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觀樓

(江西省樟樹市大觀樓)

鎖定
大觀樓又名譙樓,位於樟樹市西南21公里的臨江鎮縣前街,它坐北朝南,面對府前街
中文名
大觀樓
外文名
Da Guanlou
性    質
江西樟樹市建築
坐    向
坐北朝南
位    置
樟樹市西南21公里

目錄

大觀樓簡介

位於樟樹市西南21公里的臨江鎮縣前街,它坐北朝南,面對府前街。
大觀樓又名譙樓,系臨江軍、路、府署大門望樓,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992),爾後幾經修繕,屢有改觀。明洪武三年(1370)、弘治三年(1490)、清康熙九年(1670)作了三次較大的修繕,史稱“三庚”大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光三十六年(1846)亦相繼維修。咸豐七年(1857)太平軍撤出臨江時,樓被毀,僅存樓基。同治十二年(1873)復建,該樓被正式命名為大觀樓。1951年江西省臨江榮覆軍人療養院進駐後,將原縣府舊址闢為院址,該樓為院門樓。雖修繕時局部略有改變。但風貌基本如舊,1984年公佈為樟樹市文物保護單位,是江西省境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道台衙門。

大觀樓主要構造

大觀樓 大觀樓
在過去,登樓眺望,遠山蒼松、桔林農舍,風帆上下、城廓煙雲、歷歷在目,故又名大觀樓。它整體為城樓式建築,通高22.4米,一層為樓層,基台上再建三層樓閣。樓基石除中間通道外,均以青磚實壘砌成。基台高6.45米,寬25.6米,呈梯狀,中開兩扇木製大門,為進出通道。縱深14.2米,在基台背面左右兩側,各砌石台階40級,轉折登台。枱面再立通柱。一層有迴廊,內分左右室和堂間。二、三層為敞間,面積逐層遞減。各層設腰檐,四面靈條活窗,板梯上下,歇山頂,泥瓦覆蓋,正脊飾幾何對稱雲紋圖案,兩端魚形鴟舌脊。脊翼角飾嬪伽蹲獸,脊檁墨書銘文“皇清同治拾貳年歲次癸酉仲冬穀旦”。在二樓,原設有漏刻復壺,用以司更定時;正面中部原懸掛有“臨江府”豎額,為解縉所書;內向原懸“大觀樓”木匾。
大觀樓內的維崧是宋代名臣王安石的出生地(當時他的父親在此任臨江軍軍判);還有大學士蘇東坡的寫經台;明代大臣向子湮的隱居地,還有宋高宗御書的“芳林”遺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