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茴香

(八角的別稱)

鎖定
大茴香為八角科八角屬八角的俗稱,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廣西、廣東、貴州、雲南等,是一種重要的辛香料,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茴香提取物具有較好的抑菌殺蟲活性和抗自由基氧化作用 。一般為無色或淡黃色揮發性油狀液體,由茴香腦單萜類化合物單萜類氧化物和倍半萜類化合物等組成,主要成份為反式茴香腦。
大茴香正名為:白鮮 Dictamnus dasycarpus八角 Illicium verum,荊芥 Nepeta cataria [1] 
中文名
大茴香
拉丁學名
Illicium verum Hook.
別    名
嘜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毛茛目
木蘭科
八角族
八角屬
亞    屬
肉被亞屬
八角
分佈區域
主產於廣西西部和南部

大茴香形態特徵

大茴香
大茴香(7張)
喬木,高10-15米;樹冠塔形,橢圓形或圓錐形;樹皮深灰色;枝密集。葉不整齊互生,在頂端3-6片近輪生或鬆散簇生,革質,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5-15釐米,寬2-5釐米,先端驟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在陽光下可見密佈透明油點;中脈在葉上面稍凹下,在下面隆起;葉柄長8-20毫米。花粉紅至深紅色,單生葉腋或近頂生,花梗長15-40毫米;花被片7-12片,常10-11,常具不明顯的半透明腺點,最大的花被片寬橢圓形到寬卵圓形,長9-12毫米,寬8-12毫米;雄蕊11-20枚,多為13、14枚,長1.8-3.5毫米,花絲長0.5-1.6毫米,藥隔截形,藥室稍為突起,長1-1.5毫米;心皮通常8,有時7或9,很少11,在花期長2.5-4.5毫米,子房長1.2-2毫米,花柱鑽形,長度比子房長。果梗長20-56毫米,聚合果,直徑3.5-4釐米,飽滿平直,蓇葖多為8,呈八角形,長14-20毫米,寬7-12毫米,厚3-6毫米,先端鈍或鈍尖。種子長7-10毫米,寬4-6毫米,厚2.5-3毫米。正糙果3-5月開花,9-10月果熟,春糙果8-10月開花,翌年3-4月果熟。 [2] 

大茴香生長環境

八角為南亞熱帶樹種,喜冬暖夏涼的山地氣候,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濕潤,偏酸性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上生長良好;在乾燥瘠薄或低窪積水地段生長不良。 [2] 

大茴香分佈範圍

主產於廣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寧、欽州、梧州、玉林等地區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佈海拔可到1600米。桂林雁山(約北緯25°11′)和江西上饒陡水鎮(北緯25°50′)都已引種,並正常開花結果。福建南部、廣東西部、雲南東南部和南部也有種植。模式標本採自英國邱園,而邱園的八角採自我國廣西北海。 [2] 

大茴香化學成分

1. 揮發性化合物
八角茴油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腦,其次是茴香醛,還有少量的桉樹腦、檸檬烯、a一蒎烯等。
對八角茴香揮發性風味成分進行定量分析,鑑定出反式茴香腦(80.76%),檸檬烯(6.93%),草蒿腦(2.07%),B一石竹烯(1.45%),a一香檸檬烯(0.99%),A3一蒈烯(0.89%),B一雪松烯(0.82%),茴香醛(0.56%),異石竹烯(0.56 % ),芳樟醇(0.50%)等44種化合物。反式茴香腦、順式茴香腦、草蒿腦和茴香醛具有八角茴香氣味,是八角茴香的特徵風味成分,檸檬烯具有檸檬水果的氣味、口一石竹烯具有木香和辛辣氣味,△3-蒈烯也具有一定的辛辣味,a-香檸檬烯具有微弱木香氣味,芳樟醇具有花香的氣味,這些成分對八角茴香特殊風味也有一定的貢獻。
2. 黃酮類成分
八角茴香果實中含有3-芸香糖,3-葡萄糖,3-半乳糖取代的山萘酚和槲皮素,3-鼠李糖槲皮素,3-木糖槲皮素以及遊離的山萘酚和槲皮素等。
3. 苯丙烷和木脂素類
2,3-二氫-7-甲氧基-2-(4‘-羥基-3’-甲氧基苯基)-3-羥甲基-5-苯並呋喃丙醇-4’-O-a-D-鼠李糖苷和伊卡苷。 [3] 

大茴香主要價值

八角為經濟樹種。果為著名的調味香料,味香甜。也供藥用,有祛風理氣、和胃調中的功能,用於中寒嘔逆、腹部冷痛、胃部脹悶等。但多食會損目發瘡。果皮、種子、葉都含芳香油,稱八角茴香油(簡稱茴油)是製造化妝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八角和茴油除國內需用外,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資,我國八角佔世界市場的80%以上。八角木材淡紅褐色至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質輕軟,有香氣,可供細木工、傢俱、箱板等用材。同屬其他種野生八角的果,多具有劇毒,中毒後嚴重者引致死亡。有毒的野八角蓇葖果發育常不規則,常不是八角形,形體與栽培八角不同,果皮外表皺縮,每一蓇葖的頂端尖鋭,常有尖頭,彎曲,果非八角那樣甜香味,或為味淡,麻舌或微痠麻辣,或微苦不適。 [2] 
參考資料
  • 1.    大茴香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八角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王琴, 蔣林, &温其標. (2005). 八角茴香的研究進展. 中國調味品(5),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