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藥賴草

鎖定
大藥賴草(Leymus karelinii (Turcz.) Tzvelev)是禾本科、賴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形成密叢,平滑無毛,基部被黃褐色葉鞘。葉鞘平滑無毛或稍粗糙;葉舌先端鈍而撕裂;葉片藍灰色,質硬。穗狀花序直立,穗軸被短柔毛,稜邊具硬毛;小穗2枚生於1節,藍白色,含2-3花;穎線狀披針形,下部具寬膜質邊,上部粗糙,背部具不明顯的脈,邊緣具微齒;花葯黃色。 [3] 
分佈於中國新疆;中亞、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歐洲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600-2100米的山地草原帶陽坡。 [3] 
大藥賴草植株高大,莖葉粗糙,但葉量較豐富;適口性較好,全株各類家畜均採食,尤以馬、驢、騾、牛喜食;早春返青早,各類家畜均喜食,抽穗開花後羊只採食葉片;冬季殘留好,除羊以外,其它牲畜均樂食,牧工反映有催肥作用,屬良等牧草。 [5] 
中文名
大藥賴草
拉丁學名
Leymus karelinii (Turcz.) Tzvelev [1] 
別    名
卡瑞賴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賴草屬
大藥賴草
命名者及年代
(Turcz.) Tzvelev,1972

大藥賴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的根莖;稈直立,形成密叢,高60-120釐米,平滑無毛,僅於花序下部稍粗糙,基部被黃褐色葉鞘。葉鞘平滑無毛或稍粗糙;葉舌長2-3毫米,先端鈍而撕裂;葉片藍灰色,質硬,寬5-6毫米,扁平或稍緊縮,上面粗糙,下面和邊緣粗糙。 [3] 
穗狀花序直立,長10-20釐米,寬5-8毫米,穗軸被短柔毛,稜邊具硬毛,節間長5-10毫米,基部者長達15毫米;小穗2枚生於1節,很少3枚,藍白色,長11-15(18)毫米,含2-3花,小穗軸被短柔毛;穎線狀披針形,下部具寬膜質邊,彼此覆蓋第一外稃基部,向上逐漸狹窄成芒,上部粗糙,背部具不明顯的脈,邊緣具微齒,長11-15毫米,第一穎短於第二穎或近於等長;外稃披針形,密被短柔毛,具不明顯的5-7脈,先端漸尖,具長達1-1.5毫米的芒狀尖,第一外稃長11-13毫米;內稃通常稍短於外稃,脊具纖毛;花葯黃色,長約4毫米。 [3] 
大藥賴草

大藥賴草生長環境

大藥賴草是一種中旱生根莖-疏叢型半下繁禾草,草原草場的優勢種或散生種。生於海拔1600-2100米的山地草原帶陽坡。它適宜生長在山地淡慄鈣土和慄鈣土上;具有較強的耐低温特性,可在-43.6℃的地區安全越冬,也可在年均温-1℃的地區完成整個生活史;且耐一定程度的乾旱。大藥賴草可以與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窄穎賴草Leymus angustus)、冷蒿Artemisia frigida)、白花野豌豆Vicia costata)、棘豆Oxytropis spp.)等共同組成山地草原草場型,也常以散生種出現在其它山地草原草場中;在中國東疆地區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間盆地中,它可形成單優勢種羣落,亦可與賴草Leymus secalinus)組成草場型,總蓋度高達60-90%,草層高約60-90釐米,畝產鮮草300-400公斤;在山間谷地亦可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矮錦雞兒Caragana pumila)等組成草場型。 [3]  [5] 

大藥賴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烏魯木齊、精河、托里);中亞、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歐洲也有分佈。 [3] 

大藥賴草生長習性

大藥賴草返青較早,通常4月初返青,6月下旬至7月中旬抽穗,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開花、結實,9月底至10月初枯黃。 [5] 

大藥賴草主要價值

大藥賴草植株高大,莖葉粗糙,但葉量較豐富,據測定盛花期的莖、葉、穗比為36.7:52.3:11.0(葉不包括葉鞘)和68:25.2:6.8(葉不包括葉鞘);其根系集中分佈在土表以下15釐米處,單株根重1.7-3.9克;乾草率為28.2-38.6%。大藥賴草適口性較好,全株(包括翻耕出地表的根系)各類家畜均採食,尤以馬、驢、騾、牛喜食;早春返青早,各類家畜均喜食,抽穗開花後羊只採食葉片;冬季殘留好,除羊以外,其它牲畜均樂食,牧工反映有催肥作用,屬良等牧草。 [5] 

大藥賴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