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西北詩刊

鎖定
《大西北詩刊》,前身為《大西北詩報》,創刊於2006年7月。主編知閒旱子、單水、南巖、餘子愚。2006年6月,甘肅省寧縣籍青年詩人知閒和甘肅省正寧縣籍青年詩人旱子創建大西北詩歌論壇,2006年7月創辦《大西北詩報》(《大西北詩刊》前身),蘭州詩人陳就加入一起主持詩報。同月《大西北詩報》創刊號出版,知閒旱子陳就任主編。
中文名
《大西北詩刊》
外文名
Northwest of poetry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2006年7月
出版週期
12
主    編
娜夜

大西北詩刊簡介

《大西北詩刊》,前身為《大西北詩報》,創刊於2006年7月。主編知閒旱子、單水、南巖、餘子愚。
2006年6月,甘肅省寧縣籍青年詩人知閒和甘肅省正寧縣籍青年詩人旱子創建大西北詩歌論壇,2006年7月創辦《大西北詩報》(《大西北詩刊》前身),蘭州詩人陳就加入一起主持詩報。同月《大西北詩報》創刊號出版,知閒旱子陳就任主編。第二期邀請原甘肅省作協主席、《敦煌》詩刊名譽主編高平先生擔當名譽主編,著名詩人梁小斌為詩報題詞,陳就因時間緊張原因退出《大西北詩報》的管理。
2007年4月,北京詩人單水加入大西北詩歌論壇擔任版主。因《大西北詩報》發展需要以及與平涼市作協創辦刊物同名,2007年5月正式更名為《大西北詩刊》,開始以刊物形式出版,至此《大西北詩報》共出版三期報紙。
詩刊時期,詩羣主要核心成員有知閒旱子、單水、南巖、餘子愚、嘯翃、石雨祥、舒雨湖、北殘、莞君、陳亞偉、飯後散步、山野牧人、楠莛、思不羣、丙丁、與戈、亨一、鍾國昌、90後醉着的佛等21名青年詩人,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娜夜女士擔任主編。

大西北詩刊理念

芒克等題詞 芒克等題詞
《大西北詩刊》在“傳承中華詩情,繁榮西北文化”和“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理念下,先後推出當代維吾爾族詩人專輯、甘肅八零後青年詩人作品大展等專輯。甘肅八零後大展刊登甘肅省五十多名青年詩人,300多首詩作,被甘肅省文學院副院長、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秘書長高凱先生稱為:甘肅文學乃至中國詩歌的一個重要事件。迄今為止,《大西北詩刊》已出版八期,入選安徽《詩歌月刊》、貴州《詩雜誌》、美國《詩天空》等報刊刊登的民刊或者詩羣介紹。以《大西北詩刊》以及大西北論壇為陣地,活躍於詩壇。

大西北詩刊名家題詞

大西北自古是詩歌的大富礦,現在又在進行大開發,應出大作品,大詩人,《大西北詩刊》應有大作為。
—— 高平題
願結交大西北的詩人,看大西北詩刊的詩。
——芒克
祖先的夕陽!
——楊煉題

大西北詩刊創辦人介紹

大西北詩刊知閒

原名:閆傑,八十年代生,甘肅寧縣人,現實主義詩人。作品散見《山東僑報》《詩選刊》《青春潮》《南方文學》《銀川晚報》《劍南文學》《牡丹文學》《綿陽文藝界》《詩歌月刊》《詩詞》《新作文》等報刊,曾獲第二屆校園詩歌節(大學組)二等獎等獎項,入選多種選本。著有詩集《在卡夫卡的樹上》和長篇小説《走在青春的泥濘中》。2006年同友人創辦《大西北詩刊》,任主編。曾流串於蘭州、銀川、東莞、北京等地,做過編輯、當過記者。

大西北詩刊旱子

旱子,青年作家,詩人,1986年生,甘肅隴東人氏。詩歌學徒,浪子,民間歌手。偶爾吸煙,善飲酒,對風水學説、星相學有獨到見解,曾經長時間浪跡於上海以修理自行車為生,現居邊城鳥市,觀天相,祈福,當記者。著有長詩《磨刀石》,曾任民刊《大西北詩刊》主編。
善於人文地理創作,詩歌散見《星星》《黃河文學》《西部·新世紀文學》《新疆日報》《新疆經濟報》《伊犁河》《散文詩》《國家人文地理》《新疆人文地理》等,歡迎約寫人文地理等方面文章。

大西北詩刊旱子紀事

旱子,1986年生,甘肅省正寧縣人,生於一個名叫“柳樹尖角”的村莊,並在這裏度過了自己童年、少年,後由於求學緣故,抵達烏魯木齊。學校期間,遊歷了上海、西安、蘭州、寶雞、吐魯番、庫爾勒、阿勒泰、克拉瑪依等城市,並創作大量詩歌。詩歌散見《作家報》《黃河文學》《綠洲》《北方作家》《新疆日報》《新疆經濟報》《伊犁日報》《歲月》《燕趙詩刊》《含笑花》《散文詩世界》等數百家刊物,併入選多種年終選集,現居住花城伊犁,以賣文字為生。 旱子—向西路上沉默的歌者
旱子是一個有激情的小夥子,他説話和做人都是這樣。朋友説他有些毛躁,有一定的根據。
他出生在正寧縣西坡鄉的一個小村子,家裏不富裕,2005年高中畢業後就去上海打工,後來在得知新疆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已經送到家裏,就從上海一家自行車廠辭職回家,去新疆求學。也就在這一年,他開始了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並一直堅持到現在。
從一開始旱子的詩歌寫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屬於“個人意識”。學校裏真正喜歡詩歌的人不多,而旱子就只好上網,利用網絡將自己的詩歌公佈出來。沒想到這一次,他結識了老鄉知閒,並一同創辦了“大西北詩歌論壇”和《大西北詩刊》的前身《大西北詩報》。在2006年,旱子開始擔任學校逐日文學社社長,並開始主編《逐日》雜誌。主編期間,策劃了“新疆青年詩人專輯”“中秋詩會”等活動,並參加了2007年的“‘亞洲的脈搏’新疆新年新詩會”。而在《大西北詩刊》,他策劃了“新疆維吾爾族詩人專輯”,這是截至目前,維吾爾族詩人第一次羣體性的在漢語刊物上集體亮相,這次呈現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從學校畢業之後,他就開始為了工作而忙碌。經過詩人周軍成介紹,他先是在《新疆日報》實習,後來由於多種情況,沒有留在那裏工作。接着又找到一家廣告公司,在裏面做策劃和廣告文案,三個月後離開廣告公司,前往《城市新疆》雜誌社工作,後來由於雜誌社效益太差,只好離開,前往伊犁晚報社工作至今。在這些工作期間,旱子一直在努力的讀書,寫作。這些在外地打工的慶陽人裏面,旱子算是一個生活比較安定的年輕人,有充足的時間寫作。
他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畢業之後,和同齡人創辦了“表達詩歌傳播機構”在烏魯木齊的高校來回做詩歌交流活動,並聯繫了多家刊物推薦青年詩人。他利用業餘時間,去過吐魯番、阿勒泰、石河子、克拉瑪依、庫爾勒、蘭州、西安、寶雞等城市,而且策劃了“2009年我們?表達新年新詩會”,參加這次詩會的詩人包括詩人耿佔春、沈葦等。對於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旱子自己覺得還可以,報社的工作每天很忙碌,但是在工作當中,有時間來回在伊犁的山山水水之間走動,並接觸了眾多民族文化。
旱子作為流徙到新疆的甘肅青年詩人之一,短短几年內,成了新疆詩歌界公認的80後代表詩人。他身上有着一位優秀詩歌寫作者所應該具有的令人驚訝的可貴自覺精神。這裏的自覺不是指當前充斥人們視線的作秀,而指的是一位詩歌愛好者的勇敢探索精神。旱子曾經為他的女友寫過一組99首的情詩,這種巨大的精力讓人羨慕。
著名詩人沈葦在對旱子的評論中寫到:旱子的詩我讀過不少,但具體到這個欄目中只選一首時,卻有些犯難了。這是旱子詩歌中的不確定性造成的,風格的不確定,主題遊弋的寫作,時而是長句鋪陳,時而是抒情的迸發……當然,從好的方面來講,不確定性正是一種可能性。面對旱子的詩,我的閲讀有些飄忽不定,但並不意味着旱子缺乏安妥好飄忽不定的能力和自我要求。
記者在對旱子的採訪中進一步瞭解到,真正的詩歌裏面的自覺性,是保持你的寫作生命力更長久的一個方式,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走在最前列的。在旱子來新疆四五年的時間裏,他的詩歌寫作總是處在新疆80後寫作羣裏面最引人注目的前沿上,尤其是網絡上,他以北方抒情展開的一系列優秀作品,成就了一段新疆80後詩人寫作的獨特歷史,同時也成就了旱子個人的創作史。
在80年代後出生的新疆詩歌寫作羣裏面,究竟有多少人在從事詩歌寫作,或有多少對詩歌寫作感興趣的,恐怕沒有人能説清楚。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習慣於把這些寫作者統稱為“新疆80後”,連《綠洲》、《新疆經濟報》、《阿勒泰日報》等等,都就“新疆80後的詩歌寫作出了相關話題或者開闢了專欄,同時也賦予了他們這樣或那樣的特徵。雖然眾多刊物推薦過旱子的作品,但是他本人卻覺得:“寧願相信新疆年輕一代的詩歌寫作者裏面,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性,都是有個性的生命存在。她們每個人,無論是性格、稟賦,還是文學理想、詩歌寫作態度、語言風格,都是千差萬別的,很難將他們裝在一個水杯裏。同一年齡段的人或許有其普遍性的特徵,但如果一定要以她們的寫作方式作為標準,硬將她們劃分為這個或者那個,指點來指點去,我以為是徒勞的。”
大西北詩刊
大西北詩刊(15張)
從甘肅慶陽到新疆伊犁這樣一次瞬間的變化,在他的心裏總是留下了許多硬傷,但詩歌彌補了這種硬傷。雖然在生活上遠離了生養的土地,但是旱子時刻都在抒寫着黃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