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奶子府

(街道名)

鎖定
燈市口西街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及首都劇場所在的王府井北大街十字相交,這條街在明清兩代名奶子府,有一片規模很大的宅院,作豢養奶媽之用,門禁和部分房屋還在。
中文名
奶子府
性    質
街道
所在位置
北京王府井
起源時間
明代
解釋:為皇室徵用乳母的機關。 [1] 
出處:
據《明宮史》記載:“每年四仲月選乳婦,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給食料,在奶子府居住。及報生皇子,則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則用生男奶口。”《宛署雜記》更註明其制度:“奶子府隸錦衣衞,其制每季精選各里良家婦,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養之內,曰坐季奶口。別選八十名籍於官,曰點卯奶口。季終則更之。”這是明代奶子府的規制。
入清以後,一仍明制。大抵明清初期皇帝常多子多嗣,數量不少的皇子皇孫就需要不少奶媽餵養。以後至晚清慈禧為皇太后時,仍需常食人乳以補養身體。因此供奉內廷各方面所需的內務府,既要常年養着很多奶媽,又必須割斷奶媽與其家人的所有聯繫,故只能專門建府以養,而地以其名,就叫成了“奶子府”。
奶子府這個地名用了幾百年。進入民國後,摒棄此類有濃厚封建意味的名稱,改用諧音字名之為乃茲府。新中國成立後,再改名乃子府,“文革”後又改成了燈市口西街。此街東西向,街北側有幾條小衚衕,豐富衚衕即為其一。它的東面緊鄰的衚衕名富強衚衕,裏邊的一處院落也頗為引人注目,因為“文革”後期,胡耀邦同志正式復出前就住在那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