象“畫像”、一針見血地“問診”、“開方”,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和“徹底”、“掌握羣眾”的優良文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光輝典範。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曆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