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鵝

(雁形目鴨科的一個屬)

鎖定
天鵝屬(學名:Cygnus)是雁形目鴨科的一個屬,屬於大型水禽 [1]  。天鵝體長約1.5米,體重6至14公斤,它們頸部修長,嘴基部高而前端緩平,眼腺裸露,尾短而圓,尾羽20-24枚,蹼強大,但後趾不具瓣蹼 [5]  [31]  。幼鳥大多為灰色 [32] 
天鵝在除非洲和南極洲之外的各大陸都有分佈,喜歡羣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 [31]  。不會潛水,常在淺水區域中覓食 [32]  。天鵝四歲性成熟,巢通常位於乾燥地面或淺灘的蘆葦叢間,每窩產4至7枚卵,由雌性負責孵卵,天鵝對後代極為負責,為保衞巢、卵和幼雛,敢與狐狸等動物搏鬥 [5]  [32]  。野生條件下,大天鵝的壽命最高可達20年 [34] 
2020年,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和號手天鵝被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II [7]  ;2021年,疣鼻天鵝、大天鵝和小天鵝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動物 [8]  ;2023年,黑頸天鵝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9]  ;同年,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和號手天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物種(LC) [6] 
中文名
天鵝
外文名
swan [10] 
別    名
[5] 
拉丁學名
Cygnus [10] 
動物界 [11] 
脊索動物門 [11] 
鳥綱 [11] 
雁形目 [11] 
鴨科 [11] 
天鵝屬 [11] 
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黑天鵝黑嘴天鵝黑頸天鵝 [6] 
分佈區域
非洲南極洲外,各大陸均有分佈 [31] 
命名者及年代
Garsault, 1764 [11] 
棲息環境
喜歡羣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 [31] 
保護級別
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種天鵝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物種(LC) [6]  [8] 

天鵝動物學史

天鵝進化史

最古老的天鵝遺蹟發現於比利時的中新世,名為赫倫氏天鵝(Cygnus herrenihaisi)。此外,還有4種天鵝化石發現於第四紀更新世,分別是隼形天鵝(C. falconeri)、湖泊天鵝(C. lacustris)、薩納天鵝(C. sumnerensis)和古天鵝(C. paloregomus)等 [12] 

天鵝分類史

行為學研究顯示,天鵝屬在系統演化過程中,黑頸天鵝、疣鼻天鵝和黑天鵝屬於同一個分支,而大天鵝和小天鵝屬於另一個分支。傳統分類學則認為黑頸天鵝和黑天鵝在系統發生中並不在同一個分支 [13] 

天鵝形態特徵

天鵝是一種大型水禽,身長約1.5米,體重在6至14千克之間 [1]  [5]  它們全身羽毛為白色,嘴多為黑色,上嘴部至鼻孔部為黃色。天鵝的頸部修長,長度通常超過體長或與身軀等長;嘴基部高而前端緩平,嘴甲位於嘴端正中間;成體眼腺裸露;鼻孔橢圓,位於近嘴基處。第一枚初級飛羽的長度約為第二枚的一半,並幾乎與第三枚等長,是飛羽中最長的;尾短而稍圓,尾羽有20至24枚;跗蹠短而粗壯,位於身體後部,覆有網狀鱗;趾部強健,後趾具有蹼膜。兩性羽色相同,或雌性稍淡(如黑天鵝)。幼鳥大多呈褐色 [5] 
天鵝 天鵝

天鵝棲息環境

天鵝喜歡羣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 [31]  。繁殖期主要棲息在開闊的湖泊、水塘、沼澤、水流緩慢的河流及鄰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澤地。冬季則主要棲息在多蘆葦、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庫、水塘和河灣地帶,有時出現在濕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澤、海灘及河口地帶,有時甚至會出現在農田原野 [5] 
天鵝 天鵝

天鵝分佈範圍

除了非洲和南極洲,天鵝在各大洲均有分佈 [31]  中國有大天鵝(C. cygnus)、小天鵝(C. columbianus)和疣鼻天鵝(C. olor)三種。夏季它們見於中國北部,秋後遷往南方越冬 [5] 

天鵝生活習性

天鵝食性

天鵝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 [31]  。不會潛水,常在淺水區域中覓食 [32] 

天鵝遷徙行為

部分天鵝鳥類具有遷徙行為,例如,疣鼻天鵝冬季從不列顛羣島、歐洲中北部和亞洲中北部的繁殖區遷徙到非洲北部、印度西北部和朝鮮 [33]  ;黑頸天鵝冬季從巴塔哥尼亞、火地島和福克蘭羣島的繁殖區向北遷徙到巴拉圭和巴西南部 [17]  ;大天鵝冬季從冰島、愛爾蘭和英國等地向南遷徙到中國、韓國和日本等地 [34] 

天鵝羣居行為

天鵝為羣居性動物。例如,黑頸天鵝喜歡集羣生活,非繁殖期和乾旱季節時,數千只的黑頸天鵝常集羣生活在一起,並經常爭鬥 [14]  ;黑天鵝成鳥和雛鳥以家庭形式羣居,未找到配偶的幼鳥也會成羣 [15] 
黑頸天鵝 黑頸天鵝

天鵝交流方式

天鵝主要通過聲音和行為進行交流。例如,黑天鵝在保衞領土和進行“勝利儀式”時發出高音但微弱的叫聲,通過抬肩或拍翅威脅捕食者和保衞領土 [15] 黑嘴天鵝以低號聲聞名,通過搖頭等行為警示同類或準備飛行 [16] 黑頸天鵝還通過觸覺交流,比如在梳理和洗澡過程中,雌性天鵝會梳理幼鳥,教它們如何清潔自己。雌雄交配後會進行洗澡儀式鞏固配偶關係。與大多數天鵝不同,黑頸天鵝不嘎嘎叫或鳴叫,而是用微弱的口哨聲進行交流 [17] 
天鵝 天鵝

天鵝生長繁殖

多數天鵝伴侶關係終生持續 [34]  。天鵝能夠進行求偶表演,例如,大天鵝雌雄會上下襬動頭部來進行問候,接着面對面地纏繞脖子,同時熱情地拍打翅膀 [34]  ;號手天鵝雌雄會同時展開或舉起翅膀,接着抖動翅膀、擺動頭部 [16]  野生條件下大天鵝的壽命最高可達20年 [34] 
天鵝四歲性成熟,繁殖期為5-6月。巢通常位於乾燥地面或淺灘的蘆葦叢間。每窩產卵4-7枚,由雌鳥孵卵,雄鳥在附近警戒。幼雛頸短、絨毛稠密,出殼幾小時後即可跑和游泳。由於體重較大,天鵝起飛時需在水面或地面上助跑一段距離。天鵝對後代極為負責,為保衞巢、卵和幼雛,敢與狐狸等動物搏鬥 [32]  [5] 

天鵝下級分類

天鵝數量與種類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Cygnus cygnus
Linnaeus, 1758
小天鵝 [24] 
Cygnus columbianus
Ord, 1815
Cygnus olor
J.F.Gmelin, 1789
黑天鵝 [22] 
Cygnus atratus
Latham, 1790
黑頸天鵝 [26] 
Cygnus melancoryphus
Molina, 1782
黑嘴天鵝 [27] 
Cygnus buccinator
Richardson, 1831

天鵝形態與分化

名稱
形態特徵
地理分佈
圖片
大天鵝(Cygnus cygnus)
全身120-160cm,通體雪白色,雌雄同色,雌略較雄小,全身潔白,僅頭稍沾棕黃色。跗蹠、蹼、爪亦為黑色。幼鳥全身灰褐色,頭和頸部較暗下體、尾和飛羽較淡 [18] 
主要分佈在冰島、歐亞大陸北部、中國西北和東北地區 [19] 
大天鵝 大天鵝
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
體重4~7kg,體長110~135cm。全身潔白,端黑色,嘴基黃色,嘴上黑斑大,黃斑小,黃斑僅限於嘴基兩側,沿嘴緣不前伸於鼻孔之下 [20] 
繁殖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極北部,越冬在歐洲、亞洲和美洲中部。在中國屬冬候鳥,主要越冬在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 [20] 
小天鵝 小天鵝
疣鼻天鵝(Cygnus olor)
體長130-155cm,體重6.5-10kg。全身潔白,嘴赤紅色嘴基黑色,前額具有黑色疣狀突。游泳時,翅常隆起,尾較長而尖 [21] 
主要繁殖在瑞典、丹麥、德國北部、波蘭、俄羅斯、伊朗、阿富汗、蒙古和中國新疆中部、北部、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西北部和內蒙古 [21] 
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
黑天鵝(Cygnus atratus)
體長1.1-1.4m,體重3.7-8.75kg,翼展1.6-2.0m;身體黑色,些許翅羽為白色;雄性比雌性略大;幼鳥喙顏色較淺,身體灰褐色但羽毛尖顏色較淺 [15] 
黑天鵝原產於澳大利亞,包括塔斯馬尼亞。主要活動在澳洲西南部、南部、東部地區。後引進至西班牙、英國和部分西歐國家。在中國和日本均有養殖 [15] 
黑天鵝 黑天鵝
黑頸天鵝(Cygnus melancoryphus)
體長1.02-1.24m,頸部和頭部黑色,喙藍灰色且基部深紅色;粉紅色短腿;身體白色;雄性比雌性略大 [17] 
黑頸天鵝原產於南美洲南部沿海地區和新熱帶地區的內陸湖泊。在巴塔哥尼亞、火地島和福克蘭羣島繁殖。冬季向北遷徙到巴拉圭和巴西南部 [17] 
黑頸天鵝 黑頸天鵝
黑嘴天鵝(Cygnus buccinator)
體長約1.6m,體重13.5kg;腳、喙和跗骨黑色,喙有粉色或紅色的線,喙上多有黃白色淚滴;身體白色 [16] 
主要分佈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國北部 [16] 
黑嘴天鵝 黑嘴天鵝

天鵝保護現狀

天鵝保護級別

2020年,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號手天鵝被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II [7] 
2021年,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8] 
2023年,黑頸天鵝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9]  ;2023年,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號手天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物種(LC) [6] 

天鵝種羣現狀

截止202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天鵝屬下疣鼻天鵝和黑嘴天鵝種羣數量呈上升趨勢,黑天鵝和黑頸天鵝種羣數量保持穩定,大天鵝和小天鵝種羣數量未知 [6]  。2006年,黑天鵝的種羣數量為10-100萬隻,其種羣數量保持穩定 [28]  。 2015年,黑嘴天鵝的種羣數量為7.6萬隻;1968-2017年間,黑嘴天鵝平均每年增長6.6%,相當於在30年間增長了約7.5倍 [29] 

天鵝主要價值

一隻人工養殖的天鵝擁有約25000根羽毛,硬羽可用於製作扇子、衣飾和工藝品;絨羽鬆軟且保暖性強,優於鴨絨 [2] 

天鵝相關文化

天鵝文化元素

天鵝因其潔白的羽毛、優美的體態、動人的叫聲和忠誠的行為,成為東西方文化中純潔、忠誠和高貴的象徵 [3]  《詩經》中有“白鳥潔白肥澤”的記載,現今的日語中“白鳥”就是指天鵝 [4] 

天鵝繪畫領域的表現

在繪畫領域,天鵝的潔白高貴形象受到畫家們的青睞。米哈伊爾·弗魯別利的代表作《天鵝公主》便是依據普希金的同名歌劇創作而成。寧靜的天鵝湖也是俄羅斯風景畫中的亮點,反映了人們對世外桃源生活的嚮往。天鵝在俄羅斯民間文化中象徵愛情忠貞,其深情依偎的動作成為繪畫作品中的經典要素,經常被描繪 [30] 

天鵝民間故事角色

在俄羅斯民間故事中,天鵝常作為主角出現,受到古斯拉夫文化影響,故事中的天鵝通常擁有特殊能力,有時也會做壞事,例如抓走小孩。雖然“天鵝”一詞在俄語中是陽性名詞,但在民間文學作品中,多被賦予女性形象,如“天鵝少女”等。著名的女性天鵝形象有“天鵝公主”,她通常象徵青春和長壽的力量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