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如泣如訴

(漢語成語)

鎖定
如泣如訴(拼音:rú qì rú sù)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宋·蘇軾《前赤壁賦》。 [1] 
如泣如訴指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説。形容聲音悲慘淒涼,也形容詩文或言談愛媛悽切。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4] 
中文名
如泣如訴
外文名
in a plaintive voice
拼    音
rú qì rú sù
近義詞
長歌當哭扣人心絃
反義詞
歡聲笑語、歡歌笑語
出    處
《前赤壁賦》
注音字母
ㄖㄨˊ ㄑㄧˋ ㄖㄨˊ ㄙㄨ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如泣如訴成語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如泣如訴”。 [1] 

如泣如訴成語故事

北宋時,蘇軾因遭人非議,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初到這裏時,他非常絕望。但很快,蘇軾從失意的痛苦中解脱出來,調整了情緒,也適應了環境。他覺得這裏不錯,雖不能有所作為,卻可以修身養性。 [2] 
一天,蘇軾帶了三位朋友,放舟來到赤壁之下。江面清風徐來,濤聲依舊,空中圓月朗照,灑下一片銀光。大家邊唱邊聊,快樂非凡。蘇軾只覺得心曠神怡,飄飄欲仙,忘情之間,敲着船炫打着拍子,唱起歌來。一位朋友依着歌聲吹蕭應和,一吹一唱,十分和諧。 [2] 
蘇軾聽着鳴鳴的蕭聲,忽然覺得有點怪異,便停了歌,傾耳來聽,這聲音似怨恨,似愛慕,如泣如訴,餘音切婉轉,好像將斷未斷的一縷細絲,在夜空中遠播。蘇軾有點掃興,他問這位吹蕭的朋友:“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吹這樣哀傷的調子呢?” [2] 
那朋友悲妻地回答道:“月明星稀,烏韻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想當初,曹操親率大軍,破荊州,下江陵,戰船千里相連,族旗遮蔽天空,他面對大江飲酒賦詩,何等的氣概!如今他在哪裏呢?可嘆人生多麼短暫!雖想永生不死,哪裏能夠?所以,我只得寄情於悲聲之中啊!” [2] 
蘇軾開導朋友:“你看這江水,奔流不息,萬物和我自己是互相擁有、無窮無盡的!再如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非我所有,卻任我觀賞,盡情享受。你不覺得擁有整個世界,其樂無比嗎?這樣,你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一番話,使那位朋友若有所悟,轉悲為喜。大家再次暢飲盡歡,夜深方回。 [2] 

如泣如訴成語寓意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應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遇到挫折時,無需如泣如訴萎靡不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許就可以迎來轉機。正如蘇軾所説:“世界萬物和人們是互相擁有,無窮無盡。如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非我所有,卻任人觀賞,盡情享受,豈不是就像擁有了整個世界。” [3] 

如泣如訴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如泣如訴”指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説。形容聲音悲慘淒涼,也形容詩文或言談愛媛悽切。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4] 
  • 運用示例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那一夜聯在清修院歇,隔聽得謝妃子的琵琶,真個彈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令人聽之忘麻。 [2]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每於風清月白時,攜綠綺於梅花亭畔,彈‘湘妃怨’一曲,沉鬱頓挫,如泣如訴。” [2] 
秦牧《小羊的刺激》:“在那種地方,當時的人們觸景生情,不知道寫下多少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詩篇。” [2]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風聲如泣如訴,墓地悽然悲涼。”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