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山花楸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

鎖定
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是薔薇科花楸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小枝粗壯,圓柱形,褐色或灰褐色,有皮孔,嫩枝紅褐色,微具短柔毛。奇數羽狀複葉,連葉柄長14-17釐米,葉柄長1.5-3.3釐米。復傘房花序大形,有多數花朵,排列疏鬆,無毛;花梗長4-8毫米。果實球形,直徑10-12毫米,鮮紅色,先端具宿存閉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 
分佈於中國、土耳其和阿富汗;在中國分佈於新疆、青海、甘肅。普遍生長於海拔2000-3200米的高山溪谷中或雲杉林邊緣。 [1] 
花楸樹的葉、果極為美麗,秋天葉先變黃轉紅,加之紅果滿樹,是優美的庭園觀賞樹種,也是園林綠化樹種的珍品。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天山花楸
拉丁學名
Sorbus tianschanica Rupr.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花楸屬
天山花楸
命名者及年代
Rupr.,1869

天山花楸形態特徵

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5張)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小枝粗壯,圓柱形,褐色或灰褐色,有皮孔,嫩枝紅褐色,微具短柔毛;冬芽大,長卵形,先端漸尖,有數枚褐色鱗片,外被白色柔毛。奇數羽狀複葉,連葉柄長14-17釐米,葉柄長1.5-3.3釐米;小葉片(4)6-7對,間隔1.5-2釐米,頂端和基部的稍小,卵狀披針形,長5-7釐米,寬1.2-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大部分有鋭鋸齒,僅基部全緣,兩面無毛,下面色較淺;葉軸微具窄翅,上面有溝,無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膜質,早落。
復傘房花序大形,有多數花朵,排列疏鬆,無毛;花梗長4-8毫米;花直徑15-18(20)毫米;萼筒鍾狀,內外兩面均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鈍,稀急尖,外面無毛,內面有白色柔毛;花瓣卵形或橢圓形,長6-9毫米,寬5-7毫米,先端圓鈍,白色。內面微具白色柔毛;雄蕊15-20,通常20,長約為花瓣之半或更短;花柱3-5,通常5,稍短於雄蕊或幾乎等長,基部密被白色絨毛。果實球形,直徑10-12毫米,鮮紅色,先端具宿存閉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 

天山花楸近種區別

美林(E. D. Merrill)發表大花花楸(S. macrantha Merr. in Brittonia 4: 78. 1941),原產緬甸北部。據載此種可能見於中國雲南和西藏,但無詳細產地。該種和天山花楸不同之點在於小葉片對數較多(11-13對),花序稀疏,花大形,粉色,花梗較長(1-2釐米)。因未見模式標本,無法肯定,志此待查。 [1] 

天山花楸主要變種

全緣葉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 var. integrifoliata Yu):該變種葉形較小,長2.5-5釐米,小葉片邊緣全緣或每側近先端具少數(2-5)極淺細鋸齒。分佈於中國新疆。 [1] 
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土耳其和阿富汗;在中國分佈於新疆、青海和甘肅。在新疆主要分佈在特克斯縣域內的科桑景區, 沿科桑溝谷兩側分佈,與雪嶺雲杉伴生。普遍生長於海拔2000-3200米的高山溪谷中或雲杉林邊緣。 [1]  [4] 

天山花楸繁殖方法

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3張)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花楸種子的成熟季節是9-10月,球果變紅後,進行採集。不脱果皮,等果枝曬乾後,除去雜物。播前3個月,將種子與羊糞分層堆積催芽,即在羊圈內挖坑,將種子與羊糞分層放置進行催芽。在春季播種前兩週,將種子與羊糞混合物放入温室,並澆適量的水,每天翻動數次,晚上用塑料布蓋好,保持濕潤,大約經過15天即可播種。 [2] 
整地作牀:早春土壤解凍時翻耕,並撿淨草根、石塊。結合整地每畝施用硫酸亞鐵20千克,3911和甲基異硫磷各1.5千克進行土壤處理。苗牀採用平牀,牀寬2.5米,長20米,埂寬30釐米,高30釐米,要求牀面平整。每畝施用腐熟羊糞5000千克,磷肥60千克,均勻施入牀面後深翻30釐米,牀作好後充分灌水,待不沾工具時,細緻淺翻耕,達到牀面平整,土壤疏鬆、細碎。 [2] 
播種:採用條播方式,按播幅15釐米,行距10釐米開溝播種,要求開溝平整均勻,溝深2釐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用消毒過篩後的腐殖土和細沙按1:3的比例拌勻後覆蓋。覆土厚度2釐米,然後用木磙適當壓實,使種子與土壤充分密接,播種量為每畝25千克(含種皮)。 [2] 

天山花楸栽培技術

澆水:播種後每日早晚對苗牀細心觀察,注意及時適量灑水,保持苗牀適宜的濕度,防止發生土壤乾旱板結,影響出苗。 [2] 
覆蓋:播後立即用消過毒的芨芨草覆蓋苗牀,並及時灑水,保持苗牀適宜的温度和濕度,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後,分兩次撤除覆蓋物。 [2] 
除草與間苗: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一般全年應在4次以上。將雜草隨除隨集中翻壓漚肥,禁止隨處亂扔和焚燒,經常保持苗圃整潔,牀面乾淨無草。若密度過大時應進行間苗,每平方米留苗200-260株。 [2] 
澆水施肥:澆水要及時適量,確保苗牀不積水,不缺水。苗木要及時追肥,第一次追肥在7月上旬,第二次在距上次15天,各施硝銨每畝10千克;追肥應結合下雨或澆水早晚進行。 [2] 

天山花楸病蟲防治

苗木出土後,要每隔4天噴施一次波爾多液或濃度為0.3%的硫酸亞鐵溶液,或用1000倍液敵克松噴霧,灌根每畝900克,灌後用清水噴霧,以利藥液滲透苗木根部,硫酸亞鐵噴霧後30分鐘內必須用清水洗淨苗木上的藥液,以免發生藥害。 [2] 
苗木生長期要及時做好各種病蟲鼠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勤觀察、早發現,及早備好防治常見病蟲害的各種藥劑,發現病蟲鼠害或苗木異常,要採取相應措施,對症下藥,即時防治。藥劑配製用量要準確,操作要正確,切實提高防治效果。 [2] 

天山花楸主要價值

藥用:果實、嫩枝和皮均可入藥。 [4] 
觀賞:3月中旬展葉,相對於圓冠榆、白蠟等景觀樹種展葉較早,葉表面亮暗綠色,背面綠色,枝葉形態美觀;多花,排列稀疏,花白色,花期5-6月,果實9月中旬成熟後,色澤豔麗耀眼,觀賞價值較高。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