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

鎖定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是清乾隆時期的宮廷玉器,該玉器為當時兩淮鹽政所轄的揚州工匠雕鑿製成。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寧壽宮樂壽堂中。
該作品高224釐米,寬96釐米,座高60釐米,重5000千克。玉山用料產自中國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為緻密堅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嶺疊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蒼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羣結隊的勞動者在開山治水,此景即為“夏禹治水”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處,刻乾隆帝陰文篆書“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十字方璽。玉山背面上部陰刻乾隆皇帝《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御製詩,下部刻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方璽。玉山底座為嵌金絲山形褐色銅鑄座。 [1]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2] 
中文名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寧壽宮的樂壽堂
所屬年代
清乾隆年間
類    別
玉器
製成年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文物特徵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高224釐米,寬96釐米,座高60釐米,重5000千克。
玉山用料產自中國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為緻密堅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嶺疊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蒼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羣結隊的勞動者在開山治水,此景即為“夏禹治水”故事。
玉山正面中部山石處,刻乾隆帝陰文篆書“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十字方璽。玉山背面上部陰刻乾隆皇帝《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御製詩,下部刻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方璽。玉山底座為嵌金絲山形褐色銅鑄座。 [1]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流傳歷史

製作過程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為乾隆皇帝親自籌劃,大塊玉料從新疆和田密勒塔山採下後,夏天用圓木滾,冬天在路上潑水結冰,用數百匹馬拉近千人推,經過三年才從新疆運到北京 [3]  。乾隆皇帝欽定用內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圖》畫軸為稿本,在宮內先按玉山的前後左右位置,畫了四張圖樣,隨後又製成蠟樣,送乾隆閲示批准,大玉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發往揚州,因擔心揚州天熱,恐日久蠟樣熔化,又照蠟樣再刻成了木樣。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當時兩淮鹽政所轄的揚州工匠將大玉雕鑿製成,共用6年時間。 [1-2] 
該作品前後共費時十餘年,總工程量達15萬工作日,用去白銀萬餘兩。 [4] 
館藏過程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宮中造辦處如意館刻玉匠朱泰將乾隆御製詩和兩方寶璽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後由乾隆帝欽定,安放在寧壽宮樂壽堂內(北京故宮博物院寧壽宮樂壽堂),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 [1]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文化寓意

《大禹治水圖》 《大禹治水圖》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描述的是千古流傳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根據清內府所藏宋代或宋以前的《大禹治水圖》畫軸臨仿而成。夏禹是久傳民間的聖王,大禹治水則是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傳頌的偉大功績。 [2] 
大禹作為治理洪水的領導者,但他卻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手執工具,同洪水搏鬥,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鬥、以人為本的理念,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5]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文物價值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2]  。該作品的雕成,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也是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和國之瑰寶 [6]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社會評價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為乾隆皇帝親自籌劃所制,乾隆為顯示自己法先王的聖績,將大禹治水這一不朽題材雕刻在價值連城的巨玉上,以博千古之名。該作品工程浩大,費時費工。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大禹治水”這一題材,主要是想通過聖王大禹的功績來標榜自己的乾隆盛世。但從另一角度看,耗費了十五萬個工作日以及一萬五千餘兩白銀雕鑿而成的大禹治水圖玉山不能不説是一件勞民傷財的舉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