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格斯堡戰役

鎖定
奧格斯堡戰役,又稱萊希費爾德戰役,公元955年8月,1-2萬名馬扎爾人的輕裝騎兵自匈牙利侵入巴伐利亞,並攻陷奧格斯堡,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率兵1萬到達戰場,大破馬扎爾人,從此結束了馬扎爾人侵襲西歐的時代。
名    稱
奧格斯堡戰役
發生時間
955年8月
參戰方
匈牙利,日耳曼尼亞
結    果
奧托重創了匈牙利人
傷亡情況
據説匈牙利人僅數人生還,日耳曼尼亞方面不明
主要指揮官
奧托一世,布爾楚

奧格斯堡戰役簡介

公元955年8月 5萬名馬扎爾人的輕裝騎兵自匈牙利侵入巴伐利亞幷包圍奧格斯堡,遭德意志主教突然反擊。第二天,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率兵1萬到達戰場,與馬扎爾人城外交戰。馬扎爾人初戰告捷,但披鎧甲的德國騎兵終於取勝。馬扎爾人傷亡慘重,倉皇向東逃竄,據説僅有數人生還。但康拉德不幸在得勝之時陣亡。

奧格斯堡戰役事件背景

馬扎爾人對西歐諸王國的瘋狂劫掠 馬扎爾人對西歐諸王國的瘋狂劫掠
大約833年,馬扎爾人(即匈牙利人)生活在頓河第聶伯河之間的列維底亞,屬突厥可薩大帝國的保護之列。近850年,或860年時,被佩切涅格突厥人趕出列維底亞,進入阿特爾庫祖。大約在880年到達多瑙河三角洲
當時,日耳曼尼亞的國王阿爾弗雷德在與大摩拉維亞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維雅託波爾克打仗,他決定像拜占庭一樣向匈牙利人求援。阿爾帕德匆忙趕來打敗了斯維雅託波爾克,後者在戰爭中消失(895年),大摩拉維亞國崩潰,匈牙利人佔領和一直居住在以後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這一國家裏(899年)。
他們的部民們由此出發去劫掠歐洲。他們入侵意大利,兵鋒遠至帕維亞(900年)。在德國,他們打敗了最後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國王、幼童路易斯(910年)。他們對洛林(919年)發起攻擊,放火燒了帕維亞,越過阿爾卑斯山到達法蘭克王國勃艮第普羅旺斯(924年)。緊接着是對香巴尼地區的阿蒂尼(926年)的攻擊,掠奪了蘭斯、桑斯、貝利(93年),洗劫洛林、香巴尼、勃艮第(954年)。阿提拉時代又來到了。而且似乎沒有盡頭。

奧格斯堡戰役前奏

954年,匈牙利人又一次來到德意志王國,他們不是來逛街,這次的目的和以前一樣,是來打劫的。
955年盛夏,囂張至極的匈牙利竟然派出萬餘騎兵侵入巴伐利亞士瓦本,當地軍隊抵擋不住,被殺得潰不成軍,奧格斯堡被包圍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奧格斯堡戰役的序曲。(也稱作萊希費爾德戰役)
慶幸的是,此時的德意志王國已經不是捕鳥者亨利一世在位時可比了。亨利一世時期,國家並不統一,他只能依靠自己的領地和兵力對付匈牙利人。為了抵擋匈牙利人的入侵,在在邊境的交通要道修建一批新的要塞,並制定輪值制度讓當地農民輪番戍守,他還規定當地農莊的公共事務例如宴會和議事會都要在修建的要塞裏舉行,以便於這些農兵熟悉這些防禦工事。此外,國內的修道院也被下令建造城牆保護自己,一些囚犯也被赦免釋放出來發配到這些要塞中協助防守。
亨利還訓練了一支精鋭騎兵。規定地方必須能夠在戰時迅速徵召起一支能夠作戰的騎兵隊伍。這些日耳曼騎兵雖然剛剛建立,但是已經顯示出不俗的戰鬥力。當馬扎爾人來襲後,步兵會佈置在最前面引誘敵人前來攻擊,騎兵埋伏在預先設好的伏擊點,待馬扎爾人進入伏擊圈後開始衝鋒,將敵人徹底擊潰。
一個意外的收穫是,這支騎兵幫助他兒子奧托大帝平定了德意志內亂,使那些目空一切的公爵們俯首稱臣,王權集中在了奧托手中,他可以動員足夠的兵力進行對抗。
正是這些前期工作,使得原本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王國空前壯大,讓馬扎爾人的劫掠活動難度越來越大,也使得德意志能夠抵擋住這次匈牙利人發動的瘋狂侵襲。
會兵的命令立刻下發到各個公國,就連藩屬波希米亞也得到了相同的命令。不久,包括王室在內,巴伐利亞、波希米亞等八支軍隊集合在了一起。
但是初登王位的奧托權力根基並不牢固,當他發出徵召令時,只有巴伐利亞、士瓦本、弗朗科尼亞三個南部公爵領起兵響應了,北部的薩克森、洛林、圖林根全都默不作聲。面對國難,這些北部的公爵們各有盤算,他們希望借馬扎爾人之手削弱奧托的王權和南部公爵們的實力,自己躲在後面好坐享其成。
奧托御駕親征,率領軍隊浩浩蕩蕩增援奧格斯堡。

奧格斯堡戰役經過

在聽到奧托率軍前來的消息後,馬扎爾人開了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以往的戰果讓他們驕傲自滿無所顧慮,馬扎爾軍的首領們一致認為擊敗奧托的軍隊不是什麼難事,紛紛表示要好好給這個圖樣的新皇帝"上一課",他們隨即解除了對奧格斯堡的包圍,開始在城郊的列希菲德平原排兵佈陣。
奧托得知了敵人的位置後加緊驅兵向前,他們的尾翼部隊在行軍中遭到了一支馬扎爾小股部隊的襲擊,後勤補給車隊落入敵手,奪得了輜重的馬扎爾人一哄而上開始搶劫,完全不顧前來反擊的日耳曼騎兵部隊,一場激戰後這支馬扎爾部隊被全部殲滅。
955年8月10日,兩軍對陣。
馬扎爾人的主力部隊大約有10000多人,由大量的輕裝弓騎兵組成,只有首領衞隊是身着重甲的重騎兵。反觀這邊,奧托部隊的兵員構成一反常態,他並沒有帶來很多的徵召步兵,而是帶來了大量的身穿鎖子甲、手持騎槍長劍的日耳曼重騎兵,人數少於馬扎爾人,大約有8000人左右。不過這支部隊中皇家直屬部隊只佔了小部分,大部分軍隊來自下面的封臣,包括3支巴伐利亞騎兵隊,2支士瓦本騎兵隊,1支弗朗科尼亞騎兵隊和1支波西米亞斯拉夫輔助軍。奧托將士瓦本軍團部署在左翼,巴伐利亞軍團和弗朗科尼亞軍團部署在右翼,自己坐鎮中軍,波西米亞斯拉夫人被安排在最後看守軍營,他們連預備隊都不是,可見皇帝對這些斯拉夫人完全不信任。
從陣型上可以看出,奧托的排陣採取了強右翼弱左翼的陣型,原因在於可以降低傷亡率。因為右翼的騎兵們左手持盾,可以在行進過程中舉起盾牌抵擋對面馬扎爾人的箭矢減少傷亡率,而左翼的騎兵也是左手持盾,他們更容易被右邊射來的箭矢擊中,相比起右翼騎兵更加脆弱,為了保存實力,奧托自然要把精鋭部隊多多佈置在右翼方向。
戰鬥開始後馬扎爾人首先在正面邊撤退,邊從翼側和後方向皇帝的重型騎兵射出如蝗的箭雨。但是德意志人並沒有分散,而是堅守,並以一些重型騎兵實施了一次突然的翼側衝鋒,將敵人的翼側部隊趕向奧托戰線正面的敵軍主力。
於是馬扎爾人又使出了傳統戰術,他們以一支分隊在右翼佯攻,主力則部署在左翼,繞過對面的右翼擊垮了看守營地的波希米亞人,直接抄掠了他們背後的大營,馬扎爾人原本意圖通過襲營的方式分散日耳曼人的注意力,打擊其士氣,但是劫掠成性的馬扎爾人隨後開始大肆擄掠營地內的財產,完全不顧緊張的戰局和稍縱即逝的戰機,白白浪費了這一階段的戰果。
眼見自己的營地被襲擊,奧托命令弗朗科尼亞公爵康拉德率領騎兵前去救援。面對只顧得劫掠、已經完全失去軍紀和控制力的馬扎爾人,康拉德果斷下令所有騎兵衝鋒,將混亂的馬扎爾人消滅大半。不僅奪回了己方的營地,而且化解了被前後包抄的危險。不過在作戰中,康拉德也陣亡。
奧托在得知營地得救後下令所有騎兵一起向敵軍發起衝鋒,而在原地等待負責包抄的友軍的馬扎爾人驚愕不已,不得不正面迎戰,但來不及做出反擊就被擊潰了。他們都是輕甲甚至是無甲的輕騎兵,在白刃戰中絲毫不是盔甲俱全的重騎兵的對手。雪上加霜的是,馬扎爾人在撤退時發生了更大的混亂,無數騎兵連人帶馬淹死在列希河之中。奧托乘勝追擊,消滅了大量逃亡的馬扎爾人,連他們的首領布爾楚都被生擒俘虜。為了一雪深仇大恨,奧托隨即下令將所有俘虜全部處以絞刑。

奧格斯堡戰役戰役影響

奧托自此以後名聲大噪,威望如日中天,使國家領土擴張,統治更為鞏固,其後他入侵意大利,將教皇握於掌中,併成功加冕為皇帝,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
匈牙利人在奧格斯堡戰役失敗後,轉向定居生活,匈牙利王瓦伊克皈依了基督教,被命名為斯提芬,在聖斯提芬的統治下(997-1038年在位,他先稱大公,後稱國王),匈牙利人開始了新的事業。直到當時一直威脅着歐洲的匈牙利民族將成為它的可靠的保衞者,從13世紀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紀的奧斯曼人的擴張,匈牙利無愧“基督教之盾”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