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井灣

鎖定
天井灣 位於崮山鄉政府駐地崮山以東2.5公里處。 地處丘陵。設兩個村民委員會。共887户, 3,215人。耕地2,801畝。
中文名
天井灣
地理位置
崮山鄉
地    形
丘陵
户口人數
887

目錄

天井灣地名

主產小麥、玉米。工副業有電器配件廠、塑料加工廠、翻砂廠等。年產值30萬元。建國前,這裏長年飲用夏天積屯的雨水;現已打井三眼,喝上了自來水。
《焦氏族譜》載:“吾祖自北直隸棗強於明初遷於山東章丘縣清平鄉,又遷萊蕪縣焦家峪莊。吾六世應舉祖自焦家峪遷於天井灣定居焉。”據此,明正德年間(1506年) 即已建村。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有“天津灣”、“天浸灣”、“天井灣”村名的記載。 該村闞成祥、陳維朋講:早年該村缺水,村人在院子裏挖灣屯積雨、雪水,以供飲用。當地稱院子為“天井”,遂取村名“天井灣”。 [1] 

天井灣射洪一地名

射洪縣青果村一地名,地形好似天井,故得名。山中有一巨型蟒,經常半夜學雞叫,但從不傷人。老人説,他在此地修行已經幾百年了。特點 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世代沒有人犯罪,沒有人犯法。
附近景點
和尚堰 位於射洪縣青果村陳家灣,在明清的時候青果寺香火鼎盛,和尚人數眾多。周圍的土地都被寺廟佔有,大多數人都在河上的手下租地種地,稱為佃户。位於附近的陳家灣,水源豐富,自然也就成了和尚洗衣做飯取水的好地方。長期以來大家都稱此堰塘為“和尚堰”。
洗馬堰 位於射洪縣青果鋪埡村,相傳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曾經過四川,在經過此地時,人馬走車勞頓。於是停下來,餵馬休息,等待飯飽食足,在開始其逃亡之旅。目前,還有一泉眼,長流不止,不論乾旱與否,不論春夏秋冬。
位於射洪縣官升鎮青果寸古房溝,原青果村五社。現有廟宇和墳墓在,牌坊立於青果到青崗的路邊。
金鰲山
射洪縣青果鄉後面有座金螯山。據説當年峨眉山的一個方丈(峨眉山長老普靜大法師),四處尋找地形,一路從峨眉山出發,經過遂寧的廣德寺和靈泉寺,一路巡山捕脈。走到青果自後,前面再無路。仔細一分析,原來此地風水絕佳,九條山脈終止於此,故稱之為“九龍歸洞”。遂在此地結廬建寺,稱為青果寺。後面青果寺也成為青果的別稱。
位於射洪縣青果鋪埡村,處在蓬溪射洪交界處。由三山交匯而形成,在民國很繁盛的集鎮。此地人才鼎盛,民風淳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