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鈎藤

(茜草科鈎藤屬植物)

鎖定
大葉鈎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in Roxb.),是茜草科鈎藤屬的大藤本;葉對生,近革質,葉片卵形或闊橢圓形,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葉脈上面微凹陷,下面凸起,托葉卵形,頭狀花序單生葉腋,花序軸有稠密的毛,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冠裂片長圓形,柱頭長圓形;小蒴果長有蒼白色短柔毛,種子兩端有白色膜質的翅,花期夏季。 [5]  大葉鈎藤又稱方鈎藤。 [6] 
大葉鈎藤分佈於印度、不丹、孟加拉國、越南等;中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有有分佈;生長在次生林中,常攀援於林冠之上,喜温暖的氣候,不耐寒冷,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 [5] 
大葉鈎藤在中國雲南亦做中藥鈎藤使用,藥源大葉鈎藤的帶鈎莖枝,味苦、徽澀,性涼;入水、風塔,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祛風,頭暈目眩,高血壓,通氣血之功效。 [7] 
中文名
大葉鈎藤
拉丁學名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in Roxb.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茜草科
鈎藤屬
大葉鈎藤
命名者及年代
Wall.,1824

大葉鈎藤形態特徵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8張)
茜草科鈎藤屬的大藤本 [6]  ,又稱方鈎藤。 [6]  嫩枝方柱形或略有稜角,疏被硬毛。葉對生,近革質,卵形或闊橢圓形,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近心形或心形,長10-16釐米,寬6-12釐米,上面僅脈上有黃褐色毛,下面被稀疏至稠密的黃褐色硬毛,脈上毛更密;葉脈上面微凹陷,下面凸起,側脈6-9對,脈腋有窩陷;葉柄長3-10毫米,無毛或疏被短柔毛;托葉卵形,深2裂達全長1/2或2/3,裂片狹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或疏被短柔毛,基部內面具粘液毛;頭狀花序單生葉腋,總花梗具一節,節上苞片長6毫米,或成簡單聚傘狀排列,總花梗腋生,長3-7釐米;頭狀花序不計花冠直徑15-20毫米,花序軸有稠密的毛,無小苞片;花梗長2-5毫米;花萼管漏斗狀,長2-3毫米,被淡黃褐色絹狀短柔毛,萼裂片線狀長圓形,長3-4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管長9-10毫米,外面被蒼白色短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柱長約6毫米,伸出冠管外,柱頭長圓形。果序直徑8-10釐米;小蒴果長約20毫米,有蒼白色短柔毛,宿存萼裂片線形,星狀輻射,果柄長12-18毫米;種子長6-8毫米(連翅),兩端有白色膜質的翅,僅一端的翅2深裂。花期夏季。 [1]  [8] 

大葉鈎藤產地生境

大葉鈎藤分佈於印度、不丹、孟加拉國、越南、 [5]  泰國北部 [1]  等地;中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有有分佈;生長在次生林中,常攀援於林冠之上。 [5] 

大葉鈎藤生長習性

大葉鈎藤喜温暖的氣候,不耐寒冷,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 [5]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繁殖方法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
採用漂浮育苗方式育苗。適宜的基質配方為泥炭土75%,珍珠岩12.5%,蛭石12.5%。播種時間為2月中旬左右。對棚室、育苗池、育苗穴盤等設施消毒滅菌後,按照種子:浮沙:燒磚灰=1:5:10的比例混合播種。穴播的播種量每穴控制在4-8粒。播種前2-3天注入池水,池水深5釐米左右,然後關閉棚室進行增温,温度控制在25-28℃,最高温度不超過32℃,播種到出苗期間濕度保持85%左右。池水要使用潔淨的地下水或飲用水,pH值以6.5-6.8為宜,並用硫酸銅進行殺菌。
當苗有3對葉以後,每週對池水消毒1次,每2個月更換1次池水。施肥用複合肥(氮:磷:鉀=15:15:15)加水配成800倍液均勻注入水池中;同時用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在早上或傍晚進行葉面追肥。複合肥每月追施1次,葉面肥每月追施2次。經煉苗後,幼苗長至高10-15釐米、莖粗2-5毫米時即可移栽。 [2] 

大葉鈎藤栽培技術

大葉鈎藤選地整地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是一種耐乾旱、耐貧瘠的植物,種植地坡度需小於45度,光照充足。可以選擇荒山、荒坡、荒土、林邊空地等區域作為大葉鈎藤種植區,也可以選擇疏林地、殘次林地、果園邊緣地和人工造林後的幼林地間種大葉鈎藤,在種植前應割除地塊上的雜草、灌叢。種植地海拔300-2000米,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場地。種苗移栽前10-20天對種植地挖穴,行距2.5-3米、株距1.5-2米,穴徑40-50釐米、穴深30-40釐米,打穴時表土、心土分開。每穴分層施入腐熟農家肥5公斤+45%複合肥0.25公斤。回填時先表土,後心土,並使土肥混合。

大葉鈎藤種苗移栽

大葉鈎藤 大葉鈎藤
種苗選擇健康、優質、根系發達的幼苗,每年3-5月或9-12月進行移栽。穴栽法,每穴栽1株,根據根幅大小挖穴,然後把苗直立放入穴中,扶正苗木,理伸根系,蓋上細土。當填土至穴深1/2時,將苗木往上輕提,使苗木根系舒展,填至根頸部後用腳採緊、踏實,覆土稍高於原地面,澆透定根水。種植密度為167-200株/畝。 [2] 

大葉鈎藤田間養護

補植移栽:定植後15-20天進行田間巡查,發現死苗、缺苗時,應在陰天或雨後補植同齡種苗,澆足定根水。
水肥管理:種植後若遇乾旱,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視乾旱情況適量澆水。定植當年返青成活後,施尿素30克/株。第2年起,6-7月份結合中耕除草,在離主幹20-30釐米處,挖深度5-10釐米深的環形溝,於溝內施入有機肥(總養分≥8.0%、有機質≥70%)0.5-0.8公斤,然後填施肥溝並培土;11-12月份在離主幹20-30釐米處,挖深度5-10釐米深的環形溝,並於溝內施入過硫酸鈣(有效五氧化二磷≥12.0%)0.3-0.5公斤,然後填施肥溝並培土。
除草:視田間雜草危害情況人工除草3-6次,去除的雜草可填埋在大葉鈎藤植株根部,或帶出種植地塊統一堆放。
修剪與摘花序:
移栽當年。植株長至高50釐米左右時,應及時摘心,以促進分枝和縮短節間距,防止徒長。
移栽後第2年。4-5月份在抽生的萌櫱中,選3-4個生長良好的作莖枝培養,其餘的疏除。11-12月份結合採收,將植株莖枝截成50釐米左右的短截。
移栽3年後。當莖枝長到2米左右及時摘心。結合採收,留4-8個莖枝,並對莖枝留50釐米左右短截,保持植株呈叢狀。除採種地外,及時摘除花序。 [2] 

大葉鈎藤主要價值

大葉鈎藤在中國雲南亦做中藥鈎藤使用,藥源大葉鈎藤的帶鈎莖枝,味苦、徽澀,性涼;入水、風塔,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祛風,頭暈目眩,高血壓,通氣血之功效。 [7] 
藥源:為茜草科植物大葉鈎藤的帶鈎莖枝。 [3] 
性味:味苦、徽澀,性涼。入水、風塔。 [3] 
功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祛風,通氣血。 [3] 
主治:“攏蒙沙喉”(風濕熱痹證,肢體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攏梅蘭申”(風寒濕痹證,肢體關節痠痛,屈伸不利),“攏賀接答泵”(頭目脹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