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壽堂(The Hall of Joyful Longevity),又稱寧壽宮讀書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是內廷外東路寧壽宮內廷區中路建築之一,作為乾隆帝歸政後的寢宮,現為故宮博物院文物陳列室
[1]
。
- 中文名
- 樂壽堂
- 外文名
- The Hall of Joyful Longevity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
- 所處時代
- 清朝
- 別 稱
- 寧壽宮讀書堂
- 建築面積
- 839 m²
樂壽堂歷史沿革
編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樂壽堂始建。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樂壽堂北部大廳增加陳設青玉大禹治水圖山子。
清嘉慶七年(1802年),樂壽堂修葺。
1958年,樂壽堂闢為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展廳
[7]
。
樂壽堂建築格局
編輯
樂壽堂(4張)
樂壽堂明間前後檐為五抹步步錦槅扇4扇,餘各間均為檻窗,檻窗分三層,下為玻璃窗,上二層步步錦支窗。室內明、次間以東西向閣道分隔成南北兩廳。東西稍間南部和靠北牆通道為單層,餘為兩層,第二層面積達341平方米。大廳仙樓和東西稍間南部、北廊以及夾層、閣道的裝修式樣風格統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木材,間飾玉石、琺琅等飾件。天花為木雕。“樂壽堂”匾懸於室內北部大廳北檐
[1]
。
樂壽堂文物遺存
編輯青玉大禹治水圖山子 | |
丹台春曉玉山 | |
青玉雲龍紋甕 青玉雲龍紋甕高70釐米,寬119釐米,重約2500千克。俗稱“福海”。玉山原料來自新疆和田,由揚州玉工經四年時間雕琢,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甕雕九龍,底鐫乾隆帝書《玉甕記》。甕下配海水紋銅座。象徵“福如東海長流水”
[5]
。 |
樂壽堂歷史文化
編輯- 相關人物
愛新覺羅·弘曆
愛新覺羅·弘曆(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氏。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於雍親王府。清世宗雍正帝第四子,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弘曆自小受祖父康熙帝的鐘愛,養之宮中。清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為皇儲,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
[10]
。
樂壽堂文物價值
編輯樂壽堂文物保護
編輯樂壽堂旅遊信息
編輯樂壽堂地理位置
樂壽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
樂壽堂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8、101、103、124、128、觀光1線、觀光2線、觀光3線路公交車,在神武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樂壽堂約2.9千米,駕車約10分鐘。
- 參考資料
-
- 1. 樂壽堂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2]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3-07-02]
- 3. 丹台春曉玉山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4. 青玉大禹治水圖山子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5. 青玉雲龍紋甕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6. 1953年的古建保養修繕工程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7. 我院《珍寶館》改陳開放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8. 1994年的古建保養修繕工程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9. 1940年的古建保養修繕工程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10. 乾隆皇帝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4]
- 11. 故宮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7-13]
- 收起