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光

(東漢玄菟太守)

鎖定
姚光,逝世於121年,是漢安帝時任玄菟郡太守。
本    名
姚光
所處時代
東漢
去世時間
121年
性    別

目錄

姚光簡歷

姚光(?—121年),漢安帝時任玄菟郡太守,因正直清廉而導致人事關係不協調。公元121年(建光元年),素來怨恨姚光的人偽造璽書譴責姚光,並賜他歐刀。又下詔給遼東都尉龐奮讓他迅速執刑,龐奮便斬殺了姚光。後來冤屈昭雪,安帝很同情他,於是賜姚光錢十萬,並以其子為郎中 [1-2] 

姚光事蹟

東漢末年,漢庭政令衰漸、朝綱廢弛。隨之而起,各邊郡地區則少數民族政權紛然迭起並稱雄四方。當時與遼東、玄菟二郡接壤而爭雄一隅的,有已經遷都在鴨綠江右岸今吉林省集安“國內城”的高句麗民族及其北鄰的“夫餘”和遼西“鮮卑”諸部。其中以高句麗民族政權,地域千里,成為漢代“遼東”和“玄菟”郡的強鄰。當時的“玄菟郡”治,已由蘇子河流域的今新賓縣“二道河子”古城,繼續內遷至今瀋陽、撫順間的渾河下游遼瀋腹地,今瀋陽東陵區上佰官古城。與地居遼東“襄平”(今遼陽)的“遼東郡”,併成為唇齒相依的關東望郡、歷史名城。正是在這東漢末年的多事之秋,在遼瀋大地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臨危受命的“幽州刺史”馮煥、“遼東太守”蔡諷、耿夔和“候城障尉”陳禪等名將。而安帝建光年間,“玄菟太守”姚光,更以鎮戍遼瀋的封疆大吏,先有威服高句麗的政聲,後有恪盡職守,糾發地方奸惡,而慘遭誣陷的殉國悲壯,成為遼瀋古代政壇上一位德政雙馨的一代歷史名臣。
《後漢書》記載了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春,高句麗六代王名“宮”,聯合鮮卑、穢貊等圍攻遼東“玄菟郡”。烽燧報警傳至郡首,當時“幽州刺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遼東太守蔡諷等將出兵擊之。……宮乃遣嗣(子)遂成等將二千餘人逆光等”。面對當時首當其衝的嚴峻形勢,地處今瀋陽東部的玄菟太守姚光先與遼東太守蔡諷等逆擊高句麗和鮮卑聯軍。但因初戰中高句麗王宮的詐降之計,當年四月,遼東太守蔡諷在追擊入塞的鮮卑軍時,戰死在“新昌縣”(今鞍山南舊堡)。成為漢魏遼東戰史上,以身殉國的最高將領.
面對痛失良將和岌岌可危的遼東邊備,主鎮一方的“玄菟太守”姚光,鎮定自若,表現出了大智大勇的大將風範。他一方面聯合臣屬漢廷的夫餘王子“尉仇台”,實施遠交近攻之策’與郡、縣聯兵,一舉解除廠商句麗王子遂成的“玄菟郡”之圍,打破了高句麗與鮮卑、穢貊聯軍的城下之盟;一方面抓住時機,趁高句麗舊王“太祖大王”剛剛死去,其嗣子“次大王”遂成即位之初,恩威並舉,在得到漢中央王廷首肯之下,遣使節持書弔唁高句麗舊王之喪,以漢禮感召其新王“遂成”。姚光等人的遠見卓識和恩威並重,收到了明顯成效。公元1 22年初,即高句麗圍攻玄菟郡的第二年,遂成不僅歸還了全部擄去的漢郡人口,而且向漢“玄菟郡”稱臣內屬。在劍拔弩張、瞬息萬變的漢末遼東民族關係史上,譜寫了一曲化干戈為玉帛的美談。
玄菟太守姚光在遼東的德政,與同其先後的“候城障尉”陳禪,遼東太守耿夔播美於遼東一樣,歷來為史家稱許。直到千年後的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仍然追述往事,盛讚玄菟太守姚光等人威服高句麗以後,稱遼左“穢貊率服,東垂少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