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和鎮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下轄鎮)

鎖定
太和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位於白雲區的中部,東臨黃埔區,南連天河區,西接人和鎮均禾街道嘉禾街道,北與鍾落潭鎮相鄰。總面積164.62平方千米。 [1]  截至2020年7月,太和鎮轄轄3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1]  鎮政府駐白雲區朝亮南路22號。截至2020年末,太和鎮常住人口131793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9] 
清代,設都司堡圖甲建置,太和隸屬番禺縣慕德里司赤運堡管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清朝舊制,番禺縣設區、鄉、保、甲建置,太和設鄉公所,屬第六區管轄。1950年5月,番禺縣劃分八個行政區,太和鄉屬第八區管轄。成立太和鄉人民政府,下轄謝沙、大田、和龍等三個聯村,同時取銷保甲制。1987年,白雲區成立,原太和公所也更名為太和鎮,同時將原屬該所的龍歸片區7個鄉劃出成立龍歸鎮。 [2]  2004年,原太和鎮、龍歸鎮合併為現在的太和鎮。 [1]  2020年7月,白雲區區劃調整,太和鎮一分為三,新設立龍歸街和大源街,並正式揭牌成立。 [3] 
2019年,太和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76億元,增速6.1% [4] 
中文名
太和鎮
外文名
Taihe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
地理位置
廣州市白雲區
面    積
164.62 km²(2020年)
下轄地區
3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20
郵政編碼
510540
人口數量
13.18 萬(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9] 
著名景點
帽峯山森林公園
車牌代碼
粵A

太和鎮歷史沿革

太和鎮地圖 太和鎮地圖
清代,設都司堡圖甲建置,太和隸屬番禺縣慕德里司赤運堡管轄。
鴉片戰爭前後,民間大興“社學”。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太和地區始建“聯升社學”和“鍾鏞社學”。社學建立後,推選有名望的紳耆為理事,為鄰里排解糾紛,緝拿盜賊,維護地方治安,使百姓安居樂業,成為民間自治機構。
清咸豐六年(1856年),謝家莊謝世恩在東平公社創立“團練仁善總局”,轄內設約,“社學”與“約”的設置,加上聯升、鍾鏞兩社合盟,加強了地方自治。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冬,番禺縣在江村設“十八社公局"轄禺北地區十八個社學,社學轄約,納入了官轄民治範疇。
民國初期,仍沿襲清末建制。民國八年(1919年),聯升、鍾鏞兩社社民捐資在石湖鎮龍圩建“兩社公所”管轄二社民事。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清朝舊制,番禺縣設區、鄉、保、甲建置,太和設鄉公所,屬第六區管轄。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五日,太和建鎮,各自然村置鄉,下設聯保和保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撤鎮,恢復鄉的建制,至1949年10月。
1949年10月13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到太和。粵贛湘邊縱隊三支隊第六團進駐太和。同年11月15日,頒發《日日命令》,成立籌委會,接管太和鄉公所。
1950年5月,番禺縣劃分八個行政區,太和鄉屬第八區管轄。由粵贛湘邊縱隊文工團派員到太和鄉開展建政工作,成立太和鄉人民政府,下轄謝沙、大田、和龍等三個聯村,同時取銷保甲制。
1953年2月,番禺縣將原八個行政區劃分為十二個行政區。太和鄉改為十一區,區政府設在聯升社學。聯村改為基層鄉。
1955年10月11日,十一區易名太和區,區政府設在聯益米機。
1957年4月,番禺縣撤區建大鄉,成立鄉人民委員會,同時,析龍虎塘、中和、羅村鄉等併入竹料鄉;白沙、金漢、良田鄉合併為良田鄉;析南元、夏良、北柏鄉等設龍歸鄉管治。
1957年7月,太和鄉在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全鄉成立了22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1月,番禺縣將禺北地區劃歸廣州市郊區管轄。八月,原嘉禾鄉的東平社、長新社劃入太和鄉;析同和、賢莊兩社劃歸沙河鄉。龍歸鄉與太和鄉合併,同年8月26日,成立太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原高級社改稱為營。
1958年12月10日,太和公社曾劃歸廣北縣,因廣北縣未經國家政務院批准,不久後撤銷。1959年4月,太和公社重歸廣州市郊區管轄。
1960年5月,廣州市撤銷郊區,把原郊區部分區域劃入海珠區、荔灣區、東山區和越秀區管轄,其餘分成四個相當於區一級的人民公社(黃埔公社,江村公社、芳村公社和良田公社),太和屬良田公社。6月,原蘿崗公社的興豐、穗豐劃入太和公社管轄。行政營改稱為大隊。7月,江村、黃埔、芳村三個公社改為區級機構,良田公社併入江村區,太和公社屬江村區管轄。
1961年8月,析龍歸地區劃入三元里公社管轄。
1962年5月,黃埔、芳村、江村三個區合併,再次成立廣州市郊區,太和公社重歸廣州郊區管轄。
1967年1月,因“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管理機制停止運作,成立臨時生產指揮部。
1968年4月,更名為前進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
1973年1月,恢復“太和"稱謂。
1976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太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1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改稱太和區,下轄南嶺、元下、南村、夏良等19個基層鄉。區設區公所。
1987年,白雲區成立,原太和公所也更名為太和鎮,同時將原屬該所的龍歸片區7個鄉劃出成立龍歸鎮。 [2] 
2004年,原太和鎮、龍歸鎮合併為現在的太和鎮。 [1] 
2020年7月,白雲區區劃調整,太和鎮一分為三,新設立龍歸街和大源街,並正式揭牌成立。 [3] 

太和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7月,太和鎮轄轄3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1]  鎮政府駐白雲區朝亮南路22號。
太和鎮行政區劃
珊社區
聯升社區
豐泰社區
興豐村
穗豐村
和龍村
草莊村
謝家莊村
頭陂村
田心村
沙亭村
營溪村
大瀝村
白山村
\

太和鎮地理環境

太和鎮位置境域

太和鎮位於白雲區的中部,東臨黃埔區,南連天河區,西接人和鎮、均禾街、嘉禾街,北與鍾落潭鎮相鄰。總面積164.62平方公里。 [1] 

太和鎮地形地貌

太和鎮地勢東高西低,自東向西傾斜,座落在頭陂村東面的帽峯山,橫跨太和、良田兩鎮,海拔534.9米,在西南部有黃葛窩頂山,海拔405米,造箭山海拔404米,南山海拔400米,大竿嶂海拔400米,良洞崗海拔390米,土帽山海拔337.8米,金雞樓海拔324米。穗豐村農田處海拔90至100米,石船溪石寨坡落差達40米,平原農田海拔10至13米。 [5] 

太和鎮水文

太和鎮的丘陵山地,形成了四條峪洞谷地;頭陂洞、羅布洞、白山洞、大源洞,各洞彙集泉水成溪流。 [5] 

太和鎮氣候

太和鎮處北迴歸線之南,距北迴歸線太平場標誌塔僅2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霜期短,無霜期長,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6] 

太和鎮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太和鎮有户籍人口105534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根據白雲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太和鎮常住人口131793人。其中漢族人口126880人。 [9] 

太和鎮經濟

2019年,太和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76億元,增速6.1%;公共預算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4.49億元,同比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額75.2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7.28%。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核查上報法人(產業)單位13142户、個體經營户347户,上報數量全區第一。 [4] 

太和鎮交通

太和鎮境內有省道S115、S116;國道G105;廣州南二環高速G1508、京港澳高速G4、從化—黃埔高速等公路和廣州地鐵14號線太和站、夏良站以及地鐵3號線龍歸站。 [10] 

太和鎮社會事業

太和鎮基礎設施

2019年,太和鎮對地鐵十四號線夏良站、太和站以及地鐵三號線龍歸站周邊進行綜合整治,投入2.13億元推進114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大源中路景觀升級改造、沙坑湧大源洞碧道、大源黨羣文化廣場、龍口山莊公園等80個工程項目建設,修建道路1.6萬米、13.06萬平方米,綠道9423米,新增公園8個、路燈1079盞。推進謝家莊、大瀝村等13個村城中村污水治理及供水管道工程,完成1050公里雨水立管改造和720公里污水管道、740公里自來水管埋設。 [4] 

太和鎮環境衞生

2019年,太和鎮完成和龍、田心、北村地埋式垃圾壓縮站點,151個垃圾收集房、296個生活垃圾投放點、28個廠企垃圾收集點和龍歸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建設。推行城鄉環衞一體化工程,垃圾日處理量642.7噸,同比增長9.47%。完成穗豐公廁、白山公廁等42座公廁的新建改造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三年任務”。清理積存垃圾等16753噸,拆除危舊房、亂搭亂建、違章建築等38.52萬平方米,全鎮21個村基本達到“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要求,建成夏良、大瀝等乾淨整潔村19個,草莊、沙亭等高標準美麗宜居村14個,頭陂、北村等特色精品村3個。 [4] 

太和鎮歷史文化

太和鎮地名由來

清道光十七年,歲次丁酉(1837年)石湖營(營溪)的關朝亮、謝家莊的謝大來、上南村的湯朝輔,多次商議,決定在望崗嶺腳,創設一圩。傳説他們曾往謝家莊北帝廟康元帥菩薩前卜吉,乩雲:“此地太旺,唯和氣自可生財。"眾人認為時俱地利人和,故取名為“太和市”。可見因建圩而得名,是“太和"地名之始,一直沿用至今。

太和鎮飲食習慣

太和鎮有太和燒雞、傳承多年的客家豆腐、醬菜等傳統飲食。 [8] 

太和鎮風景名勝

太和自然風景優美迷人,經廣東省林業局批准的省級森林公園——帽峯山森林公園位於該鎮東北部。公園總面積66.7平方公里。帽峯山主峯海拔534.9米,為羊城老八區最高峯,形似竹帽,因此得名。公園內有銅鑼灣水庫、沙田水庫、和龍水庫,還有較小的水庫星羅棋佈。土壤肥沃,植物種羣豐富,公園內共有植物179科569屬875種,國家保護植物9種。帽峯山森林公園遊覽區分為9個功能區、25個景區,具有氣候宜人的森林旅遊環境。

太和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7]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289。 [11-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