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義管理區

鎖定
常熟市虞山鎮大義管理區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位於常熟市西北郊,南靠望虞河,北連張家港,西接尚湖鎮,204國道、蘇十王線、沿江高速公路穿區而過,於2004年5月26日撤大義鎮併入虞山鎮。 [1] 
截至2015年12月大義管理區總面積44.76平方公里,人口3.4萬,下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1] 
中文名
大義管理區
所屬地區
虞山鎮
面    積
44.76 km²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4萬(2015)
建成區面積
2.8平方公里 [2] 

大義管理區建制沿革

新石器時期至商末∶地屬荊蠻。 [3] 
西周至春秋∶地屬吳國北境。 [3] 
戰國至秦∶先後入越、楚、秦等國版圖。 [3] 
西漢∶地屬會稽郡吳縣虞鄉北境。西晉∶地屬海虞縣西北境。 [3] 
隋代∶地屬常熟縣西北境。 [3] 
唐代∶《吳地記》載∶常熟縣有二十四鄉,大義一帶地屬感化鄉。 [3] 
南宋∶寶祐二年(公元1254年)《琴川志》載∶端平間正經界後常熟縣以下為九鄉轄五十都,都以下轄裏村。大義地區分屬感化鄉一都、二都、六都、七都及開元鄉二十四都。有小山、宣慈、通道、孝慈等裏;小山、塘頭、下市、陸市、於塘、林莊、顧莊、九淛等村。 [3] 
元代∶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常熟縣升為常熟州,州以下仍設九鄉五十都,大義地區鄉都裏村建置未變。
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常熟縣東境另設昭文縣,大義地區屬常熟縣界。其時將鄉改劃為場,以場統都,以都統圖。常熟縣分為八場,大義地區分屬南一場一都、二都、六都、七都及豐三場二十四都。 [3] 
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推行地方自治,常昭兩縣劃分為35鄉市,大義屬常熟縣歸義鄉。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11月7日,常、昭兩縣光復,合併為常熟縣,大義地區建置未變。清代末葉,大義地區的場、都、圖及田號區劃主要分佈情況為∶南一場一都四圖∶坐落鄒巷,田號四十一,共田地三千四百十四畝。 [3]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常熟仍為35個市鄉。大墅橋、小墅橋、洩水、鄒巷、歸家城為歸義鄉。
民國18年(公元1929年)8月,根據國民政府頒佈的縣組織法,縣以下實行區鄉制,以區轄鄉。縣劃分為15個區,九淛區轄歸義鄉、謝橋鄉,區公所駐大義鎮。 [3] 
民國27年(1938年)7月,偽政權參照民國18年(1929年)劃分的區鄉,將全縣仍劃為15個區及35個市鄉,歸義鄉屬九淛區。 [3] 
民國28年(公元1939年)3月,偽江蘇省維新政府廢除區制,改由縣直轄鄉。偽常熟縣知事公署在全縣撤區後,將35個市鄉併為31個鄉,縣城原設鎮改稱坊,原小鄉改稱村,大義仍為歸義鄉。 [3] 
民國35年(公元1946年),縣政府對區以下的鄉鎮進行擴、並,劃為82個鄉鎮,並重編保甲。鄉鎮擴並後,大義鎮、古滕鄉、椿樹鄉、洩水鄉併入大義鎮;葛墅鄉、歸城鄉、萬豐鄉合併為葛城鄉,屬城區。
民國38年(公元1949年)2月,全縣改劃為6個區,分轄原57個鄉鎮。大義鎮、葛城鎮屬縣直轄指導區。 [3]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常熟縣城區建立常熟市,市轄區域為虞城、壇南、尚湖、泰慈、元和五鎮和葛城、謝橋、大義三鄉。
1949年10月,大義區建立,轄大義、謝橋、葛城三鄉。 [3] 
1959年,望虞河工程竣工後,原洩水大隊洩水、鮎魚、鳳翔圩、東方大隊望虞河東則部分劃入城郊公社。1961年秋,漁業大隊解散,劃入五一、新村、民樂、紅旗、小山、歸城、東星、新義、光明、小義、蜂蟻等11個大隊。 [3] 
1962年,蜂蟻大隊荒田裏、長涇巷、沈家宕劃入冶塘公社。 [3] 
1963年,漁業大隊恢復,下轄4個小隊。1968年4月,大義公社革命委員會建立。 [3] 
1969年2月,全社27個生產大隊相繼建立革命委員會,生產隊建立革命生產領導小組。1981年9月,撤銷大義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大義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大隊革命委員會恢復大隊管理委員會,生產隊革命生產領導小組恢復生產隊。 [3] 
1983年6月,政社分設成立大義鄉人民政府和經濟聯合委員會。大隊改為行政村,各村成立經濟合作社,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全社共有27個村民委員會,375個村民小組。1986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大義撤鄉建鎮,成立大義鎮人民政府。 [3] 
1991年7月,成立大義鎮農工商總公司。1996年8月,進行體制改革,鎮農工商總公司改稱經濟發展總公司。 [1]  [3] 

大義管理區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12月大義管理區下轄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1] 
[4] 

大義管理區人口民族

大義管理區素來為漢族居民的聚居地,建國前居民均系漢族。60年代初,有回族母子2人隨夫回鄉,從上海遷入本鎮民樂村定居,成為境內第一個少數民族居民。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又有幾個少數民族居民因婚嫁和工作遷入定居,至2000年年底,全鎮共有6個少數民族共13人,分別是∶回族4人,滿族3人,壯族3人,朝鮮族1人,獨龍族1人,維吾爾族1人。 [5] 
大義成立人民公社後,1959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社共有人口為25129人,其中男為12366人,女為12763人。1964年7月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大義總户數為7973户,總人口為29248人,其中男14861人,女14387人。1981年7月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大義總户數為10854户,其中家庭户10831户,集體户23户,總人口數為38430人,其中男性18901人,女性19529人。1990年7月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大義總户數為10403户(包括10户集體户),總人口為37630人,其中男18540人,女19090人。2000年11月1日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鎮總户數10196人,總人口37261人,其中男性18316人,女性18945人。在校學生數5135人(其中含幼班675人)。 [5] 
截至2015年12月大義管理區有10922户,人口3.4萬, [1]  ,其中非農業人口7400人。 [2] 

大義管理區地理環境

大義管理區位置境域

大義管理區位於常熟市西北,南靠望虞河,北與張家港鳳凰鎮毗鄰,西與冶塘相鄰,東與謝橋接壤。總面積為44.76平方公里, [2]  南北跨越緯度5.4′;東西跨越經度5.3′。 [6] 

大義管理區地形地貌

境內平原總趨勢是北高南低,大多數海拔在吳淞高程3.5-5.0米之間,少部分地方超過5.0米,其中以西北為最高,在5.0米左右,甚至達6.0米;鎮域中部,即張家港航道兩側,自北向南,從4.0米降為3.0米;東南官塘附近平原僅為3.0米左右,是境內的低田湖蕩地區。 [6] 
大義管理區所屬大地構造分為三級,Ⅰ、Ⅱ級大地構造分屬揚子準地台和下揚子一錢塘褶皺帶。Ⅲ級構造分屬二個單元,集鎮南面屬錫虞中斷束(中生代斷褶束),下部基岩地層有泥盆系茅山羣,泥盆系五通組,石炭系,三迭系;集鎮北面屬盪口—白茆中斷凹(中生代斷褶凹),下部基岩地層為白堊系上統浦口組。二、地層1.泥盆系茅山羣(D1—2)∶是泥盆系中下部(統)地層,分佈在望虞河西面,鎮域東南角的地下。其巖性特徵為紫灰色、肉色、灰色細粒岩屑石英砂岩,泥岩。2.泥盆系五通組(D3)∶是泥盆繫上部(統)地層,分佈在望虞河西面與集鎮之間的地下。其巖性特徵為灰白、紫灰之厚層、巨厚層石英砂岩、砂岩夾褐色、紅褐色薄層泥質粉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上述兩套地層是小山採石宕的主要地層。3.石炭系(C)∶分佈在望虞河與集鎮之間的地下。其巖性特徵,下統為灰色砂岩、細砂岩夾砂質灰巖,雜色細砂岩、粉砂岩夾砂質灰巖;中統為礫岩、灰色白雲岩和灰色灰巖;上統為灰色球狀生物灰巖和球狀灰巖。4.三迭系中下統地層(T1—2)∶分佈在鎮域南面西部地區的地下。其巖性特徵上部為灰、青灰色薄層,中厚層灰巖,泥質灰巖,白雲質灰巖,碎屑灰巖;下部灰色厚層生物灰巖。小山採石宕的西側已接近該地層的東部。5.白堊系上統浦口組(K2)∶分佈在大義鎮北面半片的地下,組成地殼最上部的一層岩石層。其巖性是一套棕紅色砂岩、砂礫岩為主的河流湖泊相沉積岩。6.第四系沉積層(Q)∶該地層是地質歷史上最新(二百多萬年以來)形成的未成巖沉積地層。從形成先後順序,可劃分為下列三個時代∶中下更新統(Q1—Q2)∶從採石宕向外圍,其埋深是逐漸加大的,在鎮域東部,頂面埋深在60至70米間。地層特徵是一套底部礫石,中上部粘土與沙層間隔,韻律清楚的厚層紅色沉積。這一層又稱網紋紅土,因白色網紋(AIO+SiO)如蟲狀,所以又稱蠕蟲狀紅土。上更新統(Q3)∶此層在鎮域平原2—5米以下廣泛分佈,地層特徵是一套灰褐、深灰、灰黃色的中砂、細砂、粉砂亞粘土、粘土等韻律清楚的厚層沉積,含貝介殼和各種植物孢粉。全新統(Q4)∶這是與鎮域沖積平原露出海面前後同時沉積下來的沉積層,也正是由於這一地層的沉積,才最終形成了高出海平面的沖積平原。這一沉積時段就是12000年以來的新石器時代及整個歷史時期。沉積層的主要物質是粘土和亞粘土,是水稻土等熟化土壤的成土母質。 [6] 

大義管理區氣候

大義管理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地區,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056.6mm,佔全年降水量的54%, [2]  年平均氣温15.4℃,年平均日照時數2202.9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42天。 [2] 

大義管理區土壤

大義境內土壤均屬瀦育型水稻土。水稻土是長期受稻麥兩熟或水稻油菜兩熟輪作形成的,在水旱耕作、熟化過程和強烈的還原淋溶澱積而逐漸形成的特殊剖面形態,具有耕作層(A)、犁底層(P)、滲育層(W)和澱積層(B)等標準發生層段。大義鎮範圍內主要有黃泥土、烏黃泥土和白土三種。 [6] 
發育在全新世早中期老沖積黃土狀母質上重壤一輕粘的水稻土,以黃泥土、烏黃泥土、小粉白土為主,屬滲育性水稻土,土壤PH值6.6,有機質含量29.5g/kg,有效氮含量1.75g/kg,速效磷含量84.8mg/kg,速效鉀含量121mg/kg,適宜水稻、小麥等作物種植。 [2] 

大義管理區水資源

大義管理區處於太湖下游平原河網地區,流域性河道望虞河、市級河道張家港、錫北運河構成項目區的河網骨架,還有散佈的村級河道以及生產河,組成交錯密佈的河網,滿足通航、集水、匯水、引水、排水等不同需求,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115.92萬立方,可利用水資源量1471.7萬立方,水質達三級,達到項目區綠色開發、精品生產的要求。 [2] 

大義管理區自然資源

養殖業陸上以家庭養殖為主,如牛、豬、雞、鴨、鵝、羊、兔、鴿、蜂等;水域養殖以承包户放養為主,放養魚種有鰱魚、鱅(即花鰱)、青魚、草魚、鯿魚、鯽魚。放養的同時也有自然繁殖的各種魚類、蛙類和貝類,如鯉魚、餐鰷、桂魚、鱸魚、鰻魚、黃蟮、泥鰍、鰟鮍、青蛙、河蚌、螺螄、蜆等。 [7] 
自然植物資源大義鎮60%多的土地面積屬農業用地,扣除房屋和道路,因此自然植物可生長的地域已不多,故其品種和數量也十分有限。從低等到高等的主要品種有∶蕨類植物有∶卷柏、節節草、海金沙、芒萁、鳳尾蕨、石葦、蘋、槐葉蘋等。草本植物有∶蘆葦、野菊花、白芨、魚腥草、地榆、蛇莓、酢漿草、牽牛花、徐長卿、菟絲子、益母草、紫蘇、薺菜、馬蘭、酸漿草、車前草、蟋蟀草、白茅、半邊蓮、旱蓮草、艾蒿、青蒿、蒼朮、蒲公英、菖蒲、沿階草、小根蒜等。 [7] 
自然植物資源大義鎮60%多的土地面積屬農業用地,扣除房屋和道路,因此自然植物可生長的地域已不多,故其品種和數量也十分有限。從低等到高等的主要品種有∶蕨類植物有∶卷柏、節節草、海金沙、芒萁、鳳尾蕨、石葦、蘋、槐葉蘋等。草本植物有∶蘆葦、野菊花、白芨、魚腥草、地榆、蛇莓、酢漿草、牽牛花、徐長卿、菟絲子、益母草、紫蘇、薺菜、馬蘭、酸漿草、車前草、蟋蟀草、白茅、半邊蓮、旱蓮草、艾蒿、青蒿、蒼朮、蒲公英、菖蒲、沿階草、小根蒜等。哺乳綱∶刺蝟、蝙蝠、野兔、倉鼠、田鼠、家鼠、犬、狐、貓、狗獾、水獺、黃鼬(黃鼠狼)等。 [7] 

大義管理區交通

204國道橫穿東西,張家港航道縱貫南北,水陸交通四通八 達。

大義管理區經濟概述

201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0.01億元,銷售收入60.52億元,完成利税4.98億元,規上企業完成銷售35.35億元。積極實施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獲省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民營科技企業6家、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產品48只、發明專利80多項。創千仞崗、月龍中國馳名商標2個,江蘇省著名商標3個,江蘇省名牌3個。農業特色明顯。江蘇阿里巴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常熟市農業龍頭企業。常熟市2013年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試點項目虞山鎮項目區工程已全面啓動。中涇村高效特色精品園項目二期建成,已有火龍果、草本花卉等新品投入生產。2014年實現村級平均可用財力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233元。 [8] 

大義管理區社會事業

大義管理區社保

2014年全區養老保險覆蓋率99.82%,社會養老保險率100%,農村合作醫療參入率99.3%。 [8] 

大義管理區衞生

2014年建成省級城市示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家、衞生服務站8個。 [8] 

大義管理區科技

2014年獲省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民營科技企業6家、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產品48只、發明專利80多項。創千仞崗、月龍中國馳名商標2個,江蘇省著名商標3個,江蘇省名牌3個。 [8] 

大義管理區城建

2014年城鄉一體化發展穩妥有序推進。順利完成了五新地塊、中涇村走馬塘工程、五新花園安置房選房、結算、交付、辦證等工作。涉及中涇村的62户民宅拆遷的滬通鐵路項目基本完成。2013年,建成中涇、東聯等村高標準農田示範工程1萬畝,小義村水稻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00畝。紅旗路改造工程、光明路、立新路道路路燈工程已完工,望虞路改造工程底基層已施工完畢;東聯三星康居鄉村工程已通過蘇州市驗收;東聯、光明、蜂蟻、中涇、常隆農村污水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 [8] 

大義管理區體育

建國前,大義地區民間體育活動主要是民間武術,如拳術、刀槍、棍、棒、鞭、甩石鎖、丟黃酒甏、舉石擔、打馬鞍、調龍燈、舞獅等。1980年廖強華、葉世發、周傳、範忠良等組成的大義象棋隊參加的常熟市首屆琴川杯象棋賽中獲全市團體第四名;1988年第五屆琴川杯象棋賽中獲全市團體第三名;1991年第八屆琴川杯象棋賽中又獲全市第二名;周傳在常熟市首屆老年運動會獲象棋賽第三名,1991年在蘇州市小學生運動會上,張曉強獲三項全能第一名;1995年常熟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陶琪獲男子200米第一名,男子100米第二名;1996年常熟市小學生乒乓球賽中,張蓉娟獲女子85組第三名;陳雪萍獲女子84組第三名。小學教工在工會和團支部的組織下經常開展乒乓球、棋類、跳繩、拔河、踢毽子、自行車慢車等比賽活動。 [9] 
1997年6月在新落成的游泳池舉辦“慶七一、迎回歸”游泳比賽。全鎮的全民健身活動已逐步走上了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的人數達1.6萬人,佔總人口的45%,中小學全面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連續7年穩定在95%以上;人民的身體素質普遍增強,人口平均壽命比建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建國前人均壽命為35歲,到2000年,大義鎮的人均壽命已上升至75.1歲。 [9] 
1990年,大義鎮被江蘇省體委授予“江蘇省體育先進鄉(鎮)”稱號。1997年又被評為“江蘇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1998年12月,大義鎮被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榮譽稱號。 [9] 

大義管理區歷史文化

大義管理區綜述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獨具魅力。大義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區域內曾出土距今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物石斧和石錛,商末白陶罐、白陶缽;古蹟有梁代(552-557年)的寺基白雀寺、南宋乾道間(1165-1174年)四道明王廟、南宋紹定間(1228-1233年)朗城庵、元大德(1297-1308年)時墅庵以及明代古柏等。公元前1500年的商朝,小山的巫咸、巫賢父子曾先後出任宰相,兩度操國家權柄;大義還是"元四家"之首、"虞山畫派"奠基之祖、《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的故里。 [1] 

大義管理區方言

大義地方語言,與常熟城區語言比較一致,唯靠北部的一些村民在個別語音上與其他地方有細微差別,如“水”、“戲”同音,“雞”、“豬”不分等。地方語言,特別是諺語,是人民羣眾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其語言精闢,並具有較強的哲理。雖然,有些比較粗俗,但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其中農諺、氣象諺語對廣大羣眾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着較好的指導作用,長期以來為人民羣眾所喜聞樂道。 [10] 

大義管理區文物古蹟

古 遺 址
一、常隆村楓楊樹王蟹墩遺址位於大義鎮西北與張家港市港口鎮交界處,在錢家大宅基與七萬裏之間。1976年,常隆村小土窯廠制磚取泥時發現穿孔石斧和磨光石斧各1件,玉璜1件及部分殘破陶器。據實物研究分析,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至5000年。其中玉磺則系距今5500年前崧澤文化遺物。 [11] 
二、歸家城抗倭遺址歸家城,又名歸家堡,位於大義鎮歸城村,望虞河西畔。始建於明嘉靖34年(1555年),系邑人歸雷(素琴)為防禦倭寇進犯保衞鄉間而獨資營築。城高與縣城相仿,周長約一里餘,三面建城門及城樓,並有內外護城河。城內有石子街一道,東西走向,街兩側為店鋪及民居,形成市集。東門通謝橋,西門通葛市。南面有水城門,架設石板橋,名“冰窨”。西門內建石亭一座,原立有石刻兩通,一為歸雷像,一為歸雷卒後由其子歸模(百泉)請邑人河南副使陳逅撰《新建歸家堡記》。建國後,市鎮漸衰落成村莊,原有城基亦夯平,僅餘兩處高約1米的土墩,隱約可見。 [11] 
三、黃公望墓黃公望,元代畫家。墓在西北郊虞山北麓小云棲寺(小石洞)之左,背靠虞山,面對湖橋。據《黃氏五集》載,系十六世孫黃泰修築並建石坊。是墓現有羅城、拜台、石級、墓道、牌坊等。墓冢為單穴,石碑為花崗石,鐫刻“元高士黃公—峯之墓”,邊鐫“清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重修”,“十六世孫泰敬立”。墓坊在環山公路東,為單間沖天式石坊(原坊毀於1958年,70年代重立)。坊額鐫“元高士黃大痴先生墓道”。1983年對黃公望墓進行整修,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1] 
四、黃公望祠黃公望祠位於虞山西北,小云棲寺南側山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公望墓之附屬建築。祠為一般民居形式,正廳三間兩廂房。原未塑神象,僅供木主。舊時黃氏裔孫每年春秋兩季均往祭祀。由山塘出入,有山門,門額“黃氏家祠”,並有木刻長聯一副,上聯為“公亦痴,我亦痴,過黃崖埋骨處,時情痴到顛、狂、野”;下聯為“品俞高,才俞高,傳尚湖釣雪圖,畫筆高出唐、宋、明”。此聯為里人清末太公執釣竿人季厚鎔所書,今已不存。是祠建國後由林場石洞工區使用。 [11] 
五、範氏祠位於大義鎮蜂蟻村北莊橋。系清乾隆24年(1759年)始建,祀儒士範希。建築為座北朝南,硬山頂,面闊三間8.8米,高4.7米,進深5.2米。構造用月梁、出昂、青石柱礎。內架單間沖天式石坊一座。1984年市文物普查時記錄為保持基本完整,今仍維持原貌。 [11] 
六、範希同室查氏節孝坊位於大義鎮蜂蟻村北莊橋。系清乾隆52年(1787年)江蘇巡撫奇豐、布政使閔鶚元、學政沈璴、蘇州知府胡世佺、常熟知縣黃元燮等立。格式為兩柱單間沖天式,高3.7米,寬3.9米,坊額用髹漆木版,正中書“皇清旌表故儒士範希同室查氏節孝坊”十六字,左右兩側書有建坊人題名。1984年市文物普查時記錄為保持基本完整,今仍維持原貌。系常熟境內惟一僅存的節孝坊實物。 [11] 
七、大義橋亦名大墅橋,位於大義市鎮,跨浪澄塘。據明崇禎龔立本《常熟縣誌》載,系明正德間知縣鄭浚所建。原為平橋,清光緒13年(1887年)里人崔晉文、鄒啓堂等發起重建。為三孔拱型,花崗石構築,拱圈呈分節並列式,孔徑4.7及7.1米,橋面寬3.9米,全長23.5米。南北兩側明柱上鏽刻有“古今不改,通海通湖;新舊相因,大墅大義”和“藉千萬人之願力,成水陸路之康莊”楹聯兩副。1968年冬,因張家港河疏浚拓寬,此橋無法保留遂被拆除,翌年,旋在其北側重建鋼筋混凝土新橋一座,仍名大義橋。原橋上石刻楹聯兩副,今各存其半,保存於鎮文化中心內。 [11] 
八、小義橋原名葛市橋,俗稱小墅橋,位於小義市鎮,跨九淛塘。系元代至正間(1341—1368年)建。舊時為聯接九淛塘南北“官路”的重要橋樑,及大義市鎮往中涇方向的必經通道。為單孔拱型,花崗石構築,寬約3米,高約8米,全長約25米。橋面設有望柱及石欄板,兩側各有4個橋耳。該橋於1977年因疏浚拓寬河道而拆除,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樑,仍名小義橋。 [11] 
九、中涇橋位於金星村蔣家塘東首中涇塘上,系清光緒間小墅橋武舉人浦鳳石捐資興建。此橋系用花崗石條及石板所構築,橋身平直,分三節連接而成,跨下三孔,寬約2米,高約5米,全長約20米,於1977年中涇塘疏浚拓寬時拆除。原刻有“中涇橋”三字的巨型橋樑石條,今移置於金星磚瓦廠前方約50米處另一小橋上。 [11] 
古器物
一、堆塑佛像樓閣魂瓶1972年11月,大義公社小山大隊平整土地出土。為典型西晉時期(265—317年)青瓷魂瓶。該件魂瓶通高43.5、口徑11、底徑15.2釐米。釉色青綠,器表施半釉,底平稍內凹。鑵口部堆塑有樓閣、禽鳥、力士等圖案,層次分明。在肩腹則飾有七個坐佛、七隻麒麟、六隻辟邪,另對稱分佈七個銜環鋪首,形成一個整體。其造型複雜,製作精美,堪稱藝術傑作。曾被《東南文化》雜誌選用為封面圖案,此魂瓶是專為隨葬而燒造的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器物,對研究佛教東傳具有重要的價值。 [11] 
二、《吳郡顧夫人高氏墓誌》建國後出土於大義鎮小山村。為沙岩石質,高29.5、寬30、厚4.5釐米。共鐫字14行,每行字數自14至8字不等,全文155字。楷書,刻成於唐大中十四年(860年),記載了高夫人世系、生平事蹟及卒年、葬地等內容。其中所記小山地名等對研究唐時大義地區建置具有一定的價值。 [11] 
三、《葛府君墓誌》1995年3月5日,在金星磚瓦廠制磚取土時發現。為磚質,高、寬各33.5釐米,厚4.5釐米。該志共鐫文17行,每行字數自16至10字不等,全文257字。用正楷書寫,刻成於唐鹹通十二年(871年),距今1130年,時為晚唐。志文述墓主名巽,源出琅琊,曾祖珽,祖仲,父榮均為隱士。巽為季子。於唐鹹通十年歿於龔墅義門村私第,享年72歲,以十二年八月丙子窆於東南二里之葛墅村心新塋。生子三人,季、物、球。考其志載墓主葛姓,而所涉及的地名有龔墅義門村及距其東南二里之葛墅村。據姓氏和地望分析,葛巽雖居龔墅義門村,但仍有可能本為葛墅村人,系歿後歸葬故里。此外,上述地名在南宋端平年間常熟正經界後所重列的鄉都裏村表中皆已失載。據志出土地域,可知今大義金星村地在唐時屬葛墅村,而中涇村地則屬龔墅義門村區域。 [11] 
四、《狀元汪繹墓誌》建國後90年代中期發現於大義鎮常隆村,據調查為原老地名汪家墳處出土。1997年7月為市博物館所徵集。該志共有兩塊,系用清代順治十三年(1656年)所定製長條形京磚刻成。一塊鐫12行46字,為志蓋。另一塊鐫24行237字,為志文。均用館閣體正楷書法,精美異常。此志磚的發現,糾正了歷代文獻記載之誤。康熙間曾倬《常熟縣誌》載其葬在鳳凰山,而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則載葬於湖橋。而志磚明載葬於常熟縣二十二都三十六圖,與出土地相符。此外可知汪繹系其父汪錫爵第二個妻子韓氏所生,其具體生卒年月為生於康熙十年,卒於四十五年,享年三十六歲。先後二娶,生一子一女,子名國承。但舊志則稱其有一子名國士,當誤。 [11] 
五、白雀寺匾白雀寺為六朝古寺,在東南地區享有盛名。明代著名文人學士王寵曾隱居寺中養病,王世貞曾撰寫重修該寺碑記,歷代詩詞吟詠不絕。清光緒間兩朝帝師翁同龢專為白雀寺題寫了“白雀行窩”匾額一方,懸掛於大殿中。惜此匾在“文化大革命”動亂中被毀。1995年重修寺構,所題“白雀寺”新匾系用翁同龢書法真跡所複製,以供紀念。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