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妥託村

(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妥託村)

鎖定
妥託村,隸屬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地處鄉政府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84公里。東、北鄰東川區阿旺鎮,南鄰小村村委會,西鄰滄溪。2008年,妥託村轄妥託、小多紅、馬槽地、大壩子、廠坡、涼山、大皮坡、老黑山、老紙廠、土羊圈、黑山漢族和黑山彝族等12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農户858 户,有鄉村人口3190人,其中農業人口3190人,勞動力19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00人。該村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温15.4℃,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 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務工為主。 [1] 
中文名
妥託村
所屬地區
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
地理位置
距縣84公里。東、北鄰東川區阿旺鎮,南鄰小村村委會,西鄰滄溪
面    積
21.6 km²
下轄地區
妥託、小多紅、馬槽地、大壩子、廠坡等12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温15.4℃,年降水量1200毫米
人口數量
3190人

妥託村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該村國土面積21.6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159 畝(其中:田217畝,地 1942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 玉米、洋芋 等作物;擁有林地3799.5畝,草地 10598 畝;荒山荒地6979.5畝,其他面積88940畝。有磷礦、草山等資源。 [2] 

妥託村基礎建設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該村村有779户通自來水,有28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19.6%)。有858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644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 %、60.26%),該村不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441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441户(分別佔總數的72.6%和70.9%)。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公里。該村共擁有汽車11輛,摩托車187輛。該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5%。
到2008年底,全村沒有沼氣池、小水窖和“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5户。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7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36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1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3] 

妥託村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9萬元,佔總收入的54.5%;畜牧業收入303萬元,佔總收入的25.4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20頭,肉牛255頭,肉羊788頭);林業收入 0萬元,佔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73萬元,佔總收入的13.04%;工資性收入1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9人(佔勞動力的39%),在省內務工307人,到省外務工12人。 [4] 

妥託村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的調研、規劃。在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由於目前沒有新農村建設項目,重點市抓好臭參等產業發展。 [5] 

妥託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858户,共鄉村人口3190人,其中男性1670人,女性1520人。其中農業人口3190人,勞動力192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3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2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64户。

妥託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85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5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4.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84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妥託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所有的道路晴通雨阻且有6個自然村不通公路;二是全村雖然通電,但沒有電網改造,受益農户電價太高且不安全;三是所有的灌溉面積需用的溝渠容易塌方,未做三面光溝渠,導致栽種不能正常用水;四是特色產業臭參種植缺乏補助資金,羣眾無法擴大種植面積;五是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萬畝草山無資金開發;六是由於居住分散,高寒邊遠山區,教師人員難以安排到位導致教育工作低於全鄉水平;七是難以改變羣眾就醫問題;八是植被覆蓋較差,需爭取退耕還林政策的扶持。。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搞好科學種田,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如臭參、大蒜、蔬菜種植面積,爭取各級的支持,改變本村辦學條件,培養人才,抓好道路交通、農田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早日開發我村礦資源和萬畝草山,讓羣眾早日脱貧。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