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奠(拼音:dià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把酒樽放在祭壇之上,表示用酒祭祀的意思。奠的本義即置放祭品來祭祀鬼神或死者,引申為放置、安放,又引申為確立、建立的意思。 [2] 
中文名
拼    音
diàn
部    首
大、丷
五    筆
USGD [4] 
倉    頡
TWK [4] 
鄭    碼
UDFG [4] 
筆    順
點、撇、橫、豎、橫折、撇、豎彎、橫、橫、橫、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2744) [1] 
平水韻
去聲·十七霰 [5] 
注音字母
ㄉㄧㄢˋ
總筆畫數
3+9、2+10
造字法
指事字
結    構
獨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𠪝
統一碼
基本區 U+5960 [4] 
四角碼
8080₄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指事字。“奠”字甲骨文作圖1、圖2、圖3等形,上部是“酉”字,而“酉”初文為酒罈形,代表酒、酒罈,稍後在輪廓內增加了橫豎筆畫,以表示壇壁上的紋飾。下部的“一”表地面,表示將酒罈置放於地面。兩個構件合起來表示設酒食以祭祀死者或鬼神。一説古人在建築開工時用酒祭土地神,將酒灑在地上,以求居所安定。
“奠”字金文寫作在表示地面的橫線下再加兩點,代表酒滴,有進一步明確將酒灑地祭鬼神的含義。後來,這兩個短橫斜立起來成“八”字形,連同“酉”下橫線,成“丌”形。金文有作圖A,左面另加“三點水”,也有強調“灑酒”之意。起於西周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寫法,是把上部的“酉”形寫成“圖B”形,並發展為在其頂部加一短橫飾畫(圖10)。但是小篆卻直承商周從的主流形式,同時又受“尊”字影響,在“酉”上加了“八”形,所以《説文》説“從酋”。東漢隸書把下部“丌”形變為“大”形。楷書舊字形上部作“八”形,新字形改作“丷”形。 [2]  [6] 
“奠”的本義是放置酒在几案上作為祭品祭祀神靈。現代對亡者進行悼念,也用“奠”字,就是來自於祭祀。安放、放置祭酒都是雙手捧上,於是又引申出“進獻、奉上”的意思,例如《儀禮·士昏禮》中所説的:“賓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這裏的“奠雁”就是進獻、奉上雁的意思。現代漢語常用的的“奠基”“奠定”的“奠”是建立、確立、樹立的意思,這是由“奠”所包含的安置、放置意義引申而來的。“奠”也是“”的古字,周金文用“奠”字寫鄭國名。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diàn
動詞
陳設祭品來祭祀鬼神或亡靈。
libate
《詩經·召南·採蘋》:“於以奠之,宗室牖下。”
《禮記·檀弓下》:“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
戰國楚·屈原《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奠酒;奠儀;祭奠
薦獻;進獻。
consecrate
《尚書·康王之誥》:“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禮記·玉藻》:“唯世婦命於奠繭,其他則皆從男子。”

放置;停放。
put;place
《禮記·內則》:“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後取之。”
《儀禮·士冠禮》:“贊者奠纚、笄、櫛於筵南端。”

平定;平息。

南朝宋·顏延之《應詔讜曲水作詩》:“有睟叡蕃,愛履奠牧。”李善注:“爰履奠牧,謂於所履之地,能鎮定其郊牧也。”
柳亞子《魯迅先生逝世九週年有作》:“論定延京尊後聖,毛郎一語奠羣譁。”

確定;規定;建立。
determine
《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漢·揚雄《法言·修身》:“奠而後發,發必中的。”
奠定;奠基;奠都
名詞
祭品。
libation
南朝宋·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階撤兩奠,庭引雙輴。”
唐·韓愈《袁州祭神文》一:“袁州刺史韓愈,謹以少牢之奠,祭於仰山之神。”

(Diàn)姓氏用字。參看“奠姓”。



zūn

同“”。

《儀禮·士喪禮》:“脯醢醴酒,冪奠用功布。”

dìng
動詞
同“”。 存放食物。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羹臛法》:“細切醋菹與之;下鹽,半奠。”

tíng
動詞
通“停”。 停止。

《周禮·考工記·匠人》:“凡行奠水,磬折以參伍。”
漢·揚雄《法言·寡見》:“昔在姬公,用於周而四海皇皇,奠枕於京。”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上】【丌部】堂練切(diàn)
置祭也。從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禮》有奠祭者。 [10] 

説文解字注

“置祭也”注:置祭者,置酒食而祭也。故從酋丌,丌者,所置物之質也。如置於席則席為丌。引伸為凡置之偁,又引伸為奠高山大川之奠,定也。《大玄》:“天地㞟位。”假㞟字為之。
“從酋。酋,酒也”注:見酋下,置之物多矣。言酒者,舉其一耑也。
“丌其下也”注:丌下各本互譌,今依箕篆下正。堂練切,古音在十一部。
“《禮》有奠祭”注:各本下有“者”字。《韻會》無。《説文》“《禮》有刷巾”,“禮有柶”,“禮有縉緣”句法皆同,無者是也。《禮》謂《禮經》也。《士喪禮》《既夕禮》祭皆謂之奠,葬乃以“虞”易“奠”。又《文玉世子》篇:“釋奠於其先師。”注云:“釋奠,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屍以下之事。”《召南》:“於以奠之。”毛雲:“奠,置也。”箋雲:“謂教成之祭也。”《昏義》注云:“此告事耳,非正祭也。” [10] 

廣韻

堂練切,去霰定 ‖奠聲真2部(diàn)
奠,設奠,《禮注》雲:“薦也。陳也。”《書傳》雲:“定也。”
丁定切,去徑端(dìng)
飣,貯食。
奠,上同。 [11]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大部】 奠;部外筆畫:9
(diàn)《廣韻》《集韻》《韻會》竝堂練切。音電。定也。《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盤庚》:奠厥攸居。《周禮·天官·職幣》:辨其物而奠其錄。注:謂別其物色,而定其錄籍也。
又薦也,頓爵神前也。《禮·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
又置也。《禮·內則》:奠之而後取之。注:男女授器必以篚,若無篚,則授者置諸地,受者亦就地以取之。
(dìng)又《集韻》徒徑切。音定。《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
(tíng)又《韻會》唐丁切。音亭。《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行奠水,磬折以參伍。注:奠水,渟水也。 《説文》:從酋。酋,酒也,下其丌也。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規範提示】“酋”的第七筆是㇄(豎彎),不帶鈎。
【寫法】➊“酋”窄、長,“大”寬、扁。❷“酋”,點、撇分列豎中線左右;“西”居中,撇和㇄(豎彎)分列豎中線兩側;框內短橫在橫中線下側。❸“大”,橫長超過上橫,撇與橫相交於豎中線左側,捺與撇相接於豎中線上。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en
王力系統
d
ieŋ
董同龢系統
ieŋ
李方桂系統
d
ingh


ian


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i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i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i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en
擬音/王力系統

d
ien
擬音/董同龢系統

iɛn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iɛn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ien
擬音/陳新雄系統

ie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韻部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三十二霰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堂練切
dʰiɛn
去聲
四十六徑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丁定切
tieŋ
集韻
去聲
三十二霰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堂練切
dɛn
去聲
四十六徑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丁定切
tɛŋ
去聲
四十六徑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徒徑切
dɛŋ
禮部韻略


去聲





堂練切

增韻


平聲





唐丁切



去聲





堂練切



去聲





徒徑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tiɛn
中州音韻


去聲
先天





唐練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濁
唐丁切
d‘iəŋ

去聲
十一霰


全濁
蕩練切
d‘ien

去聲
十八敬


全濁
徒逕切
d‘iəŋ
分韻撮要
殿

陽去
第一先蘚線屑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20]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09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6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20]
  • 5.    平水韻 十七霰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6-20]
  • 6.    王元鹿主編;俞水生著.漢字中的禮儀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5.03:148-149
  • 7.    鄭春蘭編著. 精彩漢字[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8.06:96-97.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297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289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12:710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07;432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88.
  • 13.    “奠”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